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州》2014,(5)
<正>高瑞民,男,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宁城县。现为赤峰学院教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赤峰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外国文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独立和参与撰写的著作和教材有《网络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人物画廊》、《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综述》、《文学语言审美论析》、《新媒体文学新论》等。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图像史料逐渐进入中国文学研究著作,成为文学史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术界对图像史料还缺乏足够重视.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对于图像史料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图像史料与历史语境不符,图像多有雷同;图像史料研究者缺乏跨学科素养、必要的知识积累与专业的审美眼光;部分研究者缺乏持之以恒的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前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不以文本为基础,脱离文本讲流派,讲思潮,导致学生所获都是"第二手知识"。外国文学教育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各种感受能力,而这种感受力与我们所称的"文学批评"是完全不同的。南安普敦大学教育学教授郎根据学外国文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渠道的文学教学法,罗森布拉特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审美性阅读;这些理论都是以文本为基础,对我们的文学教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不朽价值,同时也来自于历代读者的阅读与消费、传播与研究。"史记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过程。20世纪以来,国内的《史记》研究,由"史料学"向"史记学"发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向多样化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史记》研究也向集体协作发展,并与现实结合,逐步走向世界。这些新成就的不断出现,正是《史记》经典著作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云南近现代报刊数量庞大,刊载文学作品等资料内容丰富。报刊文学资料对于研究云南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研究价值体现在增补云南文学发展史料、梳理云南文学发展进程、开辟云南文学研究新视角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岭南学刊》2013,(1):2-F0002
<正>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公布了由它们共同研制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总名录(772种)。我校《岭南学刊》被政治学学科期刊名录(75种)、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名录(33种)所收录。这说明了《岭南学刊》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史伟 《人民论坛》2012,(23):174-175
王艮为明代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泰州学派创始人。清人袁承业所编《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收录了王艮及其家族事迹的众多记述,对研究王艮思想渊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针对其中若干记述不详之处,如王艮是"商游四方"还是贩卖私盐、其家族宗庙建设过程等,文章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辨,希望有助于推进王艮思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两部文学史既体现出民国时期典型的文学史观,也渗透了周作人独特的文学批评理念;郑振铎编写的《文学大纲》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一并讨论,体现了编者宏大的叙事观念,在比较文学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明峰 《理论月刊》2012,(10):81-84
程颢、程颐的经学,以明道穷理为旨趣,以《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与"四书"学为实绩,以以"理"解经和"六经注我"为特色。相应的,二程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出以道(理)衡文的特质,流露出重道轻文、明道弃文的倾向,在创作中往往即事言理,或情景理交融,从而呈现出理趣。从文学对经学的影响而言,由于二程轻视文学、不擅文学,其经学著述较为单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学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10.
王敏 《青年论坛》2002,(5):92-93
拉美文学的成功震撼了世界文坛。这一成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学格局 ,展示了拉美文学的巨大优势 ,人们不再认为拉美文学是模仿外国文学 ,相反 ,拉美文学开始被外国所模仿 ,其文学价值不断被世界各国所推崇。虽然拉美地区依然是弱小的国家区域 ,那里依然有着贫穷和动荡 ,但拉美文学却成功地走向了世界。这的确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6)
