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3.
于伯军 《天津人大》2010,(11):40-41
宁河县人民法院刑二庭是专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判庭,该庭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永恒价值追求。多年来,刑二庭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认真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不久,刑二庭被评为2009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国际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国际上有社会学者把它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同样令人忧虑。近些年来的犯罪情况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未成年人(18岁以下)犯罪在我国犯罪成员比例中占较大比重,且有犯罪年龄提前和犯罪数量继续增长的趋势。1988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比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但在我国现行的有关犯罪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故此,很有必要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界定,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以期对其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案立案的比例一度上升,约为70%以上,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重新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基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日前,全国公安系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评比在京揭榜,安徽省安庆市公安局华中路派出所享此殊荣。心系“岗哨”任重如山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被许多教育专家誉为是特殊的“岗哨”。近年来,安庆市公安局华中路派出所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把提高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当成一件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该所在分别获得市级和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后,今年又跻身全国先进。所里经常组织民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特点郭翔在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了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广义的青少年犯罪,还包括这...  相似文献   

9.
胡健 《人民政坛》2006,(4):40-41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与1995年的司法解释相比较,本次司法懈释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明确区别开来,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加大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量刑,也尽量在法定范围内从轻和减轻,彰显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怀和宽容。本次司法解释还对很多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适用法律,最大程度地教育、感化和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校园暴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已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有关司法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上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2004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达到70086人,比10年前增加了82.6%,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比例10年间由7%上升到10%。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的发展趋势。犯罪类型集中…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关系国家的明天。本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程序规范,讲究科学,敢于创新,预防为重,做了大量有利于社会稳定,家庭安宁,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工作。”这是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部分人大代表在市检察院日前召开的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座谈会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唐棣 《公安教育》2006,(6):37-39
信息时代的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于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与网络息息相关。人们受益于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承受着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朝气与活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误导,被他人教唆而走上犯罪道路。国家在加强对青少年教育的同时,一直以来都在严惩教唆青少年,特别是教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传统的教唆犯罪在于“言传身教”式的面对面交流,教唆范围相对特定。…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由于价值观的扭曲和混乱引起的个体行为失范在诸多因素中是核心因素。这是因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态度、意义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部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意见、行为乃…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则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热点问题。在中小城镇,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逐渐增多之势,且犯罪种类和手段繁多,犯罪性质出现暴力化倾向。笔者根据泌阳县公安局2000年以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浅谈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指向方面,侵财…  相似文献   

15.
陈强 《人民公安》2005,(18):14-19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里,青少年犯罪只是小偷小摸、打架耍流氓的水平。但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后,人们发现青少年犯罪的恶性程度已经触目惊心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贫富强弱悬殊,国情千差万别,但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有增无减这一困忧全球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比重,已从几年前的60——70%,上升到70——8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90%。更加令人忧虑的是,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向突出。据有关资料介绍,最小的杀人犯,强奸犯只有十一二岁;有些特大盗窃案的作案者,竟是八九岁的娃娃。一些有识之士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忧心忡忡地说成是“一支不断繁衍滋生的犯罪后备军”;把这个严峻的社会现实,并非危言耸听地谓之“二十一世纪的最大忧患”。本文仅对未成年人犯罪中发案频繁的盗窃、性罪错和打架斗殴三大罪种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团伙犯罪在中国尚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西方犯罪学研究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本文所说的团伙犯罪不同于集团犯罪,我国刑法理论中对犯罪集团和犯罪团伙进行了严格区别。团伙犯罪是介于集团犯罪和非组织型的共同犯罪之间的一类犯罪[1]。既具有集团犯罪的特点,又比较松散,组织中也没有严密的分工,人员也不稳定。因此我们对其定义如下:青少年团伙犯罪就是指由介于犯罪集团和非组织型的青少年群体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行为。一、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状况与犯罪成因(一)基本状况据某市法院…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形成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道德水准的多层次化,使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错误、消极的影响,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可能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决定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和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青少年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预防是一种什么结构?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青少年犯罪预防一词是一个偏正结构。所以,要分析青少年犯罪概念,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青少年,什么是犯罪预防,最后才能把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的内涵与  相似文献   

20.
卫磊 《青年探索》2014,(5):5-10
对待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无论在情感上还足在法律上,都应当保持最高关注、最低容忍,儿章最大利益原则应当在刑法上得到最充分的贯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既由于社会公众对刑法适用的不满意,也由于刑法本身未能实现最大合理化。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的一面,在当下修改刑法有关规定仍有争议、个案从严仍有不足的情况下,运用严格责任化的刑法解释来从严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严格责任化的刑法解释并非完全排斥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某些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在定罪机制上的严格责任化,将是对惩治全部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有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