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前沿》2008,(7):113-115
陪审制度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在不同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中发挥作用。陪审制度是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出现的,但其在东西方的具体情形却是迥异的,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本文试从比较法的霸角对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模式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新式战争是恐怖与反恐怖的战争,本质上是身份群体(身份政治)间的冲突,新式战争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式战争伦理的必要性。作为新式战争伦理价值诉求的自卫的开战正义、人道的交战正义、和平的战后正义,其可能性需要破除身份群体,回归角色政治。探究保罗·吉尔伯特的新式战争伦理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反恐行动、强化公民责任、促进世界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9,(2)
正晋阳古城(今山西太原古城营一带)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来为虎踞龙盘之地。北魏末年,高欢由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刺史起步,逐渐成为主宰天下沉浮的风云人物。东魏时期,高欢名为丞相,坐镇晋阳,实际上遥控朝政,左右皇帝,晋阳大丞相府成为东魏的权力中心。随后高欢之子高洋取东魏而立北齐,其基业在高欢时期已经奠定。北魏起家高欢(496—547),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出身  相似文献   

4.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政治动员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妇女在政治、经济和婚姻家庭层面的解放,使得这一群体对现行的政治模式产生高度认同,新中国妇女解放的过程和程度构成此时期完成政治认同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赵娜 《求索》2013,(9):257-259
贝尔·胡克斯作为身份批评的先驱。重新审视了女性内部存在的种族和阶级差异.指出黑人女性是处于种族和性剐双重边缘的群体。她认为妇女解放运动并没有把所有女性都包括进去。她批判白人女性主义者擦除黑人女性声音的种族主义倾向。号召黑人女性主义者实践身份政治,在其意识到身份政治局限性的同时,强调女性内部的种族与阶级的差异性.并对差异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差异政治理论,清醒地意识到黑人女性的边缘性地位。主张建构黑人女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余金刚 《求索》2011,(3):69-71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政治整合模式的重塑,西方的现代化作为一种内源性现代化,政治整合模式的重塑主要体现为民族国家的建立,这一任务在其现代化启动的第一阶段就已经完成,并有效地推动了其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青年群体的就业有着诸多局限性。以计划分配为主要手段的劳动就业模式不仅限制了青年群体择业就业的自主性,也阻碍了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在采用固定用工制度的同时,非稳定用工形式也随之伴生。以临时工为典型的非稳定就业形式导致青年群体在就业方面呈现出分化和不平等的特征,而这种分化和不平等显然是制度分割的后果。经济单位的单一化、统一的劳动力管理制度与粮食供应制度共同作用造就了临时工这种非稳定就业形式,并成为计划经济时期青年群体重要的就业选择。作为制度性分割后果的临时工制度,也使临时工从身份、分布行业到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着就业不平等现象,影响到了该时期青年群体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9.
韦琦辉 《前沿》2011,(14):170-172
高洋在继承霸府之后,由于个人威望的不足,希望利用皇帝的权威来压服北镇勋贵,然而在禅代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北镇勋贵集团的强烈反对。原本应该遭到严密防护的汉人势力却成了皇权的坚定支持者。高洋强行称帝,最终导致邺城与晋阳之间,汉人势力支持下的皇权与北镇勋贵集团之间的对立,这正是北齐一系列政治斗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5,(5)
民初是琼崖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崛起的重要时期。作为琼崖社会的新兴阶层,这一群体是琼崖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与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冲突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是其崛起的文化基础,追随新思潮的游学热潮为其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型经济代表华侨群体的壮大是其崛起的社会基础,而琼崖转型中遭遇的严重社会危机则是其崛起的重要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2.
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后,以北平为中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尽纳其中,其"独立"身份及与国民党的关系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开始从政府的批评者渐变为体制的建言者,从与政府的对抗转变为与当局的合作;从以言干政转向躬身从政,从"在野"走向"在朝",后来"学人从政"现象的出现即肇始于此。胡适作为这一群体的领袖人物,其政治态度的转变具有风向标的作用。该机构的设立还消解了北平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部分知识分子政治主张的裂变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提供了思想上、舆论上的援助。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身份问题在现阶段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尚处于隐性阶段。但是,本文认为由于时间对农民工群体认知模式的不断解构和重构以及那些生在城市、长在城市里的新一代农民工不断地加入,这一问题对中国社会稳定的潜在冲击必将日益凸显,乃至公开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借用塞缪尔.亨廷顿在分析拉美地区城市贫民窟中农村移民的政治行为时所提出的经典范畴以及戴维.波普诺和德博拉.斯通等与此相关的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和较为客观的剖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较为独特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家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我国企业家的特殊身份、企业家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企业家所面临的新形势等决定了我国必须加强对企业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徐承波 《人民论坛》2013,(10):205-207
明清时期封建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新四民观开始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商人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晚清洋务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重商主义更是将商人作为振兴洋务的重要力量,绅商这一特殊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把商人阶层的政治角色推向顶峰.可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商人阶层始终匍匐在强大的官权之下,无法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6.
适应任职教育需要,深化政治工作课程教学改革,一要把握任职教育特点,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二要依据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军队政治工作课教学内容;三要针对任职教育对象的特点,构建新的施教模式;四要根据任职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  相似文献   

17.
何小刚 《求索》2010,(8):44-46
作为社会系统两大子系统的科技与政治,其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的类意识形态性对政治合法性的挑战和政治思维对科学思维的颠覆及其对技术成果的霸用。对科技与政治相互影响问题的研究在政治学领域中已有许多论述,但是对于整个影响过程的链式过程或具体动态描述却关注不够。通过对科技—政治影响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一自洽机制存在可以把握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搞好理论武装是军队政治院校全面深化任职教育转型的根本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衡量政治院校的任职教育成功与否,首要标准是理论武装的质量.这就决定了在军队政治院校的任职教育中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把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毛玠,字孝先,东汉末年陈留郡平丘县(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人。年轻时曾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曹操任为丞相后,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主持选举人才的工作。他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清廉公正之士,而对于那些虽有盛名而品行不端正的人,他始终不推荐。他以生活简朴为准来要求官吏,因此,天下之士无不以廉洁自励,即使是贵宠之臣,车马服饰也不敢过度奢侈。曹操赞叹说:"任用都能象毛玠这样的人,使天下的人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还有什么事可做的呢!"曹操的儿子曹丕在称帝前任五官中郎  相似文献   

20.
身份政治具有行动和理论上的存在形式,所谓“行动”是指各种各样被剥夺了权利的群体及代表这些群体的行动者要求获得平等尊重权的社会运动,而“理论”指基于身份和以身份为对象的研究项目.身份政治能够强化对霸权性话语解释不充足性的认识,具有认识论价值;身份政治并不仅仅与社会文化相关联,它还有实实在在的社会改良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