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提出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何经得起“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是全党同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认识问题,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二是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解决能力不足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四是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是解决腐败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2.
阔天地在基层,源头活水在实践。当前,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这一活动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三个“谁”,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只有明确了“我是谁”,方能回答好“为了谁”、解决好“依靠谁”。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天地》2007,(6):43-51
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整顿的过程中,就同“四人帮”进行了正面斗争。1976年初,邓小平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年4月再次被打倒。但邓小平即使是在自己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以巨大的勇气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四人帮”展开了正面斗争。这种斗争把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摆到了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在集中全党智慧,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和世界的实际,反映中华民族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继香港之后,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回顾澳门回归的历程,便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一国两制”从构想到现实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三农”的地位与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保护、科教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主要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农业新闻工作者,要心系“三农”,关注“三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竭诚服务。这既…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8):2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历史无非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斗争实践证明:在当前条件下,正确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对于突破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纪检监察机关尤其是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在使用“两规”、“两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抓住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和农业生产方式改造这两个关系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指明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趋势。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并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认识到“三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 ,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任学敏 《山西青年》2023,(9):130-132
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常态化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慢就业”现象更为凸显,部分学生甚至发展成为“懒就业”“不就业”,具体可以细分为优越型、逃避型、准备型。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从个人、社会、学校、家庭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慢就业”现象,推动“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全过程”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全方位”就业服务质量,打好“三全育人”组合拳,进而削弱“慢就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稳定农村为根本出发点 ;以发展农业为根本支撑点 ;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归宿点 ,这三条经验对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国杰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两者不可偏废,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律重在惩治一些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强制的、权威的,而道德重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养成人们对违法犯罪的羞耻之心,使人们在自己的内心中筑起一道抵御犯罪的堤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实行法治的结果,仍然存在一些不好解决、很难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才能真正使它们得到解决?确定有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把手”腐败行为的危害越来越大。认识和扼制“一 把手”腐败现象,是一个急需研究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层组织建设年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看能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基层组织建设年正处在调查摸底、分类定级阶段,也正是用好“镜子”和“尺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核心是找准问题,为下一步整改提高、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暴露出巨额的“空账”问题,导致社会各方面对养老金支付产生了信任危机。为此,许多学者提出,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金的“空账”问题,但是单纯延长退休年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账”问题;相反,如果忽视社会效应而盲目地提高退休年龄,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可以通过推行规范的弹性退休制度,遏制非正常提前退休的现象,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和运营等方式来解决养老金的“空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摩擦”是班子建设中的“常见病”,是当前各级班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摩擦”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并开出解决的药方。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完善土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三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五月,18位“农民工”的优秀代表登上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领奖台。▲▲“农民工”,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文化大树上长出来的新果子。几年前有个电视剧《都市放牛》,一群农村的年轻人“闯入”城市,他们是新一代的农民,入城谋生参与城市建设,满腔热情却遇到了种种不协调。电视剧看过去好多年了,可剧中所反映的许多问题依然存在着。近年我大部分时间住在平山县温塘,常常接触到农民,他们家庭中有不少人外出在城市打工,又接触到温塘旅游开发区建设工地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