埃德加·斯诺早期的成就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海伦·斯诺的支持和影响是分不开的。海伦·斯诺是一位未被充分关注的伟大女性,她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她和埃德加·斯诺同样都是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然而,她的成就与事迹鲜为人知,其在中国革命和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赞誉。《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欧美文学评论家王忠祥教授说:海伦·斯诺女士确实是"一位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这与她一直帮助和支持她的丈夫斯诺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洛阳名园记》与唐宋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多从园记散文角度鉴赏,本文则从园史及唐宋洛阳园林变迁角度进行考述,指出《名园记》开专题园录之先河;《名园记》有证史补史之功用;其所述内容篇幅简短,但首尾始末,皆可独立,近似缩微园史;其研究方法为勘踏记实,近似科学考察报告;其写作宗旨是为了求真实供鉴戒。本文侧重就《名园记》与《河南志》及《唐两京城坊考》中相关园林史料进行比较,指出其独到的史料学与史源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琳 《求索》2012,(12):155-157
"芝加哥文学复兴"的先驱作家之一亨利.富勒创作了以芝加哥为背景的两部长篇小说《悬崖住客》和《随着行进的列队》。其作品被看作是芝加哥文学的开端,富勒本人被认为"第一个获得全国认可的与芝加哥有联系的作家"。这两部作品是有机的整体,相对完整地呈现了十九世纪末芝加哥中上层城市生活的动态发展和城市有产者的精神裂变,从中折射出富勒对城市文化的思考:芝加哥是没有属于自己文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朱子的天理论思想,向来是中国哲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理学的哲学化对于呈现朱子思想内容做出了很多贡献,不过,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没有对其学问标准进行过反思。在这种情况之下,朱子学的研究随着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呈现了碎片化的面貌,丧失了对其内在一惯性及学问一体化之研究方向,无法呈现朱子学对于儒学及哲学发展所应当有的贡献。当反观朱子自己对"理一分殊"思想的运用时,我们发现它被朱子用来说明礼仪的起源,作为廓清儒者经学研究、议论南宋国家层面礼制推行的依据,推动着儒者礼仪实践活动。在"理一分殊"的理念之下,礼仪是礼的经验形式,礼经是礼的文字形式,皆是礼的一理分殊。如果我们能够先放下现有的哲学学科标准及经学知识框架,对朱子的礼学作品进行更加内在的研究,那么无论对于哲学还是经学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刘群栋 《求索》2010,(4):162-164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文选》成书以来,对《文选》的研究代不乏人。隋唐时期,是《文选》研究的繁盛期,研究《文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清代,《文选》研究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以1988年第一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文选》研究再次活跃起来。近20年来,《文选》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第三次高潮。当前的《文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选》的编纂背景、《文选》的编纂者、《文选》的编纂及成书时间、《文选》的选本来源以及《文选》的文体分类等五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宗经"思想不仅来自于刘勰对儒家文化传统的推崇,也来自他对于文学自身发展源流的体认,其中包含着刘勰对于文学的性质的理解。刘勰的"宗经"思想及五经皆文的观念,注意到了先秦以来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大文学"性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历史编纂学、史学概论、史学批评、史学史、史料学和目录学等学科,内容极其丰富,颇多精当之论,予后人以极大启示,爰至晚清,尚无全面超越之作,不少观点迄今还被史学理论类著作所沿用。不过,此书虽然主观上想作分门别类的论述,但仍呈现多学科内容混杂之特点,反映了古代学术不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晓燕 《青年论坛》2013,(5):147-148,F000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占据主体和核心地位,由研究儒家经典而兴起的经学则成为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学问.20世纪70年代以来,儒家经学研究一改以往的沉寂局面而渐成显学,但大多从哲学或史学角度加以研讨.到20世纪80年代,众多学者突破对经学的单一性研究,开始把经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如经学与中国文化、经学与语言文字学、经学与史学等,第一篇探讨经学和文学关系的论文是殷绍基在1988年4月发表的《"经学"与文学》[《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由此掀开了经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李光泽 《求索》2012,(1):198-200
重写纵观《源氏物语》主题思想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其学术方法经历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演变。实践证明,时代精神、意识形态、外来理论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切实推进我国的《源氏物语》研究整体水平,就必须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有所了解。我们应该开拓视野,破除陈旧观念,及时了解学界研究的新成果,这是推进研究向前发展的新契机。20世纪的"源学"研究,其最大的功绩,研究应该融入到了全球文化视野之下,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源氏物语》,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摆脱单一的线性思维和浅表层的批评模式,从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以比较文学的方法,将《源氏物语》和中国文学、文化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将成为《源氏物语》研究之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