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鸡副嗜血杆菌HPG9323株研制了血球凝集抗原,进行鸡传染性鼻炎的血球凝集(HA)和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表明HI试验是初步鉴定A型鸡副嗜血杆菌的快速、简便的方法,HI试验可以快速、特异地进行鸡传染性鼻炎的抗体检查。检测结果说明,人工感染鸡的传染性鼻炎抗体阳转率可达100%,感染后12用,25%的鸡仍为HI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鸡上呼吸道传染病,有A、B、C3种血清型,检测鸡血清中Hpg抗体的方法有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琼脂扩散试验(AGP)、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间接ELISA(IELISA)和阻断ELISA(B?..  相似文献   

3.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昏睡嗜血杆菌病由昏睡嗜血杆菌引起。早在1955年就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了牛的血栓性脑脊膜脑脊髓炎。随后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瑞士和英国均有该病发生。在苏联和罗马尼亚也报道有症状类似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快速鉴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利用Loop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 LA-320c仪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LAMP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65℃下反应15 min实现肉眼可视化直接判定结果。该方法仅对副猪嗜血杆菌有特异扩增,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肠炎沙门菌等其他10种相关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其检测的灵敏度为0.175 fg/L,高于PCR方法1×10~4倍。对94份临床发病猪的鼻拭子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与NY/T 2417—2013标准中的方法间的符合率为96.8%。本方法为基层和口岸快速鉴别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5个县(区、市)疑似患有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的98份病料中分离到26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观察以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26株已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4型8株,5型6株,12型5株,13型2株,其余5株无法分型,并且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氯霉素敏感性略有不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具有耐药性。试验结果对浙江省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副鸡嗜血杆菌的体内表达基因,提取了副鸡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构建了副鸡嗜血杆菌基因组的pET系统表达文库。运用PCR及核酸内切酶(SalⅠ+NdeⅠ)鉴定基因文库,并以病原菌吸附后的康复血清作为探针,采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基因文库进行筛选。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有0.5~2kb的片段插入,99%的基因包含在基因文库中;重复筛选后得到的阳性克隆再经过PCR与SalⅠ+NdeⅠ酶切鉴定后定向测序,并对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分析后发现筛选获得的基因中,有1个表达为转运谷氨酰还原酶、1个表达为转录终止因子,1个表达为荚膜合成域2,还有2个表达为保守假想蛋白。结果表明,本研究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筛选到了一些副鸡嗜血杆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并对基因的功能做了初步探讨,在找寻副鸡嗜血杆菌在体内生存以及致病关键基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为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pleuropneumon-iae)又叫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leuropne-umoniae)是引起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尤以3月龄仔猪受害最为严重,已成为各国集约化养猪场的主要危害之一。据报道,该菌有12个血清型,而以血清Ⅰ型菌毒力最强。当前预防本病尚无有效的方法,有人用灭活的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溶血素预防本病,取得较佳效果。为提高本菌溶血素的产量,本试验对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血清Ⅰ型菌溶血素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兽医科技杂志》1980年第4期发表李英才同志的《马属动物布氏杆菌病诊断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谈到:“布氏杆菌与沙门氏杆菌有比较高的凝集现象,在有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流行的地区,应用布氏杆菌抗原诊断马布氏杆菌病,非特异性较高,特别是平板凝集抗原和试管凝集抗原的非特异性更高,不利于正确判断结果。”正如作者所说,在3798份血样中,布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两种抗原同时出现阳性反应的血样数为462份。虽然有这种现象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布氏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副猪嗜血杆菌5型galE基因缺失株,本研究通过重叠PCR构建了galE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然后将其连接到pRE112载体而构建了重组自杀性质粒pRE112ΔgalE;使重组质粒pRE112ΔgalE转化大肠杆菌X7213,与副猪嗜血杆菌接合转移,应用两步法筛选galE基因缺失株HPS-YA-008ΔgalE,用PCR方法验证galE基因的缺失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galE基因缺失株HPS-YA-008ΔgalE的生长特性、药物敏感性、对保育猪的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galE基因缺失株HPS-YA-008ΔgalE构建成功,且缺失株的毒力已经被致弱,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为研制更加安全的副猪嗜血杆菌弱毒疫苗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由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广泛地流行于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的北京、陕西、云南、河南及山东等省市曾先后有本病发生。1988年11月,安徽省巢湖市某户饲养的良种罗曼蛋鸡父母代爆发了一种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和脸部肿胀以及红眼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现场调查,结合临床解剖、病原涂片、动物接种、琼扩试验的结果,确诊为由鸡嗜血杆菌所致的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分泌抗副鸡嗜血杆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1)张培君佟瑞平陈小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00081)P.J.Blackal(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副鸡嗜血杆菌(Hpg)是引起鸡传染性鼻炎(IC)的病原菌。根据Page的分型方法,H...  相似文献   

12.
