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美国商务部《美国商业》1997年11月号刊登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贸促会—由商务部长任主席,包括政府各有关部门)提出自1993年以来的第五个国家出口战略,即1998年贸易战略日程。现将要点综述如下: (一)加强技术援助 为了促进美国的出口,增加海外投资,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和自由市场结构的稳固,以及鉴于其他竞争国家所资助的技术援助计划能够使其本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竞争大型基础设施合同时得到好处,贸促会将编纂和分析美国政府对外技术援助项目,决定在什么程度和在哪些  相似文献   

2.
一、泰美经贸关系概况泰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50年,泰国出口总值只有48亿铢,到1987年,出口总值达2965亿铢,而1989年上半年已出口2400亿铢,比去年同期增长30.1%。目前,与泰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5个,其中,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有: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美国和日本。这三个贸易伙伴占泰国出口总额的50%;其中,美国占22.1%。由此可以看出,在泰国的外贸中,美国市场对泰国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但是,整  相似文献   

3.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出口管制始终是美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华一直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这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美中贸易失衡,而且使两国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由于奥巴马政府并未改变美国对华的一贯立场,因此其推动的出口管制改革并未惠及美中贸易,使美中贸易关系的发展日趋复杂。在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美中两国的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美中双边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朱启荣  王玉平 《东北亚论坛》2020,(1):54-68,127,128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将中国高科技公司与机构列入美方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技术出口管制已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极限施压和战略遏制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GTAP评估了美国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经济影响,模拟分析中国采取各种对策的效果,研究表明:第一,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美两国GDP、居民消费支出和资本回流净收益率、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遭受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加大。第二,采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方式来应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中国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宏观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中国出口所遭受的负面影响与扩大中国进口,但可能对美国宏观经济和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第三,美方加强对中国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生产部门产出影响较小;中国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提高美国总产出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总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贸易思想基于不同的利益与价值诉求在新时期的一种新形式的选择。在美国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影响下,频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有向长期化、高端化发展的态势。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鼓励出口的政策看,推动美元贬值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并以绿色技术、设备、新能源为突破口,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与出口导向型战略;从限制进口的政策看,"两反两保"等贸易救济措施、"炭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频出。  相似文献   

6.
一、出台背景及其特征 自2001年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美国采取了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政策。该政策主要包括三大内容:第一,迫使其他国家通过竞争的方式进入美国广阔市场,使得更多的国家为美国的公司和农场主提供更为优惠的市场政策;第二,要求贸易伙伴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鼓励其他国家采取美国式的商业法律和规则,或者至少是美国商业所能适应的规则。  相似文献   

7.
美国商务部出版的《商业美国》月刊1997年5月刊登介绍美国对外贸易概况的统计资料,摘要如下: 1.美国的商品贸易。1996年美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为1.41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6117亿美元,进口7993亿美元。贸易赤字是1876亿美元,比1995年多140亿美元。美国有贸易赤字的前5个国家是:日本477亿美元、中国395亿美元、加拿大228亿美元、墨西哥162亿美元和德国155亿美元。(台湾居第6位,为115亿美元)。美国有贸易盈余的前5个国家或地区是:荷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维护经济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单方面强调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重要性,给处于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漩涡之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安全战略的驱动下,特朗普政府强调重振美国经济重要性的同时,将遏制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试图通过贸易救济、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限制等方式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限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阻碍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维持并巩固美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9.
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经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前 )(1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有不同的理解 ;(2 )不认为自由贸易政策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传导性 ;(3 )在执行政策措施方面取得进展的经济教训 ,赞成更多的市场准入。2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有三个方面(1 )使用保护性关税和诸多非关税壁垒的进口替代战略促进工业化 ;(2 )通过多种出口补贴使出口结构多样化以促进制造品出口的战略 ;(3 )考虑到实际的或潜在的国际收入困难 ,使用贸易控制。3 .贸易战略与多边贸易安排(1 )为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允许使用贸易限制 ;(…  相似文献   

