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种重要的刑事侦查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直接反映诉讼程序的公正程度并最终影响诉讼结果的正当性。犯罪嫌疑人的主体尊严和人权保障的人道诉求,对侦查权力的理性运行寄予了最基本的期待。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赋予犯罪嫌疑人必要的知情权、反对自我归罪权、及时获得律师帮助权和免受酷刑是侦查讯问正当法律程序的底限公正基准。域外关于侦查讯问的正当法律程序成功范例以及我国侦查权力本位的程序运行经验教训表明,唯有以权利制约权力,才是防止侦查权力的滥用,保护涉讼公民基本人权的有效途径。让犯罪嫌疑人享有基本的防御权利,使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达到适度平衡,是我国侦查讯问正当法律程序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社会性之法,在实现社会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经济法环境下的公平价值的内容,通过我国反垄断法草案对公平价值的体现,进一步阐释社会公平应该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业银行界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目前正朝着体系更规范、内容更完备的方向发展。社会利益平衡理论和市场主体发展权利理论作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表明,商业银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其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均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或者位阶的不同,主张构建不同的犯罪构成论体系,属于结构合理主义的理论观点,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以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构建的事实论体系与价值论体系、存在论体系与规范论体系,割裂事实与价值的内在联系,存在诸多缺陷。以事实与价值一元论为基础构建的一元论评价体系,主张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辩证统一,具有内在合理性:能够避免客观归责与主观认罪;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虽混融但脉络清晰;能够充分说明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的内在联系。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不影响行为定性。社会危害性理论在犯罪构成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排除犯罪性事由不构成犯罪是因为没有侵犯犯罪客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和价值追求的论述开始,认为现阶段以调节收入为主,公平价值优先的改革思路是符合税制改革发展要求的,并在此指导思想下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法中的税制设计提出完善建议,力求能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满足社会群体住房需求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认同的缺失。本文从社会认同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长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认同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同体系建构的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吴盛  李炜 《犯罪研究》2011,(3):88-91
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初查难、突破难、取证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尤以贿赂案件为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印证贿赂犯罪事实的直接证据缺失或者间接证据难以形成锁链。这也意味着传统的侦查措施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查处贿赂犯罪的难题,迫切需要通过更新思路、创新方法来改变现状、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8.
段传文 《法制与社会》2014,(34):285-286,298
随着学术的发展与法治进程的进步,国内外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这一概念的态度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诘难。在不同的犯罪论体系下,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犯罪构成方面、认定犯罪路径方面等。无论是哪一种犯罪构成体系,都不能否认社会危害性的重要作用,已是一种不争事实。关键在于怎么区分社会危害性,将其纳入构成要件中,进而将其机能能合理彰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使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散发出新的活力。但在实行过程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民陪审员专职化、专业化、精英化,人民陪审员作用难以发挥等等,影响到陪审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中国宪法学是否应在继承已有宪法理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变迁和时代变革的潮流,围绕人权保障理论架构,从基本权利保障和国家权力规制入手,构筑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为此,本文主张从社会性别平等视角重新思考宪法学体系构建问题,并从宪法学科引导、人权价值追求以及多角度研究方法,阐释了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对宪法学科体系构建及内容发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97年实行的侦审合并目的是好的,但是却导致整个刑事侦察案件质量的下降,侦审分离更适合中国国情,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经验,而且能促进司法公正,减少司法成本。  相似文献   

12.
唐兢  胡凯 《政法学刊》2009,26(2):83-87
侦查讯问是案件侦查和刑事诉讼中的常用措施,各国由于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侦查讯问制度的内容不尽相同。具体差异主要体现在讯问主体、对象、程序、方法、时间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权保障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力度成了各国人权保障水平的标志。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犯。对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精神,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制度,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我国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问题与侦查讯问是紧密相关的,沉默权制度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行为策略的实施和利益的分配。传统上关于沉默权问题的探讨过于抽象和意识形态化,无法使人得出对沉默权的理性认识。以经济学的市场商品理论来理解沉默权,从崭新的视角审视这一制度,帮助研究者们全面、理性地认识沉默权,并借此分析侦查讯问的互动状态,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护无辜者。  相似文献   

15.
付翠 《政法学刊》2009,26(2):88-92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刑事侦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并在侦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侦查讯问阶段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准确评估并为讯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准确了解嫌疑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审讯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影响犯罪心理画像准确性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卫东  孟婕 《法学论坛》2020,(3):120-129
经过《刑事诉讼法》三次修改,中国的刑事辩护制度在立法上取得重大进展,基本上已与国际规则和标准接轨,律师的各项权利不断丰富发展,日益完善。但时至今日,唯独律师在场权没有落实。西方法治国家均建立了讯问时律师在场权,并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种模式。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入法,律师在场权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出,其在我国已具备现实可行的条件和契机。鉴于制度本土化的诉求,应当考虑借鉴消极面向的基本范式,即以监督和事后反馈的方式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不受侵犯。同时,制度改革需要详细构建侦讯期间律师在场权的适用范围、供给来源、权利类型和流程设计等规则。  相似文献   

17.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5,22(1):60-62
近年来,我省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聋哑人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对这特殊群体的侦查讯问时要找准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障碍,抓住时机,开展政策法律攻心,瓦解其对抗情绪。  相似文献   

18.
曹剑光  周蜜 《行政与法》2006,(10):19-21
现代社会随着行政权日益向传统的立法、司法领域扩展,作为行政权核心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公民权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传统观点认为效率是行政自由裁量权主要或唯一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在现代社会,应确定效率与公平合理、公正的平衡的价值定位,进而建立效率与公平合理、公正的平衡的机制,以促进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重大科研成果展示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敏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毛发中痕量精神活性物质的鉴定及评价技术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获201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历时15年,已建成毛发中80余种痕量精神活性物质原体及代谢物的鉴定评价体系,对于解决毛发中毒药物鉴定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小虎 《现代法学》2002,24(6):22-29
罪刑均衡形式上的抽象框架是 :罪与刑的质的相称与量的相称的有机统一。其中 ,罪是指以已然之罪为主、未然之罪为辅的罪的统一体 ;刑是指以报应之刑为基础、预防之刑为引伸的刑的统一体。罪刑均衡抽象框架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中 ,有着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