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帆宇 《求实》2017,(12):84-93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快速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社会建设领域出现了滞后的现象: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物质财富,社会领域进展缓慢;相对于不断分化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协调不足;相对于日趋壮大的社会力量,社会动力运用不足;相对于持续扩大的社会空间,社会管理支撑不足。推进我国社会建设改革必须从优化社会结构、激发社会活力、强化社会整合和完善社会治理等四方面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化与整合语境中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7,23(2):63-66
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分化意味着既定和谐的打破或社会矛盾对立性的增强;整合意味着新和谐的建立或社会矛盾的协调和统一。在社会分化及整合的语境中,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和谐或相对统一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是对社会这个有机系统实施指导、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模式。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就要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特点,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设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良性运行,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体制,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会功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及整个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社会建设是随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而进一步明确的,但社会建设不等于和谐社会建设,它们不能放在同一层次使用。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内容和重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明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是通过社会建设达到社会和谐所取得的文明进步的成果。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对政府公共管理意义重大。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促进的整体战略架构,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在职能定位和转变上更加倾斜于社会建设,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社会哲学视角分析了社会冲突的根源和功能,并提出了社会冲突的解决之道。笔者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从社会客体角度看是社会基本矛盾,从主体角度看是社会现实利益;社会冲突的功能在于,社会冲突不仅有消极作用,而且也有积极作用;社会冲突具有普遍性,减少社会冲突的方式在于,一是实现社会结构体系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二是实现人们社会现实利益的最大满足与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是凝聚基层社会共识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基层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化解基层社会风险的关键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质量和效果都与社会信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基层社会信任缺失导致以信任为纽带的社会有机体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规范形成滞后、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公民参与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重塑社会信任,需要全方位地建立基层社会信任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文化共识,形成社会信任体系的良性互动,让社会有机体健康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强调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智慧社会是未来社会形态的新蓝图。智慧社会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社会,其生态链可以概括为"六智",其基本形态是社会组织智能化和社会运行的智能化。智慧社会是高度被感知的社会,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高度数字化和被精准计算的社会,高度透明的社会以及高度智能化的社会。智慧社会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要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智慧政府在构建对公权力约束的制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社会凝聚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两者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都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增加社会活力为目的,有着同向互动的逻辑关系。所以,应当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代语境出发,以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凝聚力培育,以社会凝聚力培育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更好地实现体制改革、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重要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我国不断就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提出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建立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总结和汲取党领导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际,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嘉明 《探索》2015,(2):106-113
社会浮躁是一种社会虚热症,即高于社会常态"体温"的亢奋状态,它通常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社会环境的一种自愿的或非自愿的反应。其社会病因是由于各种社会要素,包括社会体制、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社会心态等对个人或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然它是一种社会性因素造成的社会疾病,而这种社会疾病或社会病态可能妨碍社会机能的正常运作。"社会浮躁"不同于"浮躁社会","社会浮躁"指的是相当范围内社会群体成员所表现的某种亢奋状态和非理性的心态和行为。中国社会的最近百年历史折射出社会浮躁之风的兴衰沉降。从"五四"时期到"民国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直至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的某些案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浮躁的形成原由及其表现形式。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可以概括地说社会浮躁的起因是利益驱动,社会浮躁的根基是人的本能,社会浮躁的推手是不良体制,社会浮躁的结果是社会失序。社会浮躁的产生和蔓延往往会导致阶段性的经济或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一般来说,社会弱势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加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对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话语体系转换;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片面化;三是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会治理主体缺失;四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承认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主体平等关系;有机地把国家、社会、公民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徐行  崔翔 《理论学刊》2014,(1):87-91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多元管理主体中,执政党处于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承担着引导与整合两大功能。由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迅速转型,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动,执政党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面临着重建社会信仰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整合社会利益格局、适应社会结构转型的困境。充分发挥执政党社会管理功能,必须从引领社会思潮和凝聚社会共识、探索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治机制、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以社区党建革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四个方面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利益整合视角的社会管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执政党社会管理遇到了许多不适应问题。执政党只有调适整合功能,改进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既往历史上的监督,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及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主要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代意义的社会监督,其内涵、方式、方法、规制都因人类社会的理性发展更加丰富和完善。超越范围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必须立足现实社会的时空维度,寓于社会生活的价值向度,止于社会规制的制度边界。超出底线的监督也会行为失范、作用失效,甚至导致社会失序。社会监督必须坚守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底线,遵循社会公德的道德底线,服从国家意志的法律底线。加强社会监督是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点。实现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确立社会监督原则,重点是完善社会监督体制机制,关键在于健全社会监督法制。  相似文献   

17.
宋一 《求实》2007,1(3):42-44
表达、整合、创新是社会和谐机制三个基本环节。表达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基础,整合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创新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动力。从这三者的关系看,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和谐机制内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好三者的作用:加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奠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加强社会整合机制,把握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加强社会创新机制,增强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宪政的终极目标是在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平衡中实现个人权利的保障。在价值基础、实现方式上,社会管理和宪政存在内在的逻辑,公民社会权利是两大目标实现的逻辑起点与终点。以社会权利为视角,分析社会管理和宪政内在联系,可以发现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公民社会权利实现方式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就是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以社会权利建设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在探索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不能适应社会深刻变革的实际。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创新,必须要提高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明确目标,形成多元社会管理主体,培育发展社会管理队伍,实现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结合,加强社会管理资源的投入,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十日评     
《当代贵州》2011,(7):7
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社会公正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正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