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史学界对中法战争的性质及其根源,早有定论,都认为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的起源是法国侵占越南北圻,中国西南边疆受到侵略威胁,是法国侵略军进攻驻防在山西的中国援越抗法军队而引起。近来阅读越南的《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郑需先生撰写的《中法战争的根源》一文(译文刊登1992年3月《东南亚纵横》第1期),它将中法战争说成是“清政府不容许法国独占越南,要求法国政府承认和分给它从宗主权到其他许多重  相似文献   

2.
从广西军队五次入越助剿看清政府的对越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南史学界论述中法战争的文章中,流传着一种“两只野兽争夺一块肥肉”的说法,认为清政府对越南有领土野心。许多同志曾著文反驳这种论调。我认为,清政府的政策有其连续性,它的援越抗法政策是由援越助剿政策演变而来的,因此,了解清政府援越助剿政策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清政府援越抗法政策的实质。同治六年(1867),广西民军首领吴亚终在清军的追剿下,率众败退入越,盘踞于北圻  相似文献   

3.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原载越南《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引起的,清朝政府应越南顺化朝廷再三请求,出兵北圻,援助越南抗法斗争。中法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作者却把中法战争的根源说成是“清朝与法帝国在越南的权利之争”,把“越南战场上爆发的各次战役”归咎于清朝主战派“主张抗法的斗争”,甚至把法军突然袭击驻守北黎村(观音轿)清军,破坏天津条约、重新挑起中法战争,说成是“由于北京朝廷……不执行天津条约,并等待北黎事件发生”,“导致中法战争的再起”。这些观点,显然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刊登的目的,在于介绍越南的中法战争史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派远征军攻占越南北圻,并将魔爪伸向我国西南边疆,中越两国一同成为他们在远东的掠夺目标。越南阮氏王朝在向法军妥协的同时,又不断吁请清廷救援,遏止法军北犯。清政府虽派兵出关声援,但鉴于列强环视,自顾不暇,又暗中寻求体面妥协,严令援越清军“不准衅自我开”。以致北圻各地官军云集,却不见一支敢于与法军针锋相对的队伍。正当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越人民心急如燎的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震  相似文献   

5.
1950年以来,中国对越南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1950~1954年,中国主要是在军事上为越南的抗法斗争进行援助。1954~1964年,中国为帮助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援助。1965~1973年,因为越南战争爆发,中国的援助主要围绕援越抗美而展开。  相似文献   

6.
有关援越抗法时期中越关系研究的档案、回忆录在中国、苏联、越南等相关国家得到大量解密和出版,研究素材得以极大丰富。研究方面,研究者对中越建交、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日内瓦会议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胡志明访华及援越抗法时期中越的政治、经济联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仍显不足,有进一步深入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1867年6月,法国用武力侵占越南南部东面的边和以及嘉定、定祥之后,又进占南部西面的永隆、河仙、安江三省,这样就完全占领了越南南部。然后,法国侵略者立即把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越南中部和北部,并妄图进攻中国。1873年法国侵略越南北圻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8.
李谷 《东南亚纵横》2000,(11):33-36
今年是越南抗法(越中)边界战役胜利50周年.50年前,为了打破被卷土重来的法国殖民者压迫在越南西北一隅,四面包围的局面,越南民主共和国请求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作战,打开中越边界,以获得新中国的支持和援助.毛泽东点拨神机妙算,陈赓临阵指挥果断……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是由法越战争演变而来的,导致中国卷入这场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和越南阮氏朝廷之问存在着宗藩关系,刊于保护越南的国家安全承担了义务.在中法战争期间,面临国破家亡严重危机的阮氏朝廷,曾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向宗主国清政府提出了不下三十次的乞援请求.清政府应邀出兵援越,抗击法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近几年来,越南的一些别有用心的历史学家,却竭力抹煞越南政府多次向中国求援的  相似文献   

10.
20 世纪50~70 年代,中越同盟从形成、唇齿相依到最终的兵戎相见,主要源于两国对 各自国家利益的不同认知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歧,但在冷战和中苏同盟分裂的背景下,苏联的 外部作用也不容忽视。苏联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它在援越抗法时期促成了中国对越援助,是中越同 盟的促成者;它凭借对越南的大量援助,实施离间战略,致使越南日益离心中国,是中越同盟的离间 者;它依靠对越南的老挝政策、柬埔寨政策的支持,导致中越同盟完全破裂,是中越同盟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1.
中越关系,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是历史的主流。在近代,我国民族英雄刘永福,就是为中越友谊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代表。刘永福是我国清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在援越抗法期间,他又接受了清王朝和越南王朝的封号,兼有清朝将军和越南阮朝官吏的身份。我们在论述刘永福对中越友好关系的贡献时,不能不考虑他这种非常特殊的地位。为了论述的方便起见,我们把刘永福对中越友好关系的贡献,概括为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一、政治方面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局限,刘永福没有提出完整的政治纲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们可  相似文献   

