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土地整治是保障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创新型举措。近年来,合肥市先后开展了几个阶段的土地整治工作,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了耕地面积和农民收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合法合规用地。但是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从充分保障农民自主权、构建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加强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合肥市土地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创新与青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与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证。青岛农业科技发展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塔形”创新体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农村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等问题。为此,必须明确青岛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快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机制、改革农业科技创新立项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等,推进青岛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金融风险也逐步产生和暴露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成为进一步稳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人民银行监管作用、发展农村信用社、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金融立法等八个方面阐述了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基础环节 ,要加快农村奔小康的进程 ,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为此 ,应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探索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风险也逐步产生和暴露,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成为进一步稳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人民银行监管作用、发展农村信用社、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金融立法等八个方面阐述了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其“弱质性”,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发展“三农”与农业保险的推广程度高度相关。现实农业保险推广中存在着基础环境不适应和社会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农民自身保险意识弱和制度缺失等问题,这些均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为前提,关注民生,增加投入,积极引导,加大推广、扶持力度,彰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电网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电网是联结农村与现代社会的桥梁,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顺应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展对加强电网和优质电能的客观要求,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要在规划、经营体制、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管理体制和电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大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应、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新型电网,积极构筑中国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化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建设、革命的根本问题。当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赖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因此,…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发展要充分发挥优势,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并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的推动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但是这一切还需要制度作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需要制度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下称《建议》)中,明确提出:“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进一步强调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高校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智力源,在跨入新世纪之际,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加快自身发展,为第十个五年计划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