用Sau3AⅠ酶切副猪嗜血杆菌(HPS)SC-1株基因组,回收500~2000bp的片段,并与pRSETa/b/c载体连接,构建了HPS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将攻毒后不同时间的猪血清混合,分别与体外培养的HPSSC-1和大肠杆菌BL21的全菌、超声裂解产物及热变性裂解产物进行吸附,用ELISA检测吸附效果,并用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再用经过吸附的混合血清对HPSSC-1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菌落原位免疫杂交筛选;对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文库库容量为1.2×104CFU;混合血清经过吸附后,D450nm由0.384下降到0.220。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吸附的血清与HPSSC-1株超声裂解产物无任何条带;通过原位免疫印迹筛选获得5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测序结果经DNAMAN分析初步推测出5个可能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开放阅读框,BLAST分析表明,这些序列与GenBank中的副猪嗜血杆菌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在99%以上,分别涉及副猪嗜血杆菌的酪氨酸磷酸酯酶、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及2个假定蛋白。结果表明,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从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中成功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与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1947年氯霉素被发现以后,它就在兽医药库中享有显目的地位。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多种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性,即对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Bordet氏球杆菌、嗜血杆菌、绿脓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致病性病原体,以及对其它的抗菌剂有抗药性的多种病原体,都有抗菌之效能;(2)投入动物体内有良好的渗透性,即大多数氯霉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检测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选用了在4、5、12型副猪嗜血杆菌中稳定表达的3种蛋白经原核表达后作为候选抗原和全菌裂解物同时包被酶标板,对临床猪血清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发现以锰依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SD)作为包被抗原得到的结果最接近用副猪嗜血杆菌全菌裂解物进行ELISA检测的结果,故确定以MSD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通过方阵滴定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质量浓度为1.5μg/mL,4℃过夜;50g/L脱脂奶粉溶液37℃封闭2h;血清稀释度1∶160,37℃作用90min;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为1∶15 000,37℃作用45min;底物显色时间为37℃6min。抗体临界值D450nm≥0.245 1判为阳性,D450nm0.208 3判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为可疑。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红斑丹毒丝菌、马链球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性较好。用建立的间接ELISA对114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与4、5、12型全菌裂解物的ELISA检测结果比较,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77%、80.00%和90.00%。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可被用于4、5、12型副猪嗜血杆菌的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裂解的副猪嗜血杆菌菌体上清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试验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80μg/mL;37℃作用2 h后4℃过夜包被,待检血清的稀释度为1:320,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1 h,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5 000,作用时间为1 h,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待检血清S/N值≥2.5时判为阳性,S/N值<2.5时判为阴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对200份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敏感性比间接血凝试验高,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从陕西省某猪场分离到 1株细菌 ,经培养特性、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等鉴定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 ;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豚鼠、小白鼠有很强的致病性 ;该菌对羧苄青霉素、氯霉素等高度敏感 ,对氟哌酸、复合磺胺等有耐药性。分离菌制成油佐剂灭活苗 ,对猪进行一免后 3 0d抗体凝集效价可达 1∶3 2 ,二免后 3 0d抗体凝集效价可达 1∶12 8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快速的型别诊断,探索了不同灭活方法、菌液浓度、染色方法和保存条件对标准1型和2型鸭疫里氏杆菌凝集抗原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甲醛溶液灭活细菌制备的抗原比加热灭活的灵敏度高;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优于虎红染色液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染色的菌液浓度达到109数量级时,常温和4℃保存1年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制备的鸭疫里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可用于临床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或免疫后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1955~1961年,Carter氏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根据菌株的不同荚膜物质,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A、B、D、E四型。1961年,Namioka和Murata氏以1N盐酸处理细菌,制成菌体抗原,用试管凝集法,将菌体抗原分为不同的1、2、3……12种变异群,并与Carte氏的荚膜群相结合,形成15个血清型。为了查明我省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型别,我们在荚膜抗原分群的基础上,对从416株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171株菌,采用Namioka和Murata氏叙述过的分型法,进行了菌体抗原的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将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血清型4、5型分离菌株经超声波破碎处理后的产物致敏醛化红细胞,建立了检测HPS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最适反应条件为绵羊红细胞30℃醛化5 h,4、5型菌株浓缩抗原以1∶8稀释致敏红细胞。免疫猪2周后检出率达89%。对15种HPS血清型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猪肺疫巴氏杆菌、Ⅰ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为琼脂扩散试验的16倍。对1 665份猪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47.1%。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及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在筛选出能产生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牛种布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A_7及其对患病奶牛有一定疗效的基础上,将提纯的该单克隆抗体免疫家兔,使产生高效价的抗独特型抗体,后者经提纯和加以适当佐剂免疫豚鼠和牛。检测结果表明:免疫豚鼠和牛产生了布氏杆菌凝集抗体;免疫豚鼠强毒菌株攻击后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证明该抗独特型抗体具有抗原“内影像”和布病疫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