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幅度和出台时机适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应平稳释放。从微观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基本处于市场主体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许多企业事先采取了远期结售汇、贸易融资、外汇资产负债管理等防范措施,基本消化了汇率升值的影响。人民银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多数企业选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和“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应对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6):19-1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思考中国司题的正确方向。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利,但不会解决美国所有经济问题。他指出,按照IMF的数据模型,只有人民币升值20%,并且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也出现类似幅度升值,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才会增长1%。布兰查德强调说:“很清楚,美国经济仅靠此不足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湘潮》2007,(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堪称2005年全球经济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整个国际社会都在热议人民币升值以后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的外汇理财产品,老百姓该如何购买外汇理财产品,如何防范投资风险,本文探讨了中国个人外汇理财发展之现状,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继红  郑良国 《新长征》2011,(11):63-63
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为了解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居民及银行带来的影响,我们在抚松县开展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人民币升值对县级基层银行和居民影响不大,反映也较为平淡。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对全县出口企业影响较大。为此,我们采取抽样的形式,对县域2户地板出口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总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峰 《学习月刊》2014,(15):36-36
2009年以来,美国多次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弱化、淡化、遏制人民币在东盟成为区域性货币,进而上升为国际性货币,主要采取了六种手段。手段一:“人民币升值”+“购买东盟”论。美国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人民币升值”+“购买东盟”论.“妖魔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扩张效应”主导者。  相似文献   

6.
11月的第一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次创汇改以来新高,并破6.32关口。截至11月4日,年内人民币已经升值5%。业内专家预计,到年底,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但升值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16):4-17
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美双方在经历了谷歌事件、对台军售等一系列对抗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又高调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之间似有全面“开战”的迹象。与此同时,日本、欧盟也要求人民币尽快升值,而中国政府则坚持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需选择适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息,立时震动了整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人民银行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为2%。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开发外汇新产品、发展衍生交易业务,提高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银行机构是我国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有效管理外汇风险,既是银行机构安全稳健经营和不断扩展业务、推动业务创新的需要,又是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平稳实施和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尤其是近半年来,人民币对外有所升值,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大约升值2.6%。但是,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情况下,对内却在不断贬值。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在逐步走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越来越强烈。让人们更加担忧的是隐形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我国通胀压力巨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的CPI为5.4,创下了自2007年以来32个月的新高,虽然央行采取了提高人民币法定准备金率等降低通胀压力的措施,但人民币通胀预期依然高企,4月份的CPI维持在5.3的高位运行。在巨大通胀压力下,人民币汇率一路走高,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6227,同比升值3.1%,到2011年5月升值突破6.50的关口。  相似文献   

12.
上一期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五个两难问题。第六个是,发挥比较优势积累外汇资产与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资产贬值的两难。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便宜的时候大力发展制造业,出口创汇,这是合算的。我国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资产。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升值,外汇资产在贬值,如果不及时花掉,或者不形成投资而  相似文献   

13.
袁振亚  蒋峰 《求实》2006,(Z3):163-164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举措,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并且一次性提高了人民币汇率2.1%,并规定每日上下波动的幅度为0.3%。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加大。对这次国内外期盼已久而又出其不意的动作,争议一直不断,尤其是人民币的升值幅度问题和均衡汇率的大小。著名的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等可以对上述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并对我国的汇率改革做出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加速升值、美国次贷危机以及A股市场的震荡,使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游资眼中“最安全的投资天堂”。一季度,又有1000多亿美元外汇通过各种渠道蜂拥而至。一些专家担心,热钱可能成为加重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陌生的母亲     
受朋友之托,揣了一堆人民币到香港购买东西。可是真到香港却犯了愁,除少数商店“欢迎使用人民币”之外,许多商店都只收港币。怎么办?想办法去银行技吧。谁知跑了好几家银行,都说不兑换人民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到,香港只有两家银行兑换人民币.离我们住地最近的一家叫宝丰银行。刚到香港的我两眼一摸黑,不知道怎么去宝丰银行,问了几个香港人,他们连一句普通话也听不懂,谈了半天,双方都被弄得稀里糊涂,我感到既奇怪又失望。在一家银行的门前,我拦住了一位提着篮子去买菜的老太太。这时我便想起中国的方块字来,也许祖先创…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年底以来,以美国为主导、日本为急先锋,美、日等国大力鼓噪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承受了历史上最大的升值压力”。美日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在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自有其“醉翁之意”。一、美日力促人民币升值的表面理由美国、日本力促人民币升值的表面理由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这种观点认为,人民币的汇率过低,使中国的廉价商品大量出口,对输入国商品价格产生打压效果,造成美、日乃至整个世界的通货紧缩。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实在荒谬。从出口总额看,2002年的中国出口总额是3255.7亿美元,仅占世界货物出口总额的5.1%;2002年中国对美…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越来越俏 近日,外汇黑市“黄牛”的日子真不好过。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境内美元存款利率跟着下调,现在已低于人民币利率1个百分点,存美元套利、保值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再加上“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暗淡,中国老百姓更是不看好美元。黑市收购价一下子掉到了8.2元左右,已低于银行挂出的美元中间价。管理  相似文献   

18.
虽然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升值通道中,兑港元和日元也在升值,但人民币兑欧元却在贬值,看待人民币汇率升降,需要从“对美元汇率”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正率”的视角。目前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和英镑等11种。  相似文献   

19.
一、“人民币升值论”的由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趋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中国经济却持续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国际上便出现了“世界工厂论”,其后是“中国威胁论”、“掏空论”,进而是“中国输出通缩论”等等,对中国大加攻击与诋毁。“人民币升值论”正是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借口提出的。而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主要集中在2002年底,声源则主要在日本。2002年12月初,日本财长盐川就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并且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美元贬值以及中国出口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论”在国际上甚嚣尘上。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的讨论又趋热化。事实上,关于人民币应当升值的说法源于自去年年底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随美元汇率变动而进行调整,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跟着贬值;而中国的出口和外汇储备一直在迅速增长,因此人民币应当升值。更有甚者,据此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言外之意是中国要对有关国家的经济困难负责任。然而,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主权中的核心部分,汇率政策的制定、实施、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