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治国,人人有责,为官者更要讲“官德”。官之有德,德隆民安,国则兴也;官之无德,祸起民怨,国则伤矣。   讲“官德”,须讲勤正为民之德。为国为民,官之责;尽职尽责,官之德。如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职而不为民,掌权却不从公,浑浑噩噩做懒官,碌碌无为当庸官,迟早会官坐不稳,以垮台告终。   讲“官德”,更须讲廉洁奉公之德。“黄金非为主,道德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官者,要淡泊于名利,要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时时克己奉公,毕生疏于谋身。如是也,官有威,民有信,政也通之,令…  相似文献   

2.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3.
赵爽 《新长征》2006,(9):64-64
俗话说:“人有人品,官有官德。”如果说,“仁、义、礼、智、信”是一个人人品的评价坐标,那么,“八荣八耻”就是为官者官德的最低底线。  相似文献   

4.
说官德     
人有人品,官有官德。古代为官者讲的是忠孝、仁爱、智信、礼义、廉耻。而今天“人民公仆”的道德标准更具鲜明、高尚、广泛、深邃的内涵。构成新时代的官德意识,大体不外乎:政治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公廉意识、科技意识、刻苦意识、求实意识、敬业爱岗意识等等。一个平民百姓的品行德性,影响作用于一个家庭,甚而波及与之相联系的亲戚朋友。而为官者的德行却映现着一个党派的党风,一个政权的政风,一个社会的社风、民风。我国古代道德生活中有个传统,就是“民以吏为师”。共产党执政的…  相似文献   

5.
官德即为官者在其管理活动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德行素质,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官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和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本文就官德建设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不是政治口号,不是谋利工具,而是前进的旗帜和行动纲领。解放思想应守住道德底线,这是一个为官者思想修养、法纪观念、自控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反映“解”而清正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做一个正直的好官,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和基础。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官德,公  相似文献   

7.
樊忠 《党建与人才》2002,(8):29-29,45
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古人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都是对为官者自身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认为为官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以身作则,以自己人格的道德感染力去影响、教育和管理他人。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党执政以后,官员出问题,党内出问题,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贪污腐化现象不断滋长,首先是因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出了问题。思想道德这个基础不打牢打…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上行下效是道德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 ,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和“以德治国”目标的实现都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要树立“官德”重于“民德”的思想 ,将官德建设作为“以德治国”的首要任务。  一、官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的特殊作用官德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 ,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指为官者在其管理活动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德行素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官德…  相似文献   

9.
刘德伟 《党课》2012,(12):78-79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从政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德尚德,千年传承中,形成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绳墨的道德准则。老百姓历来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素养,“自古人正千夫敬,从来官清万民服”“官德正,则民风淳;  相似文献   

10.
首先,官德与民德是有区别的.从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上看,官德的面窄,而民德的面宽.从本身品层次上看,官德是对少数为官者而言的,是高层次的,而民德则是对广大的平民百姓而言的.是普通层次的.因此,二者不可互相替代.以官德代替民德来要求平民百姓是不现实的,而以民德来要求为官者也是不行的,两种做法的实质都是降低了官员的水准;其次,官德以民德为基础.官德虽然在层次上较高,但是,它不是凭空存在的,而是以民德为基础的,它本身包含着民德,是在民德基础上的拔高;再次,官德与民德又是相互作用的.身居高层、以民德为基础的官德,其好坏、水准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正>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提醒皇帝和各级官员修“官德”,督促他们经  相似文献   

12.
一名好的医生,不仅要有好的医术,更应有好的医德。有了好的医德,就有了自觉为病人服务的善心,病人就会记着你、感激你。同样,一名好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高人一筹的领导能力,更要有使人折服的好的“官德”。有了好的“官德”,就有了甘心做人民公仆的诚心,想天下忧,解群众困,群众才会拥护你,百姓才能信任你。何谓“官德”?简言之,就是为官者应具备的道德,是与领导者所掌握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腐败与官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官德"乃为官者之道德、品行、品质,亦可说是一种与权力相连的固有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曹宇光 《新长征》2006,(6):21-2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处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各种文化及观念发生激烈碰撞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公民特别是国家干部的基本道德标准,既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更涉及为官者的人生态度、公共行为以及社会责任,具有社会主义“官德”的鲜明特色。抓好新时期“官德”建设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这需要从“育”、“评”、“彰”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官德,往往是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权力观的集中体现。什么是官德?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权力运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总和。从古到今,官德是一些成功政治家着力追求的崇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处世观,曾激励中华民族志士仁人二千多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相似文献   

16.
做官与做人     
大凡正直的好官都深知“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的道理。遗憾的是,有一些为官者只想着做官,不想着做人。其结果,既丢掉了人品,又丧失了官德,还失去了官位,最终遭众人唾弃。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为官从政者,无论职务高低,都时刻不能忘记怎样做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之所以被人们称颂、受人们爱戴,就是因为他们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相反,为官者一旦忽视了做人,人品、人格不好,不仅官做不好,人也做不正,还有可能犯错误,甚至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胡长清、成克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话官德杨桂成这里说的“官德”,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施政行为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官能否分清公与私,不贪钱财与女色,是对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良莠的试金石,也是善政与恶政的分水岭。现在,有些为官者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住市场经济条件下金...  相似文献   

18.
今古相通,古代官德文化中至今仍然闪耀着历史光辉的为官者的"勤政务实"、"清廉从政"、"为民亲民"、"谏诤敢言"、"修身立德"等精华内容,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和珍品,穿越历史时空,于数千年后仍有助于党政干部了解现代官德规范与古代官德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从古代官德文化精典中汲取思想营养,为当今的官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干部,是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代表人民行使一定的公共权力,党和国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领导干部道德,是一种与权力相联系的特殊的职业道德,即所谓的“官德”。 “官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先进水平和前进方向,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加强“官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我国自古就有强调“德治”的传统,并要求治国先治吏,治吏先正德,因为“官德毁,民德降”, “吏不廉则治道衰”。早在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20.
当官要有官德.官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当官无德,必然致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