10.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普遍接受了拉美经委会的发展主义理论,并据此来制订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主义的经济战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拉美各国自五十年代起普遍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贸易政策上,普遍实行高度的保护主义。二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自六十年代中期起推行由进口替代与面向出口并重、并逐步转为面向出口的战略。与此适应,拉美国家在贸易政策方面有两种类型的改革。第一种发生在六十年代后期,其主要特征是:有选择地降低进口关税。为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在推动出口方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贸易冲突折射出特朗普任期内的美国对华经贸战略出现了四个实质性变化。无论就全球层面还是就双边关系以及对美中两国各自的利益而言,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冲突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课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性质来看,美中关系正从"战略伙伴"质变为"竞争对手",其特征是美国将对华"接触"调整为对华"规锁"。从逻辑上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冲突必须被置于心理预期和大国间权力消长的维度中去加以解读。为有效应对美国的贸易施压,中国既要在坚持底线思维和合作共赢的前提下与美国开展贸易对话,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双边、诸边和多边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李扬 《东北亚论坛》2020,(1):69-84,128
特朗普政府将天然气新政的重心聚焦在"去规制化"、提高天然气产量、促进天然气技术创新、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出口贸易等领域。当前,国际天然气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朗普政府天然气新政助推了这一进程,它将在国际天然气领域引发新一轮能源大国地缘政治角力,进一步激化国际天然气市场供需不平衡并引发国际天然气贸易结构与贸易规则的深度调整,还将带来广泛的"外溢效应"。特朗普政府天然气新政和国际天然气格局的深刻调整为中国完善天然气战略布局创造了战略契机。中国应持续推动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提高天然气进口议价能力;不断完善天然气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天然气战略能力;加快海外拓展步伐,支持天然气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天然气合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已经实施近5年,它是以扩大美国出口规模并促进就业为目标,对"再工业化"战略进行辅助,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追求平衡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1文章比较了1980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美国两次出口促进政策与此次"计划"的差异,着重分析了此轮促进出口的措施及进展,从GDP贡献率、产业结构、高科技出口、就业和中小企业等5个层面解析了"计划"实施的效果。虽然"出口倍增计划"难以实现总出口翻倍的预期目标,亦对美国经济的改善有限,但其对就业产生了强劲的带动作用。然而,随着美元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等新政的实施,"计划"结束后美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中美经贸受"计划"影响,调整了两国贸易格局,加剧了贸易摩擦并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国应从产业结构、市场多元化战略、接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等方面提升自身硬实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而且自小布什政府起开始重视生物防御,颁布过一系列应对生物威胁的规划,而特朗普政府还在2018年9月出台了《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将生物防御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但是,医疗资源与战略规划并未能阻止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大暴发,《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提出的应对生物危机的设计在疫情面前形同虚设。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有如下原因:美国的生物防御战略框架不够完善,操作性不强;决策层漠视疫情预警,战略领导力不足;医药物资严重匮乏,实现战略目标的执行手段无力;负有抗疫责任的官僚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协调与合作。通过考察特朗普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与表现可以发现,美国的生物防御战略虽然打着"防御"旗号,但重心在维护其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霸权,而且在大选年其生物"防御"战略更要服务于选举目的。  相似文献   

16.
胁迫式外交: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朗普政府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为标志,世界进入美国启动的战略竞争新时期,地缘政治争夺和大国竞争再度成为世界政治的突出主题。美国重振和维护世界主导地位的目标未变,但"胁迫式外交"成为特朗普政府推行对外战略的常态,美国对外行为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重新激活战略军事威慑以压制战略军事竞争对手、以贸易热战和科技冷战方式打压战略经济竞争对手、以政治勒索方式逼盟友承担义务、以极限施压方式压制地区敌对国家、以退群和搅局方式阻挠多边外交。美国推行胁迫式外交与特朗普个人的执政风格相关,但根本性的原因是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竞争时代的来临,推动美国对外权力输出发生了转型性变化。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外权力输出方式正在发生从软实力向硬实力、从依赖制度优势向依赖实力优势的巨大偏转。美国所谓国际"领导力"正加速蜕变为维护美国特权的"胁迫力",美国权力输出的这种变化可能代表着未来美国外交发展的一种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卡特执政以来美国对拉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维护和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为目标。曾在美国国务院任职多年的唐纳德·诺切特莱因认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包括本土防御、经济繁荣、良好的世界秩序和价值观念的传播等四个方面。美国知名拉美问题专家哈罗德·莫利诺认为,美国在拉美的利益来自七个方面。(1)地理位置的接近;(2)拉美对美国世界地位的影响;(3)战略资源的提供;(4)传统的联系;(5)贸易和投资;(6)巴西和墨西哥的潜在影响;(7)人道主义价值。美国在拉美有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安全利益是保证西半球不受敌视美国的势力控制。政治利益是支持在全球战略上与美保持一致的国家,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经济利益包括获得重要的战略资源,保护美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活动。在不同时期,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对拉美政策会有差异,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是,维护美国在拉美的基本利益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经济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中国就成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3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又上了一个台阶,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二大伙伴.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求扩大,美国对华出口增长十分迅速.2000年中国尚为美国第十大出口市场,此后,一年上一个台阶,2004年中国就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加上香港,2005年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9.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11,(1):11-17,58
美国自1998年起对印实施高科技贸易制裁,涉及军民"双用途"的高科技项目禁运成为影响印美关系的重大障碍。随着近年来印美战略关系日益升温,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启动,美国支持印度以特殊身份参与国际防扩散和军控机制,印美双方从各自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出发,力图通过讨价还价推动高科技出口解禁的进程。奥巴马政府新近宣布对印度国防与民用航天部门解除制裁,表明印美双方围绕该重大问题的利益协调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多年的对印高科技禁运接近尾声。尽管印美围绕印度战略核发展的矛盾继续存在,但高科技贸易解禁将为印美战略关系提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开发经验中的政策教训亚洲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论“第三世界”发展诸问题的历史根源1的7年第盆期1”7年第念期,i匀57年第4期 发晨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上)1 087年第全期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世界贸易结构的变似下)1987年第2期亚太地区、东南亚地区亚太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国际投入一产出分析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人力资源开发走向资本输出国的亚洲中进国家原油价格暴跌对东盟产油国经济的影响东盟国家希望进一步促进出口的出口战略新中国经济圈与环太平洋经济厂f亚洲地区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