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党的发展战略步骤理论发展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步骤思想,开启了中国式发展战略步骤理论的探索之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步骤理论,奠定了中国式发展战略步骤理论的根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步骤理论,使中国式发展战略步骤理论进一步深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思想,使中国式发展战略步骤理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实行坚强正确的领导,是中国统一战线的根本特点,也是中国统一战线得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经验有力地证明,统一战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党拓展统战工作的领域,丰富统战工作的手段,创新统战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即党对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评价标准的具体态度和总体看法。回溯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可分为孕育与形成、发展与曲折、修复与优化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传统文化观实现创新发展,走向强化与成熟。梳理其历史演进,可以得出四点经验启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民群众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必须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沉着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挑战与冲击,在艰辛的实践探索和历史抉择中实现了对外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对外战略的价值理念不断更新、战略格局布势日臻完善、国家形象定位日益鲜明、对外交往实践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前时期,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着重强调科学技术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功能和作用,凸显的是科学观念中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外在性内涵;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科学观念的全面性、系统性及科学自主性发展的特征;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创新这一科学的本质属性,提出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新观点,对科学观念的内涵认识深入到了核心层面。  相似文献   

6.
发扬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汇集党员干部聪明才智,促进党组织制定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为基本原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制定了许多关于党内民主的决议、条例和准则等,以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内民主活动。党在长期的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党内民主学说,将党内民主向民主集中制发展,始终坚持党员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制定较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注重开展党内民主实践活动,监督党内民主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逐步从片面走向全面,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和任务,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观。每一种发展观都有其合理的内核,同时又根据不同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回顾和提炼多党合作制度演进的基本轨迹,既是寻求理解新中国政治变迁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展望中国政治制度未来发展图景的重要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结合中国变化着的实际,艰辛地探索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之路。新中国多党合作也随之不断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多党合作制度的创立和探索阶段(1949年—1956年),多党合作制度的曲折发展阶段(1957年—1978年),多党合作制度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和多党合作制度的丰富完善阶段(1993年至今)。  相似文献   

9.
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形成了从以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观,到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再到中国特色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1.
100年来,党在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将组织建设视为党的建设的基本性建设,始终予以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必须依据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来推进;组织建设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系统中协调发展;组织建设必须围绕党的组织路线而展开;组织建设的一切工作必须靠基层组织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张学森 《理论前沿》2003,3(2):42-43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强调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在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的体制转型中,客观上要求要有相应政党政治模式的建构来完成这一过程,能否实现社会认同则成为了判断该模式建构合法性的根本标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先后建立了三种政党政治模式,其中多党竞争议会制和国民党一党训政模式因其结构设计和运行机制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而先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选择,其合法性就在于它的合乎民意性。  相似文献   

15.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生机活力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石。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保持党的纯洁性进行了不懈探索与追求,对这一历程进行疏理,总结其中的经验,可以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女性旅游是旅游史和女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女性旅游的日益发展,女性旅游成为旅游研究和女性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女性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依附到自主、从隐蔽到主流、从常规到个性、从偶然性到经常性、从特殊性到普及性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二十年的反修斗争。实际上中国并没有修正主义上台。毛泽东错误地把国内外对于“三面红旗”的批评看成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为了始终高举“三面红旗”,防止党内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防止在他百年之后,有人反对“三面红旗”和他自己,毛泽东部署了防修反修的三大战役。但是,毛泽东对反修形势的判断是片面的.反修理论的指导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党已经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由局部执政变为全国范围内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由受到外部封锁到实行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发展市场经济,由革命斗争到领导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党的功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执政党的功能定位,雄进执政党的功能建设,有利于执政党系统与国家系统、社会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以下特点: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这些特点,是由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所致,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民主集中制从俄国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经历了党的创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体现了六大特点,作出了十个重大创新,充分说明了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核心制度,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显示了极大的制度优势和不断发展的强劲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