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符合中国国情,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理当顺应时代要求,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发展绿色信贷 服务两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清 《前进论坛》2008,(12):15-16
当前,实行自主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是对当今国际社会两大趋势的科学应对,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信贷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实行自主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是对当今国际社会两大趋势的科学应对,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信贷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两型社会”指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手段,两型社会建设是目的,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两型社会在内涵、发展目标、建设框架、建设途径和建设目的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李诗伟 《政策》2008,(5):19-2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处在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汉阳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必须抢抓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武汉新区建设的机遇,正确处理“五个关系”,推动汉阳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汉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关、经济实力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满意度较高的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6.
李红利 《岭南学刊》2009,(3):117-119
环境友好型社区是居民实践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场所和空间。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环境友好型社区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培育和发展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社区理念;二是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治理机制;三是建立全面的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探索、新要求。地方人  相似文献   

8.
韩勇鸿 《前进》2006,(7):33-34
山西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解决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节能降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的国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徐岩 《前沿》2010,(15):159-165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自然——经济——社会——人”这个复合系统持续、协调发展的自然基础,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永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生态安全的社会,而目前我国生态安全正面l艋着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的威胁。因此,研究生态安全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改善和优化社会关系、完善丰富可持续发展理论、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保障人类的发展安全与世界和平等方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节能降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的国策。  相似文献   

18.
节能降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的国策。  相似文献   

19.
云政发〔2006〕208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各企业,中央驻滇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提升全省企业管理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高度重视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加强和改善管理水平,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是提高全省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加强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建议所强调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等精神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企业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即要承担起科技自主创新的责任;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