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年初夏,当我听到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时,我的脑袋里响着一个疑问:这可能吗?20世纪初,中国文学和文化界有识之士发动的一轮又一轮民间口头文学的调查中,不断有收获涌现,古老的中华大地文学蕴藏之深厚真是无法估量。然而自《格萨尔王传》、《伊玛堪》、《江格尔》和《黑暗传》等搜集整理完成之后,很难想象还有一个民族的长篇英雄史诗会横空出世。《亚鲁王》史诗的内容,为广泛流传于苗族生活地区的始祖亚鲁王的创业史。字数至少一万行,至今活态地保存在贵州麻山地区,并伴随着原始的"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2.
<正>《亚鲁王》这样一部史诗为何时至今日才被学界发现?在西方,英雄史诗早已成为图书馆、博物馆之藏品,民间传承彻底消失了。在我国"三大史诗"流传地以及有史诗流传的广大疆域,也因为有印刷版和各种手抄本而"有本可依",在搜集的问题上似无大碍。但2009年才进入文化人视野的《亚鲁王》,却是全凭东郎(歌师)用苗语口耳相传,民间没有任何抄本记录,同时它又是一部在葬礼上主导仪式的唱诵,不能创  相似文献   

3.
龙梅 《实践》2008,(10):52-52
蒙卉族具有悠久的史诗文学传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搜集到的大小篇幅不等的英雄史诗约有300余篇(部),“格斯尔”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也有这一史诗,学界叫“格萨尔”。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来,黄梅戏艺术从草台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大戏,经过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梅戏艺术出现了两度繁荣,推出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和《红楼梦》、《无事生非》等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了以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为代表的表演艺术家群体和以陆洪非、金芝、时白林、胡莲翠等为代表的名编剧、名作曲、名导演。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黄梅戏的“艺术年”、“发展年”、“影视年”的有力推动,黄梅戏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梅开三度”,一批…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台湾文坛涌现一波以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为主力军的新乡土小说创作的潮流。此一方兴未艾的文学现象引起海峡两岸的研究者注目。既有研究视野尚存局限,文章拟以海峡两岸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至21世纪当下的新乡土小说的发展动向作为相互参照系,以两岸时空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为两岸新乡土文学在20世纪以来中国乡土文学源流中的发展地位建立坐标,并进一步明确两岸新乡土文学之间相互比较、借鉴和反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集体的力量构织出来的一幅绚丽多彩的宏伟画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人物传记,而是运用藏族的语言艺术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容纳了历代民间说唱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刮起了一股“施耐庵热”,北京、江苏分别召开论证会,一批专家、学者考证得出了《对江苏省新发现的关于施耐庵文物资料考察报告》等成果。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就在江苏兴化重修了施耐庵墓,家父孙蔚民便是幕后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新民 《学习月刊》2012,(18):94-9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小说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十年动乱结束)至80年代85"新潮"小说全面涌现前的七八年间的小说创作。对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潮我们的文学史和有关研究都这样描述其过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实际上,这种简单的线性描述不能完全概况这个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按照其演进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每个时期政治发展理论所受的理论影响和时代背景不同,因此,每个时期的政治发展理论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也不同.而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正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变换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史上,20世纪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因为拉美国家依次经历了30年代以前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时期,起步于30年代但到50年代才全面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发展时期,以及在80年代初拉美债务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改革的外向发展时期。伴随着先后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拉美国家在取得一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社会发展,如政局动荡频繁、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这些都使那些华丽的增  相似文献   

11.
以建宁为中心的闽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曾多次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重大战斗也发生在这里,开国十大元帅有八位(即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刘伯承、罗荣桓、陈毅)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谱写了光辉壮丽的史诗。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企业兼并热潮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兼并和合并,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不足为奇。但是,在一定时期,企业兼并势头强劲,掀起热潮,就值得特别注意。在西方近百年的经济史上,共出现过5次企业兼并热潮。第一次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在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第三次在60年代下半期,第四次在80年代下半期,第五次,即目前这次,始于90年代中期,现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将延续到21世纪初。企业兼并热潮的形成,自有其一定的原因,将对企业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当前企业兼并热潮的特点 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兼并热潮,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迅猛发展,知  相似文献   

13.
徐秉君 《党史博览》2008,(5):14-16,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航空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美、英、法、苏等国研制的超2倍音速的战斗机相继问世。米格-21飞机就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设计的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至2017年,中共中央共发布19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两个不同时期。两个时期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包含丰富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这些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三农"工作的共同主题又使两个时期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具有一致性。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党建思想的落实,既保证了党"三农"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又从不同方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与时俱进,紧贴"三农"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新要求,在农村基层党建方面有许多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一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东北三省的地方党史研究机构即分工协作,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整理.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工作被迫中断.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叶剑英、陈云等提倡,胡耀邦、姚依林等建议,1980年1月,中央发出9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和党史编审委员会,负责审定党史编辑计划;同时决定成立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为研究和编写党史的专门机构.1980年5月,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牵头下,《抗联史》一书的编写工作重新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成果学术界对“大跃进”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不过当时仅仅是作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子目进行研究的,真正将农村公共食堂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研究,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事。20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17.
2月21日,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在京发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专门发来贺信,在贺信中,他要求认真总结翻译整理《亚鲁王》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本刊特别约请到《亚鲁王》执行主编——余未人女士为大家讲述《亚鲁王》发现、搜集、整理、出版背后的故事,希望能给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舒云 《党史博览》2014,(8):42-46
正1987年7月,笔者进入《聂荣臻传》编写组,负责撰写新中国成立初到抗美援朝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两章,因此获悉了元帅传记编写组的一些情况。军队承担八位元帅的传记编写工作1955年9月27日,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此后,十大元帅成为专有名词。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党史的搜集、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初,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这艘船的名字叫"克利夫兰总统号";20世纪50年代初,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们的名字叫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任仲夷作为广东改革开放起步发展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依靠党中央的支持,解放思想,力排干扰,为广东率先探索改革开放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任仲夷思想研究的相关著作和论文、涉及的主要问题和若干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梳理任仲夷改革开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