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不同心理学者应以宽容、整合、超越的视界看待社会建构论的这种新型人性观对当代主流心理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
法律规范的结构可以二分为事实构成与价值。一个正确的漏洞补充的规范建构不仅取向于生活事实,而且取向于价值。规范建构如果不取向于生活事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不取向于价值因素,就会成为一次没有灯塔的航行。生活事实构成事实构成的社会基础和元素材,而社会事实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价值倾向则构成了建构中的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内核。民间规范构成漏洞补充的两大取向中基础的、真切的和不可或缺的社会事实或者社会规范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心理学将社会性别看作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稳固的、与个人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境相分离的特质。社会性别建构论则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上述社会性别本质论的普适性、性别政治、男性中心主义及方法论等问题提出了批判性质疑,认为社会性别并不是女性或男性内在的特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建构论有利于打破心理学的保守主义倾向,促使心理学家关注社会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摆脱本质论所困境,促进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社会性别建构论倡导多元思维方式,使主流心理学界公认应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以增加研究结论的效度。  相似文献   

4.
实验社会心理学方法难以进入个人的、精神的过程,导致外部行为取代了个人的意义与情感,一般性代替了个别性与独特性.心理分析-动力学取向和人本主义方法取向在反思性上的一个共同之处是能够在全部的复杂性中抓住自我的主观性和每一独特的个人的经验世界,在对人的自我的精神世界的研究中显示出更多的优势.社会建构主义把语境、语言作为自我的关注点,承认语言在形成和建构自我与认同中的核心作用.叙事对于研究者来说,可以成为一把钥匙,打开被研究者锁藏着的自我的"现实"与"历史"的内核,并把它作为一个叙事的建构来发现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认同不仅是行为体在与他者的比较中产生的自我界定,更是从差异的政治中来建构我们所认知的自我,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中得以构建。从这一理论前提出发,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认同建构的不同途径、两国社会层次的互动和政府间互动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在认同形成过程中有利的因素。指出认同的建构是历史、利益、交往等各种因素综合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品格证据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除品格证据存在价值与事实的理由,由于品格证据立基于现代心理学的人格一行为理论,事实理由往往被忽视,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秉持的人格的建构性解构了这一理论.品格证据应该以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并以向善的建构作为品格证据规则的建构理念,以品格原则上无相关性、但行为人的好品格具有相关性而坏品格不具有相关性作为建构原则.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具有重大的法治价值,应该慎重对待当前品格证据运用的扩张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阅读《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行动》,浅析了作者对温州人主体建构的理解。不同于作者的观点,文中认为温州人生产与经营、身份合法化、消费与扩大再生产三个阶段的跨社会建构行为,更多是适应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最终实现他们自身利益的应激性策略。在对其定性研究方法做了分析以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反垄断诉讼是反垄断法实施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反垄断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对此问题有两种研究思路:一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将诉讼看作争议解决机制;二是以秩序建构为中心,将诉讼看作建构理想秩序的重要机制。反垄断法的产生、发展与有机社会的生成同步。垄断行为属于风险行为,其造成的损害具有不确定性、延伸性、难以恢复性,因而反垄断法属于现代社会规制法。与此相应,反垄断诉讼应是秩序建构诉讼,在价值上注重竞争秩序的建构,在功能上主张司法能动、积极回应社会在竞争上形成的价值共识,在构造上主张放宽原告条件,建立多元参与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9.
周玲丽 《河北法学》2002,20(Z1):85-87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公平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这也是良法应有的价值取向。所以,在经济法和民商法中都体现了对公平价值的追求。从两者所追求的公平价值内涵的不同、侧重取向的不同以及实现公平价值的手段不同来说明它们各自追求的公平价值的特点。经济法注重实质公平,而民商法注重形式意义的公平;经济法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民商法是个体利益的公平;经济法追求分配正义,民商法倾向矫正正义;经济法有公共权力做保障,而民商法主要依赖私权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0.
寻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流动、优才统治、科层组织的影响以及对现代人生活及其观念的改变,可以发现,当代西方"才华和无用的幽灵"以及无根基的知识缘由驱逐着"匠人精神",凸显没有任何个性和生命活性的"数据",逐渐边缘化了个体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以及个人偏好,因而生命在"无根"之状中无价值性地存活,这导致了精神与人格分裂成了西方现代人的共同病症。如此,透视现代生活,找寻现代社会的新生活进程与确认新的价值坐标,摆脱所谓人的内在、外在能力的挖掘之取向,锁定"交易"的边界,超越"技能社会"、"技能经济"并进而超越由主义的斯密模式和军事化的韦伯模式,解构现代人生活的"焦虑感"、"恐惧感"与"虚无感",从被遗弃的生存感重新找回、建构自我的幸福。只有认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的病症,才可融入并超越现代社会的历史局限,寻到人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宪政     
社会宪政既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宪政,也不同于所谓的"新宪政"论,它是以规范和调控社会公权力为核心的宪政形式。国家公共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并存的公共领域二元化结构是社会宪政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公权力和人性尊严的密切相关是社会宪政的价值论基础,人性的善恶双重性是社会宪政的人性论基础,国家宪政对社会宪政的兼容性是社会宪政的政治学基础。在价值层面,社会宪政遵循民主、法治、人权的基本理念;在制度层面,社会宪政主要由社会民主制度、社会公权力制约制度和社会公权力保障人权制度构成。在全球"社团革命"浪潮冲击下,社会宪政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陈可 《行政与法》2013,(12):49-54
