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3):123-126
<正>毛泽东初心的人民心曹应旺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撰文指出,毛泽东的一生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最具特色、影响至大至远的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心”,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起源论、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特别是顺应把人民组织起来的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邓 小平的认识论是对毛泽东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它把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 ,具体表现在 :一、“为什么人”与“如何为人”的统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经正确地论述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与“如何为人”的问题。他说 :“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857页)。并指出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1096页)。这实际上是以价值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人们、特…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人民跨入新世纪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自己的第八十个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历史地考察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奋斗轨迹,冷静地思考它所留下的启示,对新世纪中国加快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的回溯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 1944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146页 )在 1949年 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  相似文献   

4.
《团结》1998,(1)
最新版本《孙中山文集》,近日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这样评价了孙中山:“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动,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史上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经对“人民国家”问题作了批评 ,斥责为无稽之谈。然而 ,在当代中国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无论在人民民主国家政权阶段 ,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一国一制”阶段或者“一国两制”阶段 ,都是真正的人民国家。人民国家的创建和发展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国家政权性质和国家制度的创新 ,它集中地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为后人树立了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一、…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对我们民革是巨大的鼓舞。 中山先生毕生“致力国民革命,”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尤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赶考”精神是在即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形成的,凝结了毛泽东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忧患思考和清醒认知。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勇于担当的历史自觉。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赶考”精神,要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忘人民“考官”地位,以永不懈怠的“赶考”精神破解“两个大局”的时代考题。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应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很多人这样说,有些人在文章中也这样写。然而,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会。的确,毛泽东曾经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而且这个宣告先后有两次,相隔不过10天。第一次的原诗是:“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第二次的原话是:“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时间是同年9月30日。这两次讲话的场合都不在天安门。第一次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是他在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词时讲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张闻天对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形成,凝结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智慧,其中,张闻天是有突出贡献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曲曲折折。对于如何进行民主革命以及怎样认识革命的性质、前途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若干年。在这过程中,犯过“左”和右的错误。“左”的错误是企图一步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直接跨入社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党性修养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员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什么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完全”的问题;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提出共产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945年毛泽东为党的七大代表题词:“提高党性”。在这些论述中,毛泽东系统地阐发了党性修养的内容,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党性锻炼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对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毛泽东开启的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之风的视角观察,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一,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的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调查研究一路走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局面。第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通过调查研究“多谋善断”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勤于调查研究、长于多谋善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推动工作的一大特点。第三,毛泽东亲自确定并推行了通过调查研究来转变党的作风这个基础一环。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转变领导作风和改善工作方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是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重要方法和基础环节。第四,毛泽东开启了通过调查研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思路。在毛泽东的奠基作用和党的领导人的率先垂范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结论掌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破解发展难题的政党。  相似文献   

12.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有机融合的一个光辉范例。 一、关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人民思想道德信仰的基础,它是我们整个价值观念体系的总纲。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基本理论内涵,大体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没有人民就不会演出威武雄壮的历史新场面。 2、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核心是奉献精神、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强调把集体、国家和社会的正当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群体的和谐和凝聚力。 3、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发行人,一切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科学决策的几个特征王鸿发在中国现代历史这个政治大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敢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创造新世界的时代伟人。这个人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率领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4.
思想路线是一个政治集团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同志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又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地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经历了从确立到重新确立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进程的。 党在创立初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缺乏领导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很注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致使“左”右倾机会主义一度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两次严重失败。1927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面对国民党极右势力对革命的背叛,自愿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斗争,致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半期,党又连续犯了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唯书、唯上,不唯实。后来,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熊辉 《求知》2006,(10):10-11
一、树立“赶考”意识,是执政兴国的内在要求 早在新民主主义胜利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要求。在随后的时间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赶考”、“考试及格”、“考个好成绩”来自勉、自励。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相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和“拒腐蚀,永不沾”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等。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人心,出现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对接起来,指明了中国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强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应诚恳接受人民监督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世界各民族互学互鉴。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学习观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为何学习、怎样学习"这一涉及学习本质和规律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毛泽东学习观的科学指导下,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从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第一次历史飞跃。从理论价值维度考量,毛泽东学习观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篇章;从实践价值维度考量,毛泽东学习观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并实现共产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举马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始于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向全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民主新路和习近平提出坚持自我革命的思想,构成中国共产党人思考和求解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先后两个答案。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是对民主新路的第一个答案的继承和发展。从政府路径到政党视域的拓展,从优良作风到显著标志的明确,从外向他律到内向自律的深入,从“两个务必”到“三个不变”的归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和求解跳出周期率问题答案中思想升华的发展逻辑。在赶考之路上,从毛泽东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到习近平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充满自信和底气。赶考永远在路上,把坚持自我革命与坚持敢于斗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必定能交上一份打破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优异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