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劳动者参加按劳分配权益及其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6条明确指出:“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只能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进行,企业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按劳分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而劳动又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因此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凋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劳动价值论能否成为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呢?这是关系到劳动者能否享有参加利润分配权益的重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这是它们能够相互结合的原因所在。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矛盾的一面,是指两种分配方式的依据是不同的。按劳分配依据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可以设想,在劳动者仅仅作为劳动者各自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并且生产和相互交换他们的商品时,他们从其获得的价值成果中,会首先补偿他们在生产中已经耗费掉的生产资料。这种补偿会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技术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各个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如果创造出等量的新价值,这个价值就会包含他们的工资加上剩余价值,他们能够分配的也只能是相  相似文献   

3.
《前线》1961,(10)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个分配原则,对手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都是适用的。但是,它在各个生产部门中,表现形式却有不同;并且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具体的分配方法上又有所不同。如何正确地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以保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能够贯彻实现,充分调动每一个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国家可以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总体上自觉地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同时,社会主义经济仍然处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这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同的经济成分,它们之间的交换仍然是商品交换关系。在公有制成分内部,劳动者的劳动存在着本质差别,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社会必须承认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联合劳动为基础的对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在我国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国家体现其所有者的意志。每个劳动者个体不能单独行使所有权,只能以劳动者的身份凭借其为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获取利益。工人阶级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关系。在浅层次上,每个劳动者个体表现为受雇于全体劳动者的代表——国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说:“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活力源泉——适当的积累和消费窦店从一个默默无闻贫穷落后的乡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致富先进典型。回顾这些年来所走过的道路,窦店的干部和群众深深体会到:发展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诸种比例关系,尤其是积累与消费关系。因为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处理得是否合适,关系着整个经济发展有否后劲,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是否高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  相似文献   

7.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涵义和必然性什么叫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我以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两个层次的涵义。第一个层次,讲的是实行计划经济与发展商品经济的关系。作为经济形式,作为生产者交换劳动和实现经济联系的形式,社会主义经济是包含共产关系(即共同占有、共同生产、联合劳动、劳动者参与产品分配)的商品经济。由共同占有又派生出社会有计划的调节,因而  相似文献   

8.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个人不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力的支出取得消费产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一样,他们在产品生产中提供的劳动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社会自然就要默认不同等工作能力是劳动者的天然特权,并根据他们各自在产品生产中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这个分配原则,是对不同等劳动能力作为他们天然特权这种关系,在经济上的一种承认。按照这个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既符合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又符合劳动者的个人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模式应是按劳动力的价格确定个人消费品,并参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量及结果给报酬。在市场机构作用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基础只能是等价劳动力有等量的报酬,劳动者的实得报酬既可以高于劳动力价格,也可以低于劳动力的价格,根据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同职工的体力、技术和业务能力及工作态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同一职工来说,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因此,用单纯的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制很难反映出上述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按劳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9.
一种意见认为,“为酬而劳”无可非议。理由:(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实行商品和货币交换,劳动者的“酬”把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劳动者要维持生活、进而改善生活,就一刻也少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这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和前提。商品价值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经济哲学问题,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按劳分配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按资分配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该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还相当严重。按理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使“投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原则真正得到实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体脑劳动分配倒挂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出现了收入过分悬殊的社会分配不公,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劳动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个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论断。这个论断是对按劳分配内在要求的高度概括,又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的科学理论。首先,只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象就必然发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是从静态上反映劳动者的收入差别、生活水平差别,也从动态上反映了劳动者收入增加的状况。实行按劳分配,个人收入多少、富裕如何与劳动能力、劳动状况紧密相连。社会主义存在旧的社会分工,个人劳动能力还不能全面发展,劳动者的体力和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作为同一尺度,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生产者,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的劳动量,……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特点是怎样的呢?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又各具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文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一、间接结合与间接社会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在这种社会里,商品经济已经消亡,每个劳动者作为全社会范围内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成员,共同地、直接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348  相似文献   

15.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保护劳动者利益。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领域还存在着劳资关系不平衡、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偏低、市场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完善、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多发,威胁社会稳定等诸多制约因素。"十二五"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综合性政绩考核机制;注重初次分配领域的效率和公平,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加快制度化建设化解劳资矛盾,建立长效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劳资冲突的预警与化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加快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关系。因此,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呢?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呢? 第一、按劳分配的尺度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为依据,而必须以实现了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依据。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不必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会劳动转化,因而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可以作为计量劳动量的依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尊重劳动就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利益,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保障劳动者的表达权。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益分配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拥有资源优势的阶层拥有充分的表达权,可以主导利益分配的方向和结果。从目前我国劳动关系中的两个主体看,劳动者在资源方面处于弱势,缺乏充分的表达权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劳动者在利益实现的过程中的表达权缺失,成为其权益遭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并且…  相似文献   

18.
(一)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者成为全部生产条件的共同主人,这决定了他们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和权力必然是平等的。但是,因为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产品还不够丰富,因而还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的社会分工还未消灭,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要求计算劳动贡献的大小和计较劳动报酬的多少。这样,社会必须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要求在劳动者之间实行等量劳动的交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劳分配具有客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概念,这是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实际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对加快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加速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有些人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很理解。这些不理解的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还能是主人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丝毫不会削弱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劳动者是主人。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劳动力商品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的,其实现过程表现为,劳动者依据自已所具备劳动能力、技术专长、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业,企业则依据其用工要求择优录用劳动力,即通过双向选  相似文献   

20.
晁振源 《求贤》2009,(10):40-41
走进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以下简称监察总队)办公室.可以清楚看到墙上悬挂着:“严格执法、公正廉洁”8个大字。多年来.监察总队40多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就是凭着这个座右铭.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及促进天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仅2007年至2008年.他们就检查用人单位835户次.涉及劳动者26.57万人,受理群众举报投诉421件,立案查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案件334件.追回拖欠劳动者工资8216万元.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5.6万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