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启动于2000年6月,由总项目小组(含办公室、专家研究小组)和十五个分项目组成。十五个分项目为:反对家庭暴力资料中心;反对家庭暴力网页;社会性别培训;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状况问卷调查;司法干预状况问卷调查;妇女热线家庭暴力个案研究;宣传媒体;口述实录;反对家庭暴力培训教材;国内研讨会;国际研讨会;对受暴妇女法律援助;城市反对家庭暴力社区干预试点;反对家庭暴力医疗干预试点;农村反对家庭暴力社区干预试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所带给妇女身、心、性的压迫以及妇女不屈的抗争这一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机制.社会文化建立了家庭暴力的语言脚本,家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产品;社会对妇女的越轨导致妇女的越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完善和制定相应的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措施及实施的路径是妇女期盼"得救"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3.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出现的家庭成员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其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势者(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约90%为女性。近年来,由于家庭暴力日趋严重化,让妇女远离家庭暴力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所说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其中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尤为严重,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妇女的各项权益,而且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探析家庭暴力含义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阐述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并提出遏制家庭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案件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正当防卫认定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困境,尤其集中在时间条件与限度条件的认定上,导致司法实务中能够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案件为数不多。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所有家庭成员之间,但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更为常见。从受虐妇女反击视角切入,通过分析学界相关理论与观点,建议对家庭暴力案件中认定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谨慎放宽,对于限度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放宽,既要注重对受虐妇女权益的保障,也要注重对罪刑法定原则的遵守。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底。我们接待了一位受丈夫欺凌长达41年之久。现已57岁的老年妇女。老人哭诉。自结婚以来。她经常遭受其夫无理的殴打。且多次被打伤,一次.因一件小事她丈夫竟将她的耳膜打破。最严重的一次。左腿被打成骨折.并落下残疾。听完老人的哭诉。看到受害人所遭受的伤害程度之大、时间之长,律师们都非常气愤。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妇女作为婚姻主体的一方更容易受到来自婚姻主体另一方的暴力侵害,这是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妇女问题.家庭暴力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权益都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家庭危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是文明社会的耻辱.现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家庭暴力这一现象,要求解决家庭暴力、根除家庭暴力的呼声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促进妇女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践踏了妇女权益,是阻碍妇女发展的一大毒瘤。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多方努力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一是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及时制止和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机制;三是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多专题培训,以多种形式进行舆论宣传;四是在反家庭暴力价值观方面,应遵循“妇女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庭暴力及法律干预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在我国较为普遍,且精神暴力多于身体暴力;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习得的反应方式,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同时,法律工作者对我国家庭暴力的定性、定量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中国首次以"家事"立国法,明确"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标志着家暴属于"家务事"的时代正式终结。传统观念中,家庭暴力被模糊理解为是丈夫对妻子、家长对孩子的殴打。《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 ,同时也包括对家庭成员造成的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不同的地域、种族 ,不同的社会制度都存在着家庭暴力。近几年来 ,我国家庭暴力现象越来越不容忽视 ,已成为严重影响婚姻质量和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也是当前破坏婚姻家庭、侵害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调查 ,全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占 30 % ,35 %的儿童和未成年人被父母打过 ,农村成年子女打骂老年父母的数字也是很高的。家庭暴力导致的人身伤害、离婚案件增多 ,毁容、…  相似文献   

12.
李洪祥 《新视野》2012,(4):98-101
我国《婚姻法》明文禁止家庭暴力,但对如何禁止则缺乏具体规定,于是地方性法规对此开始加以规制。目前,主张应当通过国家立法对家庭暴力进行规制已形成基本共识。家庭暴力之主体限定在家庭成员间,因此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面临一些困难,应对策略是:立法方面,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执法和司法方面,参与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相关部门应改变不利于解决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惯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制止家庭暴力;社会和个人方面,应当建立和完善家庭暴力受暴者救助机制,解决家庭暴力受暴者寻求救助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孙葵 《实事求是》2017,(1):100-104
家庭暴力严重损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破坏家庭的幸福和谐,影响社会的团结稳定。本文围绕哈密市家庭暴力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准确掌握哈密市家庭暴力问题的现状,客观分析家庭暴力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及下一代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危害,并从社会文化、女性受暴者自身的个性心理、施暴者的个性心理及行为特征等相关因素分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提出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在农六师一○二团妇女办公室,来自一连的女职工杨桂珍向团妇联的工作人员反映丈夫刘遂财对其实施家庭暴力的情况。团妇联工作人员在听取了杨桂珍的讲述后,对其进行了耐心地开导,并联合团司法所人员来到杨桂珍家,经过1个多小时说教和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精神及性的暴力,其主要的受害人往往是女性。近来,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正逐渐从人权领域中凸现出来并日益得到重视。 为了对新华农场家庭暴力的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前不久,场工会女工委采取重点和抽样调查方法,组织实施了家庭暴力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长期存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农村社会的性别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较为保守,农村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因顾及颜面、害怕名声受损而选择忍气吞声。就法律制度而言,我国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女性权益的保障不能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自新《婚姻法》实施以来,从民政、法庭接待审理的离婚案件中调查显示,当前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着不少令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起诉时以“第三者”插足为由提起离婚诉讼请求的现象增多。通过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咨询表明,因男方有外遇引起家庭矛盾的占40%,居各类原因之首。“婚外恋”现象使好端端的家庭危机四伏、风雨飘摇,有的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使妇女遭受精神、肉体等方面的摧残,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留下阴影,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以家庭暴力为由提出离婚的增多。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8.
杨立红 《共产党人》2005,(21):40-41
近几年来,宁夏女工组织从关注遭受家庭暴力的女职工、贫困和单亲妇女职工、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学生及困难企业的托幼园所、贫困重大疾病女职工等急需要帮助的困难女工群体和困难企业托幼园所入手,致力于社会利益调整,向困难女职工群体和困难企业托幼园所倾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曾毅 《求实》2006,(Z2):107-108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本文试就家庭暴力内涵、危害、成因、预防与对策等方面谈一些拙见,以期人们从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给予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范围内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  相似文献   

20.
房香荣 《世纪桥》2007,(3):70-71,78
家庭暴力存在于古今中外,当前家庭暴力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而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法律问题。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中,其主体和形式都十分复杂,本文拟从家庭暴力的内涵、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着重针对我国家庭暴力法律干预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