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履行治安管理职责、依法办理治安案件的职权行为,应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则。但治安调解案件不同于治安处罚案件,其程序不应太复杂,应结合实际大力推行现场治安简易调解。治安调解协议的制作和履行要体现自愿的程序规则。治安调解的次数和案件统计要有明确规定,同时要特别关注几种特殊治安案件的调解。  相似文献   

2.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对特定治安案件,利用调解方式代替治安处罚的一种特殊手段,是解决民间纠纷、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不过民警在具体调解过程中却遇到一些难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到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3.
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简称量罚,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关键环节。遵循量罚的基本规则,是正确适当量罚的法律保障。新出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基本量罚规则作了进一步规定,主要体现在治安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治安调解代替治安处罚、数过并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以及特殊群体不执行行政拘留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治安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明确收集的证据应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调查取证过程必须合法,收集证据时不得侵犯当事人合法权利以及收集的证据必须充分确凿。  相似文献   

5.
“自首”在治安处罚案件中的运用如同一把双刃剑,正确合理的运用将会给社会带来积极作用,若不能正确合理运用则会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甚至是徇私枉法、纵容违法、败坏风气,给社会带来消极作用。治安处罚中“自首”情节应包含主动投案;如实陈述;投案后自愿置于公安机关控制之下,听候、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及作出的处罚决定,不得逃避处理三部分。对治安处罚中“自首”情节在实践运用时总体上应当把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尺度。  相似文献   

6.
论治安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公正行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案件查处中的量罚是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公安机关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评判、权衡,视具体情况,在警告、罚款、拘留这三种处罚中作出选择予以决定。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不产生违法行政行为,只会产生不当行政行为。公安机关应该公正行使治安处罚自由裁量权,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量罚时,把行为的情节、裁量因素、惯例、法感四大方面综合起来作通盘考虑,在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做到量罚适当。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处置民间纠纷引起的警情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日常工作。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公安机关处置民间纠纷面临新挑战。我国公安机关处置民间纠纷具有法律依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公安机关对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可以采取治安调解和治安处罚两种方式。对于其他民间纠纷,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协商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公安机关不应当擅自介入,以防止在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驱动下,通过行政手段、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破坏正常经济秩序。但对于违法私力救济行为侵犯了债务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对社会治安秩序形成危害的,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8.
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可以简要地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羁束型和自由裁量型、程式型和实质型。如果被动型、程式型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在实践中占多数,将使治安案件办理工作系统成为潜藏巨大危险的增强系统。改革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建立良性发展的治安案件办理工作系统,应当从更大系统视角考量,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公安机关与合法私力救济组织之间的正反馈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9.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治安民警在执法办案中,还存在问题。从治安处罚权的运用、依法定程序办案、正确适用法律依据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在查处治安案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警察在侦查中存在着破门而入行为非理性扩大、在治安案件中破门而入具体应用范围非理性萎缩的现象,应从破门而入的目的、基本原则和权力来源三个方面掌握好破门而入的具体适用,在将治安处罚行为纳入刑法范畴的前提下,解决破门而入在治安案件中的应用问题,并从行为理性角度解决破门而入在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涉税犯罪案件来源是公安税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最近两年,公安经侦部门受理的涉税犯罪案件,从数量上看呈下降之势。研究涉税犯罪案源状况,拓宽税侦工作案源渠道,已经成为公安经侦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系列案件进行串并侦查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手段.对系列案件按作案人的作案目的进行分类,比按案件性质进行分类更有利于串并侦查工作的开展.具体工作中,能否将个案进行串并,要分析其具备的确定性条件和可能性条件.系列案件串并的组织实施中,应强化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刑侦合力;要强化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反映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民法的需求和变动中的市民社会不断冲破法典的束缚,摈弃过时规范,认可新规范的事实。就中国而言,民事法律的法典化如火如荼,但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司法判例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判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判决预测,促进理论发展,促进法律完善,法学教育的辅助手段。因而建议建立中国自己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并案侦查是侦破系列杀人案件的总体思路,在此过程中,侦查人员应有效运用行为证据,建立对犯罪行为、犯罪现场、受害者之间联系的认识,揭露、证实犯罪,完成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15.
破案招标作为一项新的破案机制,虽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健全的问题,但是其遵循了认识论的客观规律,并没有导致行政权力的异化,而且节约了司法和行政资源,在实践中提高了破案效率。因此,应继续不断完善破案招标机制,完成侦查机关的主要任务--破案。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人权保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公安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命案必破"。命案防范与命案侦破紧密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享有一定范围的程序启动权是被害人特殊地位的要求,被害人的程序启动权分为公诉案件的程序启动权和自诉案件中的程序启动权两种,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程序启动权具有辅助性、补充性的特征,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程序启动权具有独立性。目前刑事诉讼法关于自诉案件的被害人程序启动权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利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确立加强了逮捕程序的案件分流功能。通过对"基本构成犯罪"和"重大案件"的界定,可以明确逮捕各分流程序的案件范围和适用前提。该制度的案件分流功能具有减少审前羁押、加强对严重犯罪的有效控制和提高审查逮捕效率的作用。一般案件和附条件逮捕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在司法实践中,伴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寻求公力救济途径的不断扩展,广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力度不断增强,涌现出如浙江叔侄等申诉成功的案例,但是仍存在大量的重复申诉、滥用申诉权利等不理性申诉现象,不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工作人员的负担。因此,对现行刑事申诉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完善刑事申诉案件的终结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目前采用和普通刑事案件相同的证明标准,这不利于被告人的生命和自由的保障。应在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实现分离的基础上,对量刑阶段的证明标准加以提高。同时应分清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与疑案的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证明标准的适用需要死刑程序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