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2014,(12):F0002-F0002
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鸡林村党支部下设14个党小组,党员88名。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1.97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25.6万元。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五星级村、省级文明村标兵,鸡西市先进党组织、“五个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做实党群互助。  相似文献   

2.
情注松林村     
册亨县坡妹镇松林村这 3年变了:村公路修通了,村学校建成了,高压输电线路通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 2000年全村粮食总产 397吨,比 1997年增长 1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比 1997年翻了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1997年增加近两倍,村委会被镇政府评为先进,村支部被摘掉了后进帽子……  “喝水不忘挖井人”。数起这些变化,松林村人连声称道:“州林业局干部帮助我们治了穷根。”  松林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村支部几乎瘫痪, 1997年前的 10年间全村没有发展过一个新党员, 199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 615元,不到全县平均水平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蓬溪县天福镇自鹤林村矛盾多、情况复杂,村支书和村主任职务由镇上农经干部一人兼任,村文书是外地一名乡村医生。2007年9月,当西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周杰接到被聘为白鹤林村村主任助理职务的通知时,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反对:“没有必要去搅那塘浑水”。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当我挑起郭顾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的时候,全村三业总产值仅有351万元,人均纯收入870元,集体积累几乎为零。上任后,我们支部一班人拧成一股绳,走出了一条引导群众造船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目前,全村拥有造船企业101家,年生产船舶2000多条、20多万吨位,被誉为“中国造船第一村”。全村三业总产值达42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集体积累48万元,户  相似文献   

5.
方巾牛村隶属于沈阳新民市大民屯镇,距沈阳市40公里。全村9302亩耕地中,棚菜生产面积达到7600亩,人均2.8亩大棚,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2800元。棚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村的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村实现总收入4500万元,人均收入1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棚菜生产专业村。富裕的村民由衷地说:“方巾牛村能有今天,全是因为有祝江权这样的好带头人!”今年42岁的祝江权自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就一直在苦苦地思索、探寻如何从传统种植业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寻求一条适合方巾牛村发展的产业之路。1998年,他通过一些信息渠道了解…  相似文献   

6.
清朝顺治年间,有宋姓人在一低洼之处居住成村,取名宋家洼 今天,一名叫宋光的人在这片片地上神奇地创造出“洼地效应”:短短4年,全村经济收入就由50万元发展到700万元,固定资产由1100万元增长到7500万元。  相似文献   

7.
卢定华是平凉市252个村党支部书记中惟一的女性.她上任6年来,重视作风建设,带领干部群众奋发进取,把一个"后进村"变成了全省闻名的"五好村".2000年,全村完成总产值1856万元,人均纯收入3516元,集体积累1284万元,上缴税金65万元.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党的政策是保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关键。崖头村党总支书记、优秀农民企业家于东顺多年来带领全村干群治“穷”、治“愚”、治“乱”,奔向小康富裕村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荣成市崖头村是胶东第一大村,拥有2700多户,8000多人,多年来是个有名的“老大难”村,1983年底全村集体积累只有45万元,总收入不足400万元,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不仅如此,村民思想混乱,打  相似文献   

9.
西河乡庄头村位于该乡西南部,距县城7公里,全村950口人,280户人,1196亩耕地。有联办煤矿、鞭炮厂、针织袜子厂等村办企业5个,个体工商户52家。2004年全村社会总产值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进入新世纪以来,庄头村不断加快宽裕型小康建设进程,先后投资近千万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起针织袜子厂,修建了南关步行街商业楼,并狠抓鞭炮厂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同时硬化街道,完成饮水解困工程,铺开农民住宅区、生态园林村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一个环境优雅、人民…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昌平县马池口村,近几年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富村。1985年,全村集体总收入2,120万元;人均分配777元,再加上自营收入,超过1,100元;全村户户有存款,总储蓄额高达3,200万元,人均储蓄1,200元。农民富了,集体也富了。全村现有集体固定资产768万元,提取集体积累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09,(1):57-57
合林村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把栅乡东南,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00亩,全村有常住户430户。常住人口1470人,其中少数民族134人,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  相似文献   

12.
东关村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城郊小村,共有625户,2967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全村贫困面高居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199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元提高到1200元以上,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7,(10)
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有12个村民组、1432人,茶园面积4000亩。近年来,三合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做强太平猴魁茶品牌为抓手,发展茶叶经济,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比2000年增长100%以上。2006年全村茶叶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14.
定西县凤翔镇北廿铺村是定西县城郊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6个社222户1011人.2001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396万元,其中村办企业收入36万元,农业收入115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多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该村党支部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06,(1):F0003-F0003
有着1539人的双柏县妥甸镇小村村委会,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5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多元,人均增收104元。农民群众自豪地说:“小村要致富,全靠有个好支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中山西区的长洲村,在改革开放前也是个穷地方,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改革开放后,长洲村和广东沿海一些村镇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工农业生产实现了全面发展。村固定资产已由1978年的10万元增长到1990年的4500多万元;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16万元增长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05,(2)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把栅乡合林村地处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郊,全村现有人口1582 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睦相处、团结奋进的  相似文献   

18.
<正>邢台县会宁镇东良舍村位于邢台市西北郊,全村450户,耕地3200亩,是一个以绿色无公害蔬菜和花木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2005年全村集体收入15.6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3500元。  相似文献   

19.
我们民乐村属银川市郊区红花乡,地处银川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有568户,2672人。村党总支下设一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6名。全村现有集体企业8个,个体户380户,占总户数的66%。1999年全村企业总收入达7729万元,上交国家税金589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4059元,1996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小康,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和“党员教育示范点“,先后被授予  相似文献   

20.
余家头村位于武昌、青山两区交汇处,是一个有1600多人口(其中党员73名)、可耕土地700亩的农业大村.过去,由于全村95%的劳动力以种菜为主,到1992年止,全村的年工农业产值不到1000万元,提留仅15万元,固定资产不足300万元,是一个虽地处优越地带,而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却停留在边远地区的穷村.1992年10月以来,我们村新组建的党支部一班人,根据本村地理环境好,但集体经济、社会福利等落后的状况,制订了“坚持党的领导,带领广大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依靠长江沿岸、和平大道,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工作方针,力争短期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禁地”“借鸡下蛋”,走出困境,使我村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步上快车道.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