提 要:从协商民主视域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因此,充分认识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价值,对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问题作出分析,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讨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突破与实践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公司所有者”理解的更新,人力资本因素地位的提高,社会契约理论,管理的伦理道德化及社会本位思潮,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较符合我国的法律选择。“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法律价值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利益相关者内涵更加明确。“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它只是在诸多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一种,但它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不仅事关见义勇为英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总结梳理了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了目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旨在对构建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成 《政法学刊》2012,(1):63-67
从上个世纪开始公安机关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完成了从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向政府应急指挥枢纽的转变,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工作中,逐步把握了自身的职能定位并履行了法律上所赋予的责任。在新时期,公安应急管理系统已颇具规模并日趋完善,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下,仍然要坚持转变应急管理理念、与不同应急管理主体建立协作关系,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School exclusions are a sit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testation and in recent years statutory reforms and popular demands have focused on increasing the autonomy of head teache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is trend and questions why, in a culture of human and children's rights, head teachers have such extensive powers within their schools and why law has, to a large extent, failed to provide a check on these powers. It does so not by doctrinal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human rights law but, rather, by enquiring into how legal narratives construct the role of the head teacher and by locating the practice of exclusions within a broader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It suggests that demanding that the head teacher be unfettered in his or her decisions relating to exclusions ought not to be understood as a policy of 'non-intervention' or a return to a 'reassuring' past but, rather, as a contemporary policy that reinfo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excluded pupils as marginalized non-citizens.  相似文献   

17.
公正和效率作为刑事诉讼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在侦查讯问中有其具体体现和要求。在侦查讯问中,公正和效率之间的本质关系是侦查讯问既得实体价值和程序性价值之间的平衡问题。在方兴未艾的世界法治化潮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目标的推动下,如何在侦查讯问中秉承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之理念,实现侦查讯问既得实体价值和程序性价值的平衡,是司法体制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超社会正常评价体系的视角,对于这个问题做一些浅薄的初探。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减少社会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居者有其屋、保证劳动者普遍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功能。一个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有序投入受到影响,而且会保持平稳持续发展,整个社会也会呈协调和谐状态。国际和我国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政府、社会及农民在农村社会保障中既有相应的权力(利),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各自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和调整对象,本文分别基于这三个法域检视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中的政府责任,考察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中政府责任的越位和缺位,反思政府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所发挥的主导和基础作用,提出在社会法视阈下政府应定位在承担法律制度构建、财政支撑和监督管理之责任。  相似文献   

20.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年婚事消费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破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因此,倡导健康、科学的婚事消费观念,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