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商、采购、生产”是消费合作社活动的全部实质。消费合作社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拥有近六千万股东,他们是集体农庄庄员、国营农场工作人员、农民以及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代表。消费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占全国人口40%的一亿一千四百万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各农业地区都拥有合作社商店、餐厅、接收采购站、面包房和加工企业。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其日常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合作社商业发展中得到反映。合作社的零售贸易正在不断扩大,1984年达到八百九十亿卢布,商品结构中高档的食品及用具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公民的纳税义务中,最主要的是所得税。凡月收入超过70卢布的工人、职员都应缴纳所得税。71~90卢布按最低税率缴;90~100卢布税率为8.2%;月收入100卢布以上的,前100卢布按8.2%缴税,其余按13%缴纳。集体农庄庄员要缴纳宅边园地的农业税,四分之一公顷宅边园地每年缴25个卢布农业税。苏联人口出生率低,为了鼓励生育,凡20~50岁的没有孩子的男子(包括单身汉),20~45岁的没有孩子的妇女均要缴“无子女税”。这种税在夫妇婚后共同生活一年之后缴纳,其标准为,月收入100卢布以上缴6%。公民拥有交通工具也要纳税,小汽车每年每辆20卢布,摩托车3卢  相似文献   

3.
苏联国家经济科学院咨询中心负责人伊凡·伊凡诺夫不久前在担任国家外经委员会副主席时,参加了关于分配苏联外债问题的共和国间的谈判。他认为,在15个主权国家之间分配苏联外债将是不寻常的事情。目前估计到1991年底苏联外债总共约702亿美元,或者为390亿外汇卢布。这是苏联政府本身或者在其担保下所欠的债款,预计今年全国能赚回的外汇进款为220亿左右外汇卢布。其中一半以上不是用来还债,只能支付苏联的外债利息。最大的债主是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总的来说,苏联在整个“七国集团”和南朝鲜那里都有很大债务。  相似文献   

4.
货币国际化是一种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职能的过程。货币国际化对货币发行国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卢布国际化是近年来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为实现卢布国际化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目前,卢布在独联体国家贸易中的使用量较大。而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则走过了从试行到推广的进程。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卢布尚难以在国际贸易中成为强势货币,也难以成为储备货币,卢布国际化前景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1992年1月俄罗斯放开物价之前,市场上1美元可兑换90卢布。时隔一年,即今年1月26日,美元同卢布的汇率已上升到1美元兑换568卢布,即卢布贬值5倍以上。可是,今年5月18日,美元继续升值,1美元已可兑换934卢布。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卢布持续贬值,出现“一落千丈”之势,使俄罗斯人民叫苦不迭。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俄国经济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卢布汇率是叶利钦  相似文献   

6.
概况。1988年是苏联大量建立生产和消费合作社的一年,据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1988年全苏已有合作社社员135.9万人(不包括集体农庄庄员),相当于全国职工1.175亿人的1.16%,相当于全苏集体农庄庄员1220万人的11.14%。此外,这一年还有72.9万人从事个体经济活动。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达60.6亿卢布,合全国工业总产值9030亿卢布的0.67%或农业总产值2201亿卢布的2.76%。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苏联与世界上143个国家有商业—经济联系,与其中的116个国家签订了有关商业、经济和工业合作的国家协议。在现行价格方面与一九八一年相比,国家外贸交易额提高了9%,达到一百十九亿六千万卢布。同时苏联的输出额从五十七亿一干万卢布增加到六十三亿二千万卢布,而输入额从五十二亿六千万卢布增加到五十六亿四千万卢布。在输出方面提供的几乎是国家机器制造  相似文献   

8.
农改前的基本数据 东欧各国除原捷克斯洛伐克以外,在二战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50—60年代,各国先后进行农业合作社运动和兴办国营农场。经战后四十余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国先后成为中等发达的工业农业国。到89年政权更迭前,波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8.8%;农业在国内生产中的比重为4.7%;国营农场1640个,占全国农地20%;农业合作社1500个,占全国农地4%;个体农户在波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占全国农地75%。  相似文献   

