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代晚清社会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文化教育也面临深刻的变革和时代转型,即由传统文化教育向现代文化教育转轨。"中体西用"文化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于近代晚清文化教育转型的全过程,这对近代晚清文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确立以及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相契合的思想因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民主精神基础,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因此,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议会民主的实施,是衡量国家社会民主宪政的标准,也是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然而,中国近代宪政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严重偏离了民主宪政运行的轨道。民初议会政治的失败,昭示着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通过对民初议会政治的评析和反思,新时代下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史为鉴,结合实际,坚持走中国道路,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为起点,而是以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与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起为开端。其标志是从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时代和社会的近代化特色。但是在从1840年开始为湖湘文化的近代化转型积蓄力量以及1895年湖湘文化开始实现从传统向近代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彻底扭转了湖南区域文化在古代和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而其最突出的表征就是湖南近代出现了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五大人才群体。他们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大局以及近代湖湘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也反映出近代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转型方式的变化趋势来看,近代以来世界上所发生的政治转型基本是沿着革命向改良、暴力向温和、激进向渐进这一轨迹转变的,东亚各国或地区的政治转型也是与这一趋势相吻合的。从政治转型的基本动因来看,现代文化的输入和市场与中产阶级的兴起是推动政治发展的主要动力,即使是在儒家传统较为厚重的国家或地区也是如此。尽管东亚新兴国家或地区政治发展和转型的具体方式各有不同,但其民主发展的趋势和内容有着基本的一致性,这一点无论是在已经发生了政治体制转型还是仅在政治体制内部民主有所发展的国家或地区都是如此。从政治发展的模式或路径来看,东亚可以划分出在政治体制内推动民主化和已经发生了政治体制转型两种模式或路径。第一种路径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第二种路径在台湾、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6.
政党是民主政治运作的主体,民主政治通过政党采实现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民国初年多党竞争到国民党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再到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演变。然而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并未实现向民主宪政的转轨,这既与中国缺少民主法治传统有关.也与近代中国国情及政党本身有关。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对于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容闳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倡导者和承袭至今的中国留学潮流的滥觞者,是耸立在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座丰碑。他首次开创了近代中国较全面的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一生既致力于"西学东渐",同时也辛劳于"东学西渐",为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形态。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汇聚广大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有利于更好地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有利于探索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统一,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完善各项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人士对科学技术的曲折认识过程,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向现代科学文化的艰难转型过程。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孕育、兴起和发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科学的文化力量开拓前行的结果。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与现代科技文明“同行”的社会文化,坚持以科技人化作为文化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使科学尽快从“物化”、“神化”的历史阴影中走出来,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用科学技术创新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初的政党活动史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拐点。以现代分析维度对其予以科学、理性的探讨,是对我国现代政治文明进程应有的历史性评判。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虽以失败告终,但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路标,不仅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思潮继续发展的产物,更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成果,而其夭折的根本动因则在于中国数千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