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战﹃法治﹄的理想与悲剧 商鞅治国思想略论李永伟政治现实与商鞅入秦国诸子虽然不知道新到来的社会是什么 ,然而都有他们自己的理想方案 ,所以他们中间有一个共同的倾向 ,即理想主义的特点。”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 ,一个体现完整人格的战国中期政治活动家 ,作为诸多受雇于争霸诸侯的文人中最突出的代表 ,在这段最富激情的历史时期用自己的生命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争辩与思索。春秋战国阶段 (公元前770年—前200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时代。特别是进入战国之后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为…  相似文献   

2.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  相似文献   

3.
一、古老的宗族奴隶制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在亚洲东部广阔的土地上战天斗地,经历了五十多万年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公元前四十世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确立了父权制,开始了向文明时代的过渡。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殷商(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到西周,奴隶制得到充分发展。春秋到战国初期(公元前八世纪——四世纪),奴隶制走向崩溃。我国是古代世界中奴隶制产生最早,经历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史话鸿沟     
正如今常将老少两代人因互不理解而形成的隔阂称之为"鸿沟"。其实,"鸿沟"原本不是指人际之间关系不谐的,它是我国古代一条运河的名称。"鸿沟"位于河南境内。它和春秋战国时期所开凿的其他运河一样,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战国时,最先变法的是魏国。魏文侯时(公元前445—396年),先后任用魏成子、李愧为相国,吴起、西门豹等为守令,改革经济、政治和军事,使魏国成为七国(秦、  相似文献   

5.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的用人思想①,则是其中之一。韩非十分重视用人,他把“任人以事”,提到了“存亡治乱之机”的高度。他认为:“人臣之于其君,...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史话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清洁的燃料,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天然气的民族。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已发现了天然气。在古代文献中早已有记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771年)就有天然气的描述,古代《周易》就有“泽中有火,火在水上”等文字说明。公元前约250年,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於广都(今日四川成都)一带开采盐时发现了天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熟悉的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丘(公元前五五一——公元前四九七年)曾被历代儒家尊为‘葛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大师司马遷(公元前一四五——公元前八九年)在他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布衣,  相似文献   

8.
正管子是后世对管仲的尊称,他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管鲍之交,源远流长,成为交友的典范。管仲相齐,谋略卓越,《史记》述为:"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智慧集于《管子》一书,是我国先秦时期开源性的古代管理学巨著。纵观先秦思想,"和而不同"贯穿于诸子百家的著作之中,虽各有侧重,但却强调将"差异"与"和谐"辩证的统一。当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已于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芝加哥、波士顿、沃斯堡和洛杉矶陆续展出。展品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前十六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青铜器和玉器,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春秋、(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战国(公元前四七五一前二二一年)和秦(公元前二二一—前二○六年),汉(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各个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所得中最有典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其中一些关于法治的思想和主张,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1.以法治吏。法家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以法治吏是封建法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法治吏首先是以法明职、明权,使官吏的职权法定。其次是以法课吏。战国秦汉考课官吏有上计之法,唐有四善二十七最,明清有八法考吏、六法考吏。再次是以法制裁官吏的违法失职。在封建的刑法体系中,渎职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从某种意义说来就是对于加强治吏需要的回应。2.以法约束权力的行使。管仲提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这是封建法治的最高要求,也是奉法之吏限制君权任意毁法的精神武器。对于百官说来,凡较自觉的使自己的权力行使不超越法定的界限者就是清官,而追逐法定权力以外的利益就是污吏。每当法律约束了权力的滥用就出现了盛世,一旦法律对权力的滥用失去控制,衰世也就来临。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1)
<正>事实上,"丝绸之路"这个最具东方色彩的词汇并不是中国人命名的。尽管这条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商业贸易通道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始出现,然而直到两千年后的19世纪七十年代,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到中亚考察,才正式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他结合考察情况,又对照中国历史,提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由此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认可。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开了这条路。但这如果仅仅是一条交通  相似文献   

12.
在月球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形”是以各国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四个地形是以中国古代科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的名字命名.这表明了中国古代科学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天文学家石申,是战国中期魏国人(约公元前三百年间),他与另一位天文学家甘德所测定的恒星有一百三十八座,八百一十个,合作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星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被称为“甘石星表”.石申还著有《天文》八卷. 科学家张衡(七八——一三九年),东汉人.他精通天文历算,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  相似文献   

13.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最早始于战国早期(公元前四三三年或稍晚).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日,邮电部发行《编钟——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小型  相似文献   

14.
朱波 《楚天主人》2010,(12):33-33
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这句格言语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所著《政治学》。与他的老师柏拉图认定人治是"第一等好"的社会调整手段不同,亚里士多德非常看重法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娜 《前沿》2015,(3):71-73
早在公元前六百余年的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管仲这样的一位经济管理学家,他的经济管理思想《管子》称得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珍稀瑰宝。从《管子》一书中可以归纳出一套我国最早的税收思想体系,它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当今管子的税收思想也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细致挖掘,并服务于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南越王国(公元前二○四——公元前一一一年),是秦朝边将赵佗于秦亡汉兴之际在我国版图的岭南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岭南地区是古代越族聚居的地方,南越王国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史和古代南方民族关系史上的大事,对于岭南地区越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就南越王国建立的历史条件,它与中原封建王朝的  相似文献   

17.
祁建平 《人大研究》2001,32(6):17-20
“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国已以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形式得以固定 ,这是我国法治进程的巨大飞跃。对法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 ,揭示法治的历史必然性 ,必将进一步充实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使法治观念成为深入人心的公理 ,使法治处于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状态”。   一、法治 :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以前 ,古希腊人毕达库斯首次提出“法治”。之后 ,在西方 ,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 384——前 32 2年 )对古希腊 15 8个城邦的政治法律状态进行了更全面、更详实的了解 ,完成了名著《政治学》,…  相似文献   

18.
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齐国为相40年,为齐国成为春秋列国的霸主做出重大贡献。他的一些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仲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罗宏曾:《从政史鉴》,9页)政策政令的好坏,要以民心的向背这把尺子去衡量。如若顺从百姓的“富贵”、“存安”等愿望,边远的人也会自动前来。反之,做百姓厌恶的“忧劳”、“贫贱”等事情,则再亲近的人也会背叛。因此,管仲认为,靠刑罚和杀戮并不能使百姓恐惧和心服。只有懂得给百姓以好处,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政之所行 在顺民心…  相似文献   

19.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20.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8X):48-50
<正>春秋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人才辈出,英雄争锋,多的是能征善战的英雄、纵横捭阖的谋士、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如果要推举"春秋第一人",应该有很多选择,管仲、赵宣子、范蠡……无论选哪一个人,都有很多杰出成就。但春秋2000多年后,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却将子产(公孙侨)推为"春秋第一人",另一位学者李元度更是认为,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人们对子产的评价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子产除了在政治、外交、刑法、宗教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外,还是一位救灾的"奇人",并且提出了影响我国千年的灾异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