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陈志惠  杨静宜 《河北法学》2002,20(3):116-119
阐明美国传统管辖理论 ,分析美国法院将此理论应用于网络案件 ,并在实践中发展了三类网络案件管辖标准。最后 ,分析不方便法院如何解决网络案件管辖的不公 ,保护被告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网上著作权法律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上著作权法律保护现状互联网上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早已引起了众多发达国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其中,从1995年网络的发源地美国开始,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最值得瞩目的是联合国下设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相似文献   

3.
4.
论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德良 《知识产权》2002,12(2):24-28
一、现行的版权限制制度 所谓版权限制,是指基于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为了平衡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法律规定版权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即版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在法定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共同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霞 《河北法学》2007,25(11):190-197
网络空间中的共同犯罪,由于犯罪人之间往往是单纯的技术配合,彼此之间互不相识,甚至永生不会谋面,从而使该类犯罪在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上、网络单位犯罪与网络共同犯罪的区别上、共同犯罪的聚合形式上均产生了困难.犯罪方法和犯罪手段呈现出的网络化特征,使网络环境中的共同犯罪问题成为刑法理论急需给予关注并加以及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计算机网络共同犯罪的含义及特点的分析入手,网络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网络单位犯罪问题网络聚合性犯罪的性质及其认定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具有较传统言论自由更高的价值,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制的时候也应更为谨慎。然而我国在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时候不仅存在立法层级不高的问题,而且采取了比规制传统言论自由更加严厉的做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改变立法理念、完善立法技术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言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一般是指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而个人数据是所有用来标识个人基本情况的数据。文章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个人数据处理带来的隐私权问题,在分析西方国家保护模式、梳理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加强网络空间的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似乎让传统戏曲艺术获得了新生的土壤,然而现实却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没有被发扬光大,相反其文本被湮没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之中,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表现出二律背反的尴尬生存境地。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只是传统戏曲在新文化背景下新生的充分条件,而必要条件是激发网民对戏曲及其延伸产品的兴趣。我们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推动传统戏曲的互联网生存;另一方面需要转换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与思路,使传统戏曲在获得静态保护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文化和媒介生态,并激发社会民众的真正需求,进而得到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色情信息是在网络中传播的过度地渲染男女性关系和性行为的社会丑恶信息。防范网络色情信息在法律上有许多难点,会遇到文化观念的冲突、证据的收集和法律管辖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对网络色情信息的法律规制,其规制的程度、范围和方式受到它们传统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它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规制网络色情信息的过程中,要形成法治系统功能,在制度和技术方面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自由主义者觉得现实中既有的制度空间依旧无法承载人们的自由梦想,开始转而把因特网视为寄情自由的理想之所,在网络空间中想象、构筑、憧憬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如果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结构不作出与自由所需的技术条件相一致的变革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攻击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发起,实践中亦罕见有国家主动承认对网络攻击负责的实例。相应地,由于网络攻击的溯源存在技术、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难题,受害国很难在传统自卫权的框架下对来自他国的网络攻击行使自卫权。非国家行为体尚不能构成传统武力攻击情境下的自卫权行使对象,更不宜成为网络空间自卫权的行使对象。作为替代,近年来将"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适用于网络空间自卫权的主张"甚嚣尘上"。"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表面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从既有国家归因标准和常规的自卫必要性的角度来看,该理论本质上缺乏实然法层面的法律依据,而且在适用时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不确定性。中国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造法的进程中,应当警惕将非国家行为体作为网络空间自卫权行使对象的主张,并应努力防止"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的引入和滥用,以遏制网络空间的军事化。  相似文献   

14.
15.
互联网的虚拟无国界性使得网络犯罪呈现跨国性特点。跨国性网络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对象实施的犯罪、以互联网为工具实施的犯罪和其他与互联网关联的犯罪。鉴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 ,国际社会应通过国际刑事立法方式协调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6.
国家是否对网络空间享有主权,是充满争议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技术输出国与技术输入国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了诸多学说.在立法上确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基础上,我国应当依照“有形地理疆界”和“无形网络疆界”相结合的标准划定“网络疆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国家的“领网”范围、主张国家领网主权.从而为我国政府捍卫领网主权、治理网络空间、参与制定网络空间相关国际规则提供合法性依据,为国家领网主权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网络法基本问题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楚 《法律科学》2003,(6):80-87
网络行为规范主要由技术规范和非技术规范两大类构成。前者属国际性自律规范 ,后者主要包括技术性法律规范和网络社区法律规范。网络法的核心在于技术性法律规范 ,其基本价值应与网络技术规范的特征相一致 ,以求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在制订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时 ,应考虑如下几项原则 :两类规范间相互协调与促进 ,具有可操作性 ,兼顾全球趋同性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Cyberspace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T) in general) and law are linked reflexively and should be looked at as two sets of forces which will operate on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ans that it is wrong to merely examine them as if they were separate. Looking at CT and law, as part of a reflexive relationship which interacts in a dynamic world,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otentially positive force of CT must deal with existing flaws within legal systems. This article will note systemic problems in legal systems,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which will operate on legal systems and some potentially negative synergies with CT. It will argue accordingly for a preventive and proactiv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在详细回顾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特征等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是否促成公共领域这一问题的争论。研究认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低成本和去中心化等特征有利于人们自由发言和自主讨论,但当前国内网络空间中依然存在的数字鸿沟、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娱乐肤浅等乱象并不符合哈贝马斯提出的地位平等、理性商议等构成公共领域的要件。文章指出,在将公共领域理论移植到中国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国情和体制,机械照搬西方学者的理论要避免削足适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个人信息保护原则是基于个人信息主体确定而义务主体不确定的对世权保护原则;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尤其是实名制的实施,导致基于信息收集契约关系的个人信息权利义务主体的确定性特征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并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原则提出新的挑战。经过对实名制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考察,我们应当重新构架新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具体而言,实名制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应当包括个人信息自决原则、信息收集处理合法原则、信息收集处理规则公开原则、信息收集处理双方地位平等原则、个人信息收集数量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收集和利用有限原则、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原则以及信息控制者的救济责任原则等八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