9.
(一)自1959年苏联工艺合作社并入国营企业后,消费合作社成为全苏唯一的自上而下、组织齐全的集体所有制系统。近年来消费合作社在苏联商业中始终占有一定的地位,1983年消费合作社的商品零售额达861亿卢布,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28%。其主要任务是在农村地区组织日用工业品供应,提供公共饮食业服务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消费合作社网点遍及全苏城乡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于解决农村商品买卖难起了一定作用。苏联领导也认为,消费合作社是苏联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战后以来,苏联为巩固和发展合作社商业采取了不少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入股股金为例,1983年消费合作社的股金达173亿卢布,比1950年增加16倍,就业人数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19日,前香港总督卫奕信爵士在访问新加坡作为了题的“香港——迈向1997及未来”的演说。他认为,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80年代,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按不变价计·下同);中国现在出口的40%以上需通过香港,吸纳外国投约70%需流经香港;仅过去两年,对华贸易就增长了37%;过去10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为焦点,探讨这部以革命英雄典型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运动中与社会文化里所发挥的作用。本文要处理的时段是从中共建国到文革结束。保尔·柯察金在小说中展现出苏联内战时期与敌人斗争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对党的忠贞,是斯大林时期的英雄榜样。这样的精神也正是这一形象能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新宇 《法国研究》2003,(2):112-126
随着历史的发展,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成就和影响日益体现出来。迈克尔·马莱特曾从宗教的角度总结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成就;恩格斯则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肯定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成就。马克斯·韦伯则认为新教伦理中有一种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东西,它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特殊的“资本主义精神”则主要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副产品。这些毋庸赘言。我们只要看一看亨利·米特中心  相似文献   

13.
原文是菲律宾经济学家杰拉多·P·西卡特在菲律宾学会第29届年会上的发言。作者考察了从美国统治时期到马科斯时期的菲律宾经济,认为造成菲经济不景气最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失误:政府过多干预经济,没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其见解有独到之处。科·阿基诺执政以后,菲律宾经济有所恢复,执行提倡自由经济、鼓励私人企业发展的政策是一重要原因,这也说明作者上述看法是中肯的。原文题目为“剖视菲律宾经济问题的历史和现实”,篇幅较长,现择要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九七印尼大选结果评析与未来政局预测·陈乔之·一、专业集团获胜原因分析印尼九七大选已于5月29日顺利进行。经过半个多月的点票,结果已经明朗:执政党专业集团再度获胜,得票率达74.31%,比预期的70.2%高出4个多百分点,比上届选举也多了6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中的白痴》是萨特晚年全力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未能完成的文学评传中,萨特运用他所独创的存在精神分析法,对福楼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一个作家的全新的方法。《关于<家庭中的白痴>》一文,是该书前两卷在1971年初出版时,萨特接受米歇尔·贡塔和米歇尔·吕巴尔卡采访时的谈话记录。这是一篇颇有文学参考价值的谈话记录。全文载于当年5月14日的《世界报》,并收入1976年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境况种种》第十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此处发表的是译文的摘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有发展中国家150多个,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这里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发展潜力。也是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一支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近年来,苏联重视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1960年的贸易额只有8亿卢布,1984年已猛增到184.6亿卢布。相隔24年,增加了23倍。1975年苏联向发展中国家的输出额是33亿卢布,到1984年已扩大到109亿卢布,上升了两倍多。1984年的顺差额已经达到33.9亿卢布。虽然苏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一般只占苏联外贸总额的15%左右,大大低于苏同经互会以及西方国家的比率。但是这对于扩大苏联的政治影响,平衡外贸收支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一)  相似文献   

17.
苏联普通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的生活如何?它的收入情况怎样?怎么构成的?集体农庄庄员又是怎样使用这些工资的?苏联中央统计局对六万二千户包括全国所有地区各类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被调查的家庭中约有二万三千户是集体农庄庄员家庭。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巴拉诺夫是新西伯利亚州科列万斯克区波克罗夫村,基洛夫集体农庄的司机,该地的经济水平就其生产规模和经济指标来说都是中等的。  相似文献   

18.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3年第2期刊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阿·德·格莱特和助理研究员伊·谢弗里埃的文章,比较中国和匈牙利的经济改革,内容介绍如下:中国和匈牙利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和历史传统。在这两个国家中,改革发生的时间和所处的政治环境也有所不同。但是,两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中苏两国在经济背景上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在政治和军事背景上则不同:苏联已经获得良好的国内和平环境,而国民党政府先是"备战",之后又"养战",并由此导致财政状况的恶化和经济政策的混乱。苏联1947年的新卢布改革与中国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相同,区别之处是金圆券改革的某些具体措施更为激烈。新卢布改革对金圆券改革的决策和具体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新卢布改革与金圆券改革的比较,可见后者的失败在于在"天时"与"人和"上均犯了大错。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11日,白俄罗斯政坛上发生了一起不寻常的事件,在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第二轮选举中,原议会反贪污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以80.1%的绝对多数选票,战胜了其主要竞选对手原任总理克比奇,从而成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卢卡申科就职后宣称,将团结国内一切政治力量,共同为振兴白俄罗斯经济而努力,扼制通货膨胀、制止物价上涨、防止居民进一步贫困化,惩治贪污腐化分子,打击黑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