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瞭望》2000,(14)
企业孵化器是为小企业、科技成果持有人在创业和初期成长阶段提供必要服务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机构。它创始于五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它符合政府发展经济的愿望,又能满足新兴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所以,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也得以快速发展。现在全世界共有各类企业孵化器2000余家,其中美国拥有650家,居世界首位。我国自八十年代后期借鉴国际上企业孵化器的经验,在推进“火炬”计划的过程中,开始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十几年来,我国创业服务工作获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创业…  相似文献   

2.
美国企业股权型报酬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股权型报酬是指企业中与股权相关的报酬形式的总称 ,是美国企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报酬方式 ,其主要形式有员工直接购股、红股、员工持股计划 (ESOP)、股票期权、40 1(K)和其他法定退休计划、模拟股票等形式。目前 ,国内对美国企业股权型报酬的研究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 :单一概述性的多 ,全面深入介绍的少 ;介绍上市公司的多 ,研究非上市公司的少。绝大多数的研究介绍集中在上市公司期权方面。国内迄今没有全面系统而又较为深入地介绍美国企业股权型报酬的研究成果问世。因篇幅所限 ,本文仅对美国企业股权型报酬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香港劳资关系稳定;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劳资纠纷与冲突增多,但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走向平稳。这与香港的劳工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以"工联会"为代表的香港工会在劳资冲突化解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它主要通过影响劳工立法和政策、介入劳资事务协商、直接处理劳资争议的途径化解劳资冲突。"工联会"走上层政治路线以协调劳资关系,也是香港工会化解劳资冲突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并于1980年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孵化器大多由政府直接资助成立,主要功能集中在提供场所和基本设施、配备基本企业管理职能以及代理部分政府职能上,如一些政府优惠政策的解释和代办。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直接受托于政府的孵化器的孵化效果令人失望。虽然,许多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成立起来,但是,存活率很低。这一情况迫使政府对其在企业孵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认识。研究表明,政府部门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区域资源网络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一些成功的孵化项目正是充分地利用了政府在…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最初,城市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和龙头,然后逐步扩展到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等。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正转向以社区自治为龙头,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社区组织建设带动社区事业建设的全方位社区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以70年代日本企业的生产率大大超过美国,并夺走了大量原属美国企业占领的市场为契机,开始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形成于80年代,其标志:一是人们已自觉意识到世界上大批优秀企业(不只是日本的优秀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二是企业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广泛深入地探讨企业文化问题,并有一批企业文化理论著作问世,其中不少成为畅销书。国外企业文化的兴起正值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并逐渐展开之时。这时人们已普遍意识到我  相似文献   

7.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其内容而言,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就其性质而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于80年代中期;初步表述是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系统阐发是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报告;此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廊。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五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印尼)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吸引外资一直都处于上升的态势,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使得形势急转直下。外资流入量的陡然下降给各国的经济重建带来了许多问题。针对在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供给存在巨大缺口、金融体系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等问题,东南亚五国开始把政策重心转向吸引外资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各国竞出新招:  相似文献   

9.
政府和企业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任何体制转轨国家都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实际上是围绕企业改革这个中心展开的,而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通过政企分开,把企业从政府的直接管制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无数例证和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表明,旧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美等经济强国就掀起了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文化引起了我国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的充分重视,并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与规模。目前,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残酷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却把企业文化提到一个这样的高度来研究和开发,足以见得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之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