12.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法国殖民者便宣告完全侵占了越南,越南全国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然而,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仍然此起彼伏。在南部,爆发了张定领导的抗法运动;在中部,潘廷逢高举抗法斗争的义旗;在北部,有黄廷京、刘奇、阮光璧、提南等人领导的起义崛起。继提南之后,黄花探领导的抗法斗争持续达25  相似文献   

13.
在黑旗军援越抗法的河内纸桥大捷一百周年之际,1983年5月19月至24日,由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通志馆、区文化局主办的《中法战争史学术讨论会》在广西钦州县举行。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历史工作者、以及当年黑旗军部分将领的后代共一百多人出席了讨论会。提交讨论会的论文有:刘永福与中法战争——纪念纸桥大捷一百年、论黑旗军援越抗法战争的历史功绩、刘永福的黑旗军与中越人民的战斗友谊、评刘永福入越抗法的几个问题、黑旗军在援越抗法中的作用、黑旗军援越抗法的功绩永放光芒——兼驳越南某些人对黑旗军的诬蔑、中法战争失败的原因、李鸿章与中法战争、李鸿章是如何认识处理中越关系的、近百年来中法战争史研究概况、中法战争的结局与战争指导浅释,以及:论冯子材、试论中法战争中的唐景松、中法战争为民族捐躯的陈嘉、南关大捷的骁将——杨瑞山、关于孤拔拔死……等共60篇。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19日,是刘永福领导的中国黑旗军取得援越抗法的“纸桥大捷”一百周年。当年,黑旗军同越南人民一道,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痛歼法国侵略者,在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今天我们重温一百年前的这一段历史,缅怀黑旗军在纸桥之战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随,是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有着牢固而深厚的基础,什么力量都将破坏不了。  相似文献   

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越南和老挝人民取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已近30年。30多年前,笔者曾参加过一段时间援越援老抗美战争。当时笔者主要在部队指挥机关工作,几乎走遍了越南和老挝北部地区的山山水水,接触了来自全军各军兵种的轮战 部队,当年我 军在援越援 老抗美战场 上威武雄壮、 英勇不屈、所 向披靡和震 撼人心的场 面,中越和中 老三国军民 情同手足、情 深谊厚共同 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动人情景,以及美军滥杀无辜平民惨无人道的罪行,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现根据笔者当年的所见所闻和有关资料,对援越援老抗美战争中难忘的…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社4月1电 ,在清明节前夕 ,越中友好协会官员陪同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外交官员分别前往越南中部义安省、广平省和北部谅山省 ,祭扫当地的中国烈士。1442名中国烈士长眠在越南北方一些省份的烈士墓地。他们是为支援越南抗法、抗美战争而牺牲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4月2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 ,宾主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她说 ,菲政府正在国内推广中国的高产杂交水稻 ,今年的播种面积将达到5万公顷。会见中 ,宋健还代表中国科技界向阿罗约赠送了55台水泵。●越…  相似文献   

17.
1883年8月25日法国强迫越南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顺化条约》。按照条约,法国夺取越南的外交权、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征收关税权以及其他许多特权。可是,事隔不到一年,1884年6月6日,法国再次胁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俗称第二次《顺化条约》)。人们不禁会问,法国为什么要逼迫越南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它是怎样签订的?与第一次《顺化条约》有何差异?下面拟就这些问题谈谈笔者一己之见。 1883年,法军继在纸桥惨败之后,又受挫于怀德,时值顺化朝廷君主亡命、权臣和王室争权夺利,法军于是决定趁机采用武力迫使顺化朝廷屈服。早在这一年3月,法军业已封锁越南中圻和北圻的海域,这时突然攻占顺化河口的顺安炮台,继而进攻越都顺化。在法国侵略者的心目中,“顺化是冲突与斗争的策源地。从那里发出了(一切)在东京继续战斗的命  相似文献   

18.
1884年6月23至25日,侵越法军与驻越清军在谅山附近观音桥发生冲突。法军被清军击溃后,败退屯芽。这一事件,中国称之为“观音桥事件”(或“谅山事件”),法国则称为“北黎事件”。事件发生后,法国政府先发制人,立即照会清朝政府,指责中国破坏中法《简明条约》,要求立即撤回北圻驻军,并赔偿损失。清朝政府当即复照法国政府,指出衅端开自法国官兵,理应中国向法国要求赔偿。那么,究竟谁是“观音桥事件”的挑衅者?为何要重开衅端?这就是本文所要阐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位于中南半岛的越南,因其战争不断,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越南以另一种方式引起了世界的注意:那就是它在经济改革中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拟从越南经济改革概况、越南经济改革的成效、越南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当前越南经济改革的几个重点等四个方面来谈谈越南的经济改革。 一、越南经济改革概况 与中国山水相邻的越南,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以说是烽火连绵:先是经年累月的抗法斗争,到1954年取得“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在《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之后,又开始了15年抗美的漫漫长…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知道,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帝国主义侵占越南,进犯中国的云南、广西所引起的。当法殖民者的铁蹄践踏越南北圻,威胁中国南疆的安全,中国军队奋起保卫,这是中国保卫领土主权的完整而战的正义行为。然而近年来,越南某些史学家为了反华的政治需要,竟然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