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大对司法机关监督的价值目标与我国当前进行的司法改革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为人大监督方式的转变本身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就司法改革的目标而言,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大多数学者主张司法改革目标的一元论,即部分学者认为是司法独立.还有一部分认为是司法公正。有学者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2.
汤维建 《中国审判》2014,(11):30-31
司法公开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此均作了规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杠杆。  相似文献   

3.
张朝霞  冯英菊 《法学家》2004,(6):133-144
本文详尽介绍了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宗旨、目标、步骤和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五大趋势,并阐述了英国司法改革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谈谈中国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政法论丛》2004,(1):14-17
中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在表面上看来虽然轰轰烈烈 ,但其实际成效却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司法改革所采取的方式缺乏整体性。目前 ,中国司法制度在新世纪的改革内容已经确立。但亟待重塑司法改革的路径 ,走整体推进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8,26(5):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行程。建国之初的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和“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司法体制与制度的基础。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进入了恢复与重建的历史新时期,也由此揭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乃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的过程,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超 《政治与法律》2004,(2):105-110
中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在表面上看来虽然轰轰烈烈,但其实际成效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司法改革所采取的方式缺乏整体性.目前,中国司法制度在新世纪的改革内容已经确立.但亟待重塑司法改革的路径,走整体推进之路.  相似文献   

7.
丁亮华 《中国法学》2023,(3):225-245
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是立足中国实际,按照司法规律,对我国司法体制机制进行的一次全面革新。其逻辑在于,通过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破解司法的“地方化”,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通过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祛除司法的“行政化”,确保司法权力行使回归其本质与规律。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围绕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从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能等方面,对司法管理体制、司法责任制和纠纷解决机制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总结这一轮司法改革的路径与经验,需要把握好于法有据与先破后立、制度安排与理论逻辑、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改革意志与革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恢复性司法实践已经出现。尽管在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对恢复性司法基本处于排斥的状态,但是,国内学者对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超清 《法制与社会》2010,(34):151-153
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贯穿与司法改革的全过程,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司法改革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理念,本文对其确立的原因、具体内涵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司法改革涉及与其相关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法律虽然与司法具有必然的内在关系,但立法却是司法的外部因素。要进行司法改革必须进行法律改革,尤其立法赋予法律以可诉性更是司法独立的基本规则根据。可诉性缺陷是我国目前法律的一个不争之事实,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因此,司法改革不止是其机构、人员、权力、管理方式的变革,更是规则(法律)的变革,立法时对法律的可诉性定位,是司法必要性和司法独立的规则前提  相似文献   

11.
郭松 《法学研究》2014,36(2):194-208
地方司法机关围绕刑事诉讼制度进行的试点改革,其兴起并趋于活跃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特有的刑事司法环境所形塑出来的多种因素与多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试点改革由地方司法机关主导,所以,它们在具体的实施中表现出了一些体现中国司法管理与司法制度的运行特点。实践中各种类型的试点改革共享类似的制度逻辑,具有共通的内在特质。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充当全国层面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验室",为刑事诉讼立法提供实证依据与经验素材。作为一种高度技术化的法律改革活动,地方司法机关的试点改革存在诸多必须为我们所正视的技术缺陷。未来应该突破价值论的意识形态藩篱,采取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促进地方司法机关试点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司法改革涉及到司法制度方面的体制改革与司法机关内部的治理整顿两个方面,由司法机关推行的司法改革,根本不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因为制度的变革需要立法的确认。面对当前“司法信任危机”的局面,司法机关推动的司法改革首先应当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身入手,寻求司法公正的合法途径,通过重塑司法公信,重新赢得民泉封司法活动的信赖与尊重,树立良好的司法公正形象,以此来推动司法改革,这才是当前司法改革首先需要着手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流 《法学论坛》2005,20(5):21-25
刑讯逼供久禁不绝,侦查机关固然难辞其咎,但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程序控制机制“失灵”也是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法庭对被告人提出的有关刑讯逼供的抗辩几乎一概置之不理,不仅使本已有限的司法审查权虚置,而且使被告人根本无法获得有效的司法救济。法庭在治理刑讯逼供问题上的“无能”表现,不仅有立法不周的原因,而且还有深层次的体制因素和思想根源———基于对这些制度化背景的认知与反思,构建程序性制裁制度,无疑是使法庭能够真正遏制刑讯逼供的最为现实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范愉 《法律科学》2005,23(1):3-12
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将面临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变革 ,这必然要求我们以多元的法律意识来取代单一形态的法律意识 ,以多元的理念与规则推进政治和司法体制改革 ,协调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为规则的“法”和民间规范等的关系 ,从而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全球化时代也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齐飞 《时代法学》2009,7(5):112-121
自1999年4月英国新民事诉讼规则正式施行起算,沃尔夫勋爵领导的民事司法改革迄今已有十个年头。这十年的实践证明了总体上新的民事诉讼规则是成功的。而其中的审前程序制度别具特色。英国民事审前制度中的诉前议定书制度、审前和解制度、专家证人制度、审前文件披露和诉讼费用制度,可为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提供域外经验。  相似文献   

16.
Judicial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hinese people. At the end of 2004, “The Preliminary Comment on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Working Mechanism form the Central Leading ‘Group of Judicial System Reform’” is conferred by the central group of judicial refor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the last five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court reform, judge reform, evidence reform, judge reform. Beyond this, this paper also expounds the prospect of China’s judicial reform in improving the judicial independence, the judge quality, the court organization reforms and the reforms in evidence system. This paper is based on Wang Liming,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judicial reform”, Juris Review (Vol. 4, 2005)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andes-Posner thesis on judicial independence using data on public law decisions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was the defendant decided in the New Zealand High Court over the period 1958–2001. We use survival analysis to examine whether successive New Zealand governments have promoted judges from the High Court to the Court of Appeal (which stands above the High Court)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the quality of the judge's decision-making or both.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quality of decision-making has generally been important. Consistent with the weak form of the Landes-Posner hypothesis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governments have used their powers to punish judges who decided cases against them. On the contrary, we find some support for the strong form of the Landes-Posner thesis that governments positively use their powers to secure judicial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庭前审查程序在我国的确立、适用及修法缘由为切入点,重点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审查程序的修改及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修法检讨,在此基础上对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的各种改革建议和措施进行了评述,认为这些改革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原因是未将庭前审查程序设置为独立的诉讼程序。提出我国应遵循司法规律要求,将庭前审查程序设置为独立的诉讼程序,并赋予其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现有仲裁制度的局限与不足日渐明显,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包括:应减少对仲裁机构的行政干预,确保其独立的民间地位;借鉴外国相关立法和经验,对仲裁协议作比较宽松的规定及解释;为提高仲裁效率,应赋予临时仲裁相应的法律地位;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应不断弱化,而对仲裁的协助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宁博 《行政与法》2004,(11):33-34
行政许可权作为影响公民、法人重大利益的行政管理手段,必须由国家立法加以控制和约束。本文从分析许可权的结构和简诉加强对许可权行使过程的法律控制入手,认为既要从许可权的设定方面的考虑,也应从许可权的行使着手。以防止因权力膨胀诱发政府腐败现象,给经济、社会生活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