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航 《求实》2012,(4):27-30
文化的哲学意涵在于它与人不可分割。人的文化的生活呈现出无比丰富的形态,这些生活形态可划分为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社会交往与政治道德的、思想意识与精神情感的这样三种并存于人类生存进程之中,并且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样态。文化的时代意蕴在于只有新的文化生活形态的创造或引入,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使我们从惯常的视角、生活和思维上移开,看到新的方式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包含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红色文化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红色文化在新时期,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种路径创新和利用红色文化促使其与当今时代衔接也是其价值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董道焱 《实践》2015,(3):51-53
<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草原文化,将进一步拓宽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也将草原文化在全局性、深刻性方面的研究更推进一步,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一、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包含了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民族物质  相似文献   

4.
金瑞  王赛音 《实践》2007,(4):42-43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其一,民族物质文化。指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及物质环境。它一般通过物态形式从外观上直接诉诸旅游者的视觉,从而留下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民族物质文化包括吃、穿、住、行的各方面内容。诸如民族服饰文化,它是民族特点、民族属性、民族身份辨识的标志,不同民族的区别可从外观形态的服饰中一眼辨认出来。再如民族建筑文化,蒙古族的蒙古包是民族建筑的标志。这些物质文化都凝聚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培育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旅游者可通过直接的视听和亲身体验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特点和把握文化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营造一个勤政廉洁的文化氛围。用文化的软力量体现措施的硬威严,用文化的持久入心的效应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为民服务作风的养成,营造党得到人民认同的群众信力氛围。红色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其特定历史和生活的历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在社会开展传承、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质,对廉政文化的构建在教育、制度、监督上实为积极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现代享乐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享乐被看作是基于生命本性的情感体验,并升华、赋予特定的人文意义。由现代性发展所导致的"心""物"世界的二元分立,物性文化对心性文化的僭越,诱使人们崇尚奢侈消费,倾心物性刺激,追逐欲望满足,导致个体生命感觉发生严重错位——以物的占有替代心灵的享受,亦引发了大众社会之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的伤感情绪。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享乐主义大行其道,预示着人类精神的某种危机。回归本真的生命状态,寻求真实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寄托,也许能为摆脱当代文化困境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7.
乌云塔娜 《实践》2010,(10):53-54
<正>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游牧文化艺术。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游牧文化中最为夺目的乐章,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具有旋律舒展、字少腔长、起伏连绵、豪放自如、一泻千里的审美感。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以蒙古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集中地体现了蒙古族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宁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地方信仰体系承袭了地域历史文化丰富的、独特的传统,又特别突出地与中国道教的神仙和神祗信仰系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精神形态还是在物质形态上,宁夏的文化不断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当中,产生了既具传统性,又具有外来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艾元学 《学习月刊》2009,(22):75-75
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税务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等。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现代人日益追求舒适、自然的物质生活.精神上也希望零压力的今天.作为地税部门而言.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实现税务文化与依法治税、信息管理、服务兴税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金海 《实践》2010,(6):51-53
草原文学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细胞,它积极参与草原文化传统构建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草原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并以审美的形式体现它们。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9)
<正>核心观点:草原丝绸之路是在整个"丝绸之路"体系中形成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久、路程最远的人文通道,草原文化则是草原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绵亘万里的草原丝绸之路,作为欧亚草原人类迁徙流动的大通道和连接东西方的大陆桥,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它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形成一个个性鲜明、形态多样、范围巨大的区系文化,并为其不断注入新的异质文化元素,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和活跃,将整个草原文化推向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推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缩小了文化差异,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使草原文化走  相似文献   

12.
白坚 《理论与当代》2010,(12):27-30
<正>随着新世纪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大大拓展,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样,旅游作为现代人感受历史、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有记忆的,其载体便是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形态。建筑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形态,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批相当数量、价值和规模的传统历史风貌建筑。随着开埠通商和城市的繁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8)
<正>草原文化到底应该如何传承?针对这一问题,《草原精神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脱离创造的主体,与传承者的现实生活脱节,离开动态的传承,草原文化生命的源泉将枯竭,草原文化也必将成为历史的记忆。这段话明确指出了草原文化的传承不能离开文化主体的现实生活。这个主体是游牧牧民的后代也好,是今天的草原牧民也好,他们在现阶段都有着两种处境:一种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在各种不同政策的推动下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草原,不再从事牧业;另一种是依然在草原上从事牧业生产。对于离开草原的牧民来说,  相似文献   

15.
张传民 《理论学刊》2012,(11):77-80
文化是人的生命生成方式,人文精神是对人之生命生成的诉求及关怀,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它构成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和灵魂,应当从民族特定的生命历程与文化传统来把握。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是"以德统智"与"道德本位",基本精神是"贵德"、"尚和",生成方式是"融合兼容"与"有容乃大"。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要深入领悟时代文化精神,不断实现对古典人文精神的自觉,坚持综合与创新互养相成的理念来建设中国当代文化,从生命理念、文化生成和当代意义等方面入手,实现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连祥 《世纪桥》2014,(10):46-47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台江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表达方式。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作为当地苗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迁既彰显了苗族节日文化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考察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诺敏 《实践》2008,(5):48-49
在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游牧文明是重要的一部分.游牧民族以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了人类的文明史,扩大了人类视野.游牧文明的文化形态就是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生活方式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人们以何种方式生活,不但归根到底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而且直接受到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支配。因此,生活方式既能体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生产方式不同,社会形态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初期的蒙昧、野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具有愚昧、野蛮的特征。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空前的进步,人类逐渐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虽然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单纯具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还不足以说明生活方式的先进和优越,还不能表明生活方式已达到了最高类型,只有当社会既有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同时又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整个  相似文献   

19.
朱秉龙 《实践》2006,(8):42-43
历史命运注定动态的进攻性的草原文化和静态的建设性的农耕文化在中国北方这块土地上狭路相逢,这是草原作家们难以回避的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曾产生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文学的辉煌。当时,作家们用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视角观照草原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从而使草原文学具有了双重文化身分,迅速得到了新中国中华主流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比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形式,这种马克思文化理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基础,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视角出发,考察了当代教育公平缺失的文化表征,分析了教育公平缺失的文化机理,探究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