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民为本论     
以民为本就是指党的一切理论和工作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意志为转移。坚持以民为本,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价值取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华诞。在欢庆这一盛大节日的同时,笔者思考得最多的,是我们党该如何夯实长期执政、可持续执政基础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主张、意图和各项政策,都是由党的各级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在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居于战略核心地位。我国服务型法治政府是在人民主体地位和公民权利本位的指导原则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内,根据公民意志和国家法律组建起来并且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责的政府形态。人民主体性是服务型法治政府的本质属性,决定着服务型法治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民主性和法治性特征。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要以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设置、创新运行机制、强化依法行政"这一整体布局中持续和创造性加以推进,并且有效建立高质量的制度保障、法治保障和高水平的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4.
认识中国国情,是毛泽东成功地指导中国革命的前提。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极端重视探索和把握中国国情,这是他完成由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动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95周年的时候,重温青年毛泽东的成长道路,学习他注重了解国情的精神,对于提高探索、掌握中国国情的自觉性,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这对业已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扩大其执政合法性基础,巩固其执政地位,实现其对国家的全面领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正 《今日中国论坛》2012,(11):163-164
老挝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在形式上具有三权分立的特征,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尽管该党在近年做出了一些改进,但距离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国家还为时尚远。  相似文献   

7.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坚守和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主体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权力主体的人民性,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作为执政的根本遵循;始终贯彻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始终坚持落实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作为党执政的应有之义,将人民群众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把"执政为民"提到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的位置和高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地税局党组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紧密结合新形式下党赋予税务机关的重大责任,深入分析基层党组织在执政能力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才能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时刻,探究我们党60年执政实践的历史贡献和经验,对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理论,开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兵  徐林娇 《传承》2008,(22):12-13
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一文献 ,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在发扬奉献、求真、创新和自律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肖中云  朱锋华 《湖湘论坛》2011,24(2):38-41,50
我们党自执政以来,对党的执政观进行了积极探索,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人民本位"、"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观"的三次历史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以来,分配方面的理论和政策发生了巨大而曲折的变化,逐步实现了由"纯而又纯"转向"多元多样"、由把公平效率"对立"转向"统一"、由注重"政府主导"转向突出"市场决定"、由"偏重国家利益"转向"国家和个人利益并重"。同时确立了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即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要尊重科学,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办事;要求真务实,立足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要不断创新,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始终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永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是根据中国国情所设立的人民群众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和意见、提出控告和申诉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重大课题。作为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的群众路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要素。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基础性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关键性作用;学会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根本性作用;健全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是保障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印 《前进》2005,(3):25-2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和执政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要前提。对于地方党组织来讲,要充分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实现利益提供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人民利益能否顺利实现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认同,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人民主权"是依法执政的理论基础.要做到依法执政,需要制定规范政党活动和政党执政的法律规范.在政党法律规范中,应确定政党权力有限制度、政党权力程序制度,政党权力责任制度.要保证政党制度的落实,离不开违宪审查机制的作用.比较世界上三种违宪审查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我国应选择或借鉴宪法法院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