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毅 《理论视野》2015,(8):70-73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城市外交在实现中国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城市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的城市外交既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需要我们更好地加以把握,也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需要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由于苏联的解体,中亚地区原五个加盟共和国获得了独立,为了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些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确立了多边务实外交战略.中亚国家所奉行的多边务实外交并非“等距离”外交,其外交政策表现为一定的不平衡倾向性;中亚国家对外交往的亲疏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动态地调整,尤其在与俄、中、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基础地位已是当代国际政治学者和符国政治家们的共识.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军事外交也不例外.所谓军事外交,是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进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外交的-个重要方而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国防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对一国而言,其军事外交的基本目标,无疑在任何时候都是要维护本国的围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基础地位已是当代国际蟛游者和各国政治家们的共识。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军事外交也不例外。所谓军事外交,是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发展催生了经济、文化和政治要素的全球扩张,促使各国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广泛展开国际交往,寻找着宝贵的机遇,为本地企业和团体实现国际利益争取机会,由此以城市为交往主体的"城市外交"出现了.广州,作为中国城市的典型代表,在改革开放后,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有利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国际化进程中扩大对外交往,在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同时广州城市外交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郭春琦 《学理论》2011,(13):50-51
美国自建国后,对外政策具有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究其原因,一是共同的意识形态可以带来认同;二是国内外合法性的需要;三是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体现了某些美国领导人的理想;四是美国利用其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把它作为工具以实现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对外交往,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指导方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新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类政党开展交往,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党继续开辟对外交往新局面和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城市外交在实现中国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城市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的城市外交既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需要我们更好地加以把握,也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需要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都处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利益,新中国的领导人抓住一切机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发展对外交往。下面这些外交故事,不仅体现了我国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特点,也反映出我国领导人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利益、灵活处理外交事务的立场和谋略。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5)
文化外交在国际交往和竞争中越来越有独特作用。开展文化外交是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我国开展文化外交的战略思维应立足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优化国家形象,加大文化传播力度,注重文化外交策略,结合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工作重点和需要统筹布局。运用文化手段减少"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和国家外向发展的阻力;为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提供文化推动力量;带动对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亓成章 《求知》2009,(12):20-22
新中国外交已经走过了60年光辉的历程,不论在外交理论还是在外交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引入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新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已臻完善 新中国外交经过60年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体系框架已成型并日臻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对外战略思想、实现途径和方法,中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目标,中国对外工作指导方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多边主义在中国外交的兴起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中国的外交更强调双边主义,注重通过外交谈判和交往的手段实现国家利益。即使是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国也一直坚持奉行双边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桑颖 《学理论》2009,(9):188-190
公共外交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政府间外交的补充和发展,是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战略工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进一步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了公共外交的发展。积极主动地掌握网络主动权,已经成为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外议会外交的兴起,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活动也日益活跃。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活动的介绍和研究,试图揭示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在我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独特作用以及其对外交往活动对全国人大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建 《理论导刊》2012,(4):107-109
面对当下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新变化,在强调"互利共赢原则"的同时,外交思维的构成上应以"和谐世界"为明确的外交价值目标。外交行为上应制定统筹全局的外交战略规划,完善协调各方的机制;开拓经济外交新路径,善用经济能力;围绕"国家利益"发展公共外交,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重视民间智库的作用,积极参与多边峰会,并在其中增强国家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近十年来,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俄罗斯越来越懂得如何利用公共外交提升本国软实力,从而对内对外塑造国家新形象。其中包括在媒体领域、政府层面、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努力。俄罗斯变被动为主动,设立话题、主动出击,逐渐摸索出一套公共外交"组合拳"。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文化已成为各国扩大自身影响力、争夺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文化外交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跨文化传播是文化外交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发挥跨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在尊重、宽容、接纳他种文化的基础上保持文化定力,坚守民族特色,在策略上应该淡化宣传以让位于传播,淡化官方色彩以让位于民间。  相似文献   

18.
北约公共外交分为联盟和国家两个层次,它拥有完整的公共外交机构和国际化的工作人员,主要内容包括承办新闻媒体活动、协调对外关系和传播电子及硬拷贝信息等.冷战后,北约公共外交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北约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9.
如今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国家观念弱化的现实背景下,城市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城市公共外交也就由此进入研究的视野。从城市公共外交出现的背景、公共外交的内涵、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内外因素、扬州的城市公共外交实践等方面对全球传播视域下的城市公共外交做一些梳理,希望由此引起人们对城市公共外交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整体外交。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我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与公共外交的特性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