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发挥木桶的效用,就必须着力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晓英 《党课》2011,(5):53-55
“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即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围成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桶坚实的底板及木板间结合的紧密度对木桶容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某企业家在管理问题上有一高见,“一只木桶盛多少水,是由桶边最短的木板有多高决定的”,此论被称之为“木桶理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与团体中,始终存在着好差之分和高低之别。这差与低用“木桶理论”来解释,也就谓之为“最短的木板”。如果这“最短的木板”长期不发生变化,盛的水就会始终保持在“短”的水平上,这就势必影响社会的整体形象和团体的工作水平,以及社会的整体效益。就社会的进步来说,我们总希望能达到一种统一和谐,使木桶能盛尽可能多的水。怎样才能达到统一与和谐,这需要我们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首先具备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06,(7):4-4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借用这个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理论,如果把重庆比作一只木桶,由15个移民区县组成的库区,无疑是目前最短的那块“木板”——这15个1区县的幅员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的1/2左右,而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约只占全市的1/3和1/9。补充这块“短板”,既是发展库区的需要,更是提升重庆“水位”、实现富民兴渝的需要。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方针和中央领导关于做好三峡库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发出了尽快把库区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库区的号召。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建设新库区。  相似文献   

5.
童中贤 《廉政瞭望》2012,(24):50-50
著名的木桶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无论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伺一个组织,构成它的部分优劣不齐,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若将其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原理”极为巧妙。但当上升到理论时,就可能违反真义了。  相似文献   

6.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 (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这就是新木桶理论。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1):44-45
注重基础性。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挡板决定着木桶的容积。也就是说,木桶盛水多少,不是由木桶中的长板决定,而是由短板决定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必备知识就是木桶下半部分的木板,如果它们缺失,就“半桶水”都不剩了。因此学习要注重基础性,要加强对基本常识、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夯实人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对于各类知识最基础的东西,要潜心学习,悉心掌握。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木桶效应”的初始意思是:木桶最大盛水量取决于组成桶壁的那些木条当中最短的那一根。由此延伸为:一个系统的总体效能取决于系统各个因素中效能最低的那部分。当然,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密切,以及这个木桶是否有一个坚实的底板。这一理论对中学教育同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中学生而言,德育犹如木桶的底板,各部门、各学科、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犹如木板与木板、木板与底板之间的结合程度。在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管理科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些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这清楚表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管理系统中的“短木板”,及时将“短”变“长”,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忌短轻短:忌短者,视短如虎,仿佛一言短便抹煞了成绩,是给其抹黑;轻短者视短不见,在其眼里短与长乃一指与九指之关系,区区短处,不足为虑。故只重言长,忽略补短。岂知长处再长,短处不变,仍是竹篮打水。以此观之,补短比扬长更重要。 补短重要,势在必行。然补短先要找短言短,找短容易,言短艰难。言短,就是说其短处,俗称揭疮疤。既揭疮疤必令人感到疼痛。言其短处,专事哪壶不  相似文献   

10.
春节过后,我应邀参加某单位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期间,青年朋友们就"木桶理论"与"个人成长"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认为,个人的成长进步,必须遵循"木桶理论",把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加长,否则将一事无成。有的则认为,只有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才能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增值,并以典故“田忌赛马”为论据,提出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汶 《前线》1993,(23)
在经济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板子决定的,也不是由各块板子的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最短的那块板子”就是短缺产品和短线产业。目前,“短线仍然短,长线仍然长”,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短线的“瓶颈”制约和长线的过分发展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统计,全国大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木桶厚理是指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故又称短板理论。但是,当人们看到短板效应时,往住忽略了长板效应。不论从企业管理还是从个人成长来说,劣势会给整体带来负面影响。但优势同样会对整体产生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管理创新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具体来说,就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实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地市级党报就好比是这个木桶,在当今报纸如林,报业竞争异常激烈,众多媒体为生存壮大纷纷抢筑人才高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地市级党报如何能够突出重围,独树一帜,笔者认为,不在于优越的政策环境,全面权威的信息来源,成熟稳定的读者群体,四通八达的发行网络,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顾杰 《学习月刊》2012,(3):36-38
系统科学中有一种许多人熟悉的理论,叫“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最大的容水量要受到它最短的一块短板的限制.只有重视这块短板.补充这块短板.这只木桶才能装更多的水,才能发挥出系统最大的力量.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然而,只要认真考察就不难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则是制约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短板”。因而.面对2012年“稳中求进”发展的大背景.如何做强民营经济,推动跨越式发展.是湖北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有一个很流行的"木桶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的容量,不是由它最长的那块木条决定的,而是由它最短的那块木条决定的。延引到人类,一个人的价值往往不是取决于他的优点和特长,而是取决于他的缺点和不足。做干部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写或听干部的考察报告,关键是看他的缺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木桶可以装载的水量,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而决定于最短的木板。"三访"活动将重心放在群众来访问题的办理落实,办的是急民所急的贴心事,做的是雪中送炭的贴心人,这就找准了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切口,提升和加强了社会管理的短板。记者在都匀、凯里、剑河、息烽等地调研采访中感到,"三访"活动加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形成了解...  相似文献   

18.
李恩义 《发展论坛》2001,(2):58-58,61
加强管理是做好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条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国有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建立起充满生机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国务院确定今年为管理年。这就要求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在深化、强化、细化管理上下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一方面要“严”字当头,全面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符合…  相似文献   

19.
张家明 《前线》2013,(4):19-2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时指出,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首都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与首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全面审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几百年来的历史表明,管理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处于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之中的,企业管理还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和模式,而需要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创新。在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学习国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是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果说,管理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永恒真理,那么,管理创新则是适应环境变化能够不断取得经营管理成功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