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着重论述了“国家是怎样靠部分地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用设置新机关来排挤掉它们,并且最后全部以真正的国家权力机关取代它们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内容”.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欧洲最早的国家——雅典、罗马、德意志——产生的三种形式.他说:“雅典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  相似文献   

2.
一、西方消费主义的兴起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消费主义的兴起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一)直接生活的生产——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前提和基础唯物史观所赖以出发的现实前提和基础究竟是什么?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一直就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种观点认为,除了物质资料生产,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准确地讲,唯物史观所说的人类社会的现实前提和基础,是由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所组成的统一的社会生产,即直接生活的生产。早在唯物史观形成时期,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已经萌发了从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统一体中寻找国家产生根源的思想。之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了由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所构成的现实生活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的科学原理。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总结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唯物史观研究的新进展,进一步对直接生活生产的原理做了全面、精确的表述,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10)
恩格斯研究和阐释《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补充论述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补充"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的论断,增补《价值规律和利润率》并阐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科学性,论述资本主义运动的历史命运等。从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三卷的理论贡献可以看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永远值得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到现在已一百周年了,人们在“被称之为国家的那个力量”下已生活了几千年。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对国家为什么有服从的义务?在这些问题上剥削阶级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从他们本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提出过“神意说”(theory of the divine right)、“契约说”(social contract)等等的学说。这些学说都是对历史真实的歪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发表,才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绿色经济是伴随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态运动形式而兴起的一种清洁型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消极影响或者减少产生消极影响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具体讲有以下内容。一是树立绿色意识。绿色意识包括绿色生产意识和绿色需求意识。世界上许多国家近年来开始掀起了绿色运动。一些国际性和区域性绿色组织陆续建立,世界第一个国际性绿色组织“国际级十字会”于1994年首先在俄罗斯诞生。绿色运动和组织的开展,使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回归自然、重视生态、追…  相似文献   

7.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第一次给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人类的发展以唯物的解释,在那个过程中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最终将被另一种所代替。在资本主义越来越表现出衰退征兆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作出下述结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先声。恩格斯指出:“只有当资本主义经济在自己故乡和在它达到繁荣昌盛的国家里被战胜的时候,只有当落后国家从这个实例中看到‘这是怎么回事’,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的道路。然而那时它们的成功则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1、在现代政治学理论中,政治发展的分析模式一般有体系功能方法、社会进程方法、比较历史方法三种主要模式。“政治发展作为某一类型社会发生的变化的模式,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一般有“功能的”、“地理的”、“派生的”、“目的论的”四种定义(1)在宽泛的意义上,“政治发展被看作是朝着现代工业社会所特有的政治的一种运动”(2),指一个国家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和走向更高历史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差距,因而使一些同志对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怀疑,有一种对青年影响较大的观点认为,我们的现实社会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所瞩“封建社会主义”。这个观点前几年曾有人提出过,近期又重新提出来,因此,有必要再谈谈这个问题。原则是伟大的,但实践是真正的学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是不断发展论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唯物辨证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深知未来社会历史变化将是十分复杂的,因此,他们并没有束缚未来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的手脚(列宁语)。由于后来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情况比马克思、恩格斯当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其艰巨性也是始料未及的,加上各国国情的不同及其实践的多样性,因此,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不可能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原始文本中,恩格斯是在物理学意义上使用"合力"概念的,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协作中产生的一种大于不协作时候的力量,即人们熟悉的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作用力.在"合力"的作用下,是"人们"而不是"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由此,理解恩格斯的"合力"思想,不能离开这一思想所包含的物理学的概念特征和分析方法,要认识到"合力"对社会历史及历史规律形成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恩格斯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及其形成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反映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专论,及所有关的篇章,无论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还是在他们后继者列宁的著作里都为数不少。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都习惯于把恩格斯曾说过的“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句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229页),视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全部理论的浓缩,视为国家学说的座右铭、而竞然忘却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发展观中内在逻辑结构的两次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①在黑格尔那里,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被描写为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也被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运动的过程。黑格尔独特的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乃至后世直到现在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黑格尔的发展观是包含着“纯主观逻辑”、“理性逻辑”、“自由逻辑”三重逻辑线索的“复调”结构。这三种逻辑音调同时起伏贯穿于整个黑格尔发展观“乐曲”的始终。只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乐章”中,其中一种逻辑音调上升为导引这一乐章的逻辑“基调”,呈…  相似文献   

13.
社区制改革以来,深圳社区治权主要来源于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治权进行分配,一是对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分配了社区治权,形成了国家——自治“两权共治型”社区制;二是将社区工作站所掌握的公共治权授权给社会组织,进而建构国家——社会——自治“三权共治型”社区制.在对三权共治尤其是共治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抽象后,本文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民主秩序,即“三权共治”的“共治民主秩序”.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所向往的“社会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4页) 列宁卓越地发挥了上述思想,在领导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这就是以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共和制为基础,由人民监督过渡到直接参与,再由直接参与过渡到全部权力由国家回归到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谈到“文明时代”时指出:“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72页)这里恩格斯未把社会主义社会囊括到上述的“文明时代”中,因此,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困惑.事实上,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阶级社会的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文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之所以把文明明代的外延限定在阶级社会,是为了揭示这一时代的内在矛盾及其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职能是什么?一提出这个问题,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恩格斯的名言:“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列宁也说过:“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经典作家对国家本质概括所下的定义无疑是正确的。阶级压迫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的主要职能。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国家除了这个阶级压迫职能之外,就没有其他职能了;或者虽然肯定国家阶级压迫职能之外还有其他职  相似文献   

17.
胡为雄 《理论视野》2010,(7):18-20,33
恩格斯在单独论及上层建筑时,既用这一概念来混指法和政治设施以及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复合体,也用它来分别喻指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或国家政权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他还在说明海军军舰在本来意义上来使用上层建筑概念,也引述过配第《赋税论》中衡量各个价值的基础的上层建筑等语。恩格斯有关“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法的形式”、“国家形式”、“政治存在形式”、“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等诸种提法,以及“观念上层建筑”的提法,也给后人们理解上层建筑理论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并往往不加区别或不适当地被人们用来佐证马克思的观点。他在本来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或引用包括这一概念在内、涉及流通货币量等复杂情况,则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8.
列宁高度评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教科书。《起源》中的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恩格斯对马克思和本人所创立的国家学说作出精辟地概括和总结,并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恩格斯在《起源》中所阐述的科学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产阶级国家本质和批判各种超阶级国家观的锐利武器。当代某些资产阶级学家和某些西方马克思学者,借口垄断资产阶级国家职能和统治方式的一些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继承,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与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即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通过分析研究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正式提出通过“中间环节”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设想快一百年了,正确认识和把握过渡的“中间环节”,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将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国家将直接掌握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被消除。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切实庄塞到十九世纪出现于西欧的合作社以及嚆来发晨包裹的合作工厂之炙的合作生产形式.一八八六年一月.旺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指出:“我的建议要求把合作社推行到现存的生产中去”,并且明确提出:“至于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6页),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中间环节”是指“合作生产”,即有组织的联合劳动,但还是比较抽象的,只是原则地提出问题,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