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后的分权程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政府间关系的现状,认为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较好的集中了中央财力,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事权划分不清及大量预算外资金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马贤 《岭南学刊》2007,(5):64-68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政府以及省级政府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直不规范,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职责。为此,应采取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公共支出范围;减少转移支付层次;规范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模式,建立多因素的科学的转移支付标准公式;规范财政专项补助,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优化和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制定比较完备的关于转移支付的法律等措施,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现状中央与地方博弈困境的原因探析与对策思考现行体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不再是个人与国家浑然一体,不再把行政力量涉及到社会的每一角落。但结合现实,它仍是一种“后全能型政治”。具体而言,政府不再管理一切,但在国家与社会的力量对比中,国家处于绝对优势。它通过法律、规则、文件、指示规范着民众的生活,而且这些规范更多的时候,是由地方政府作为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地方政府的力量,在与政府有关的决策中,我们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地方政府的身影。后全能型政治的特点之一就…  相似文献   

4.
根据分权理论和各国的实践,人事权的改革是政府间分权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地县关系调整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判断。对于接下来的省管县改革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河南"省直管县"分权改革试验,运用核匹配结合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分权对公共服务尤其是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深化分权改革没有改变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支出倾向。然而,从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总体财政投入水平和具体产出水平两个视角都发现,分权显著促进了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总体发展。其中,转移支付是河南"省直管县"分权改革促进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中国,无论是从生产性公共服务还是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看,分权的作用都值得肯定。同时,要想使分权更好发挥作用就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改革,尤其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7.
"扩权强县"改革在实现了市县双重解放之后,引发了利益调整与角色重构等多方面的深层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跳出"扩权"思维,建立"分权"基础,在政治、经济、管理、行政、伦理、法律层面上界定改革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加强政治意愿和协作、强化问责制度、确保地方财源、合理分配事务性项目、确保因地制宜等措施促进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立财政事权的理论前提,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也是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前置条件。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举,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需要财政理论创新,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支平衡,缓解地方收支矛盾,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国的财政体制似乎理所当然地沿袭了中央集权制的权力结构。中央不仅掌控了大部分财税资源的分配权,而且垄断了几乎全部的财税规则制定权,因而可以随时全面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分配。然而,中国历次集权和分权试验表明,就和事权分配一样,财权分配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国家治理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丽 《求索》2011,(5):154-156
税权语境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侧重的是征税权、收税权和用税权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强调央地事权法治化是央地税权关系法治化的前提,事权与税权的匹配是央地关系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并指出通过征税权回归"人大主导";刚性的税权预算;用税权的合理转移支付和"议会型"税权审计监督模式来实现央地关系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颜克高  薛钱伟 《求索》2013,(3):45-47
为降低组织对捐赠的依赖,获取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国基金会正转向商业领域,从事商业活动;然而,基金会在商业活动中频频出现的违规行为折射出政府规制的不适应性。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现行相关政府规制,从基金会商业行为与慈善活动的边界界定、关联交易、税收优惠政策、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分析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基金会商业行为政府规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间竞合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通、通讯技术的革命改变了时空界线,各地方政府间的相关性逐步加强。同时随着中央向地方的逐步放权,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的角色日益突显,地方政府之间仍存在大量的恶性竞争现象。根据不同地方政府各自的利益引导它们走向竞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一、地方政府间竞合的必然性竞争和合作这两种关系的存在对地方政府来说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单纯的竞争或合作都有其局限性。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强调在分配利益时一个地方所得到的必然是其他地方所失去的。因此,各地方之间有强烈…  相似文献   

13.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目前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处理中地关系的两个模式:“收权放权”模式和“公税制”模式,对中地关系作了“经济──政治”的结合研究,廓清了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两个方面:政府间关系和政府外关系,指出了两种模式的不同(只从政府内关系讨论中地关系),为处理和认识中地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政府外关系的视角。文章在比较研究中对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两对关系作了相关分析,提出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规范好与社会的关系,明确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角色和政府职能,走正确处理政府间关系和政府外关系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4.
规制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制度性安排.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政府对市场进行规制的天然合理性已被"规制俘虏理论"从本质上推翻了.因此,我们在实行规制的过程中,首选应该对政府这个行为主体进行约束和限制,力图在现有约束条件下消除制度供给过剩,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实现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5.
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我国的地方合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当前蓬勃发展的地方合作,丰富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强化了省级政府的协调权力,改变了地方政府谋求利益的方式,有利于地方政府间的共赢。同时,地方合作的深化使得政府间关系呈现网络状的发展态势,导致了区域的重新整合,也使得城市群(圈)的地位更加突出。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这种拓展,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真正落实土地保护责任、处理土地违法案件,中央机构难免顾此失彼。每年数以万计的土地违法事件,依靠中央政府机构无论如何是应付不过来的。农地保护也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机制  相似文献   

17.
"闹大"是民众社会抗争的常见策略,而"化小"则是地方政府与之博弈的常用方法,是由非制度化公众参与引发的策略性政府回应。二者虽然在形式上是对抗博弈,但实质上是合作博弈,最终可能演化为官民之间心照不宣的安排。"闹大"与"化小"是转型期公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治理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社会治理能力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在网络时代,政务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公众"闹大"的惯用工具,而地方政府回应中的利益补偿则是"化小"的重要手段。从博弈本质看,"网络闹大"主要围绕问题展开,是权力约束条件下民众对政策议程设置权的争夺;"舆情化小"则主要围绕网络舆情的降温展开,是地方政府在能力约束下对治理压力的规避。从博弈过程看,民众如何将舆论发展为网络舆情进而吸引政府注意力、地方政府如何应对来自舆论和上级的双重压力、"双弱"格局下民众和地方政府如何实现妥协与合作构成了政务网络舆情回应中官民博弈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8.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调节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然后对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几点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舒晓波 《思想战线》2011,(Z1):66-67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转移支付制度在科学、合理、规范、公正、透明等多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主体往往会利用政府间转移制度的不完善性,从局部利益出发,采取某些不合理的财政行为。研究引用了蛙鸣博弈模型,从地方财政的视角探讨不合理的财政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求索》2010,(8):62-64
政府规制是规制机构凭借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主体实施的行政干预或经济控制,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政府规制产生的直接动因。在考察政府规制演进的研究中,我们要理顺规制何以发生、规制何以变迁、理论预设何以演进三个逻辑进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需要通过政府规制来实现,然而,政府规制又不能解决市场失灵的所有问题。"后规制"作为一个后现代话语概念,它强调规制本身和经济主体自规制的重要性,强调多元规制主体的共同参与,是解决市场与政府失灵、促成善治政府之生成的政府规制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