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松 《党政论坛》2011,(14):26-26
最近,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的66名京官陆续赴地方任职锻炼,他们平均年龄46.5岁,最小的41岁,且大都被视为各部委“后备干部”。后备干部群体,以少有的高调形式,又一次跃人普通公众的视线。在多数公众眼里,后备干部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对于后备干部如何选择、培养,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均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用科学的制度选准选好后备干部,把好后备干部入口关,是建设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和继承传统的后备干部选拔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创新了后备干部选拔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3.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是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用科学机制选准选好后备干部,把好后备干部的人口关,并以有效方式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抓好后备干部的成长关,是建设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关键。多年来,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继承以往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陈军武 《团结》2005,(4):41-43
近年来,民主党派机关通过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为保证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但同时民主党派后备队伍建设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有必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组织发展缓慢,后备干部储备不足一是党员年龄老化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后备干部的人才储备。目前,各党派党员平均年龄仍然较高:1994年湘潭市党派平均年龄52.8岁,有的近年还…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来推动。造就一支既有现代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又有革新精神和创业本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是现阶段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对企业家素质及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企业家身份职业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将形成一个具有专门管理技能和独立利益的经营者阶层,这标志着经营者身份已经独立,演化为企业家阶层。企业家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他们的利益形成及损失,取决于企业经营效果,而不依赖于其它社会阶层。他们靠…  相似文献   

6.
最近,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的66名京官陆续赴地方任职锻炼,他们平均年龄46.5岁,最小的41岁,且大都被视为各部委"后备干部"。后备干部群体,以少有的高调形式,又一次跃人普通公众的视线。在多数公众眼里,后备干部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对于后备干部如何选择、培养,如何从幕  相似文献   

7.
后备干部培养是党政领导人才建设的基础。津市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高素质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工程来抓,针对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尤其是党政领导人才辞职下海现象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确立自主培养开发党政领导人才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后备干部培养的具体路径。即挑选一批优秀后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一批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同志认真思考、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拟就优化后备干部选调方式、强化后备干部素质培养、营造后备干部成长氛围和建立后备干部保障制度四个环节,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改变观念,优化后备干部选调方式在后备干部工作中,首先要坚决破除那些束缚工作手脚的错误观念。观念不转变,一切难以着手。要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人”的观念,从现在起就抓紧后备干部培养;要树立“机遇难得、人才难得”的观念,坚持摒弃“论资排辈”的陈腐思想;要树立“领导经验来自…  相似文献   

9.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认真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调整使用,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大力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为各级组织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重要保证。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近年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发展,后备干部在公开选拔中频频落选,使部分地区对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视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对于企业家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以及不同的社会学家、管理学家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在观点林立的企业家理论中,熊彼特的企业家论和企业家精神论独树一帜,最为引人注目。熊彼特,1883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位纺织厂主之家。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学。1908年,25岁的熊彼特出版了《国民经济理论的本质与主要内容》,这是一部有关经济理论的性质和内容的重要著作。熊彼特因此而成名,并成为奥地利经济学家后起之秀中的俊仁者。1911年,他被聘任为克拉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干部制度建设和改革步伐,根据中央、省委的有关规定,余姚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去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开选拔市管后备干部工作,建立实施了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培养锻炼—择优任用”为一体的、公选与备用有机结合的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发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在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呼唤着企业家阶层的出现,也呼唤着企业文化的创新。它给我们带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好契机,同时也促进着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相互作用机制的形成。(-)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家是驾驭企业之舟的掌舵人,他最关心的当然是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然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总是透过企业的经济技术状况,紧紧地抓住“人与文化”这个根。正因为文化乃是领导行为、职工行为、企业行为的无声指令,是制约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所以,有远见的企业家总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4.
大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长远发展。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目前情况看,几对矛盾的困扰和制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并探索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制约我国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六大因素罗桂芳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的主体,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没有企业家的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正常运行,获得成功。因此,中央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了关于在我国建立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的问题。1984年,中央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天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后备干部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优化队伍结构为要求,以提高思想素质为根本,以强化实践锻炼为关键,以实现备用结合为目标,努力拓展后备干部成长的培养链,不断规范和完善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为财税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努力营造企业家队伍,是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关键。本文试就营造企业家队伍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呼唤职业企业家队伍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现代公可‘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样一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生了资本最终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由此逐渐形成了独立于资本之外…  相似文献   

18.
周旭 《理论导刊》2001,(3):18-19
所谓企业家,即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只有那些成绩卓著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才可谓之企业家。现今,企业家已成为最重要的人才资本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还未形成西方国家那种“职业经理人”市场,因而真正能称为企业家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的企业家队伍,首先必须实现企业家的职业化。所谓企业家的职业化应该有以下三重含义:一是对社会来讲,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的表现;二是对企业家个人来讲,要把创办企业、发展企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追求;三是使职业企业家有别于一般…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强调的。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高知识层次的优秀年轻干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辽阳市委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于1998年6月—8月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面向全市在4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公开选拔了200名县级党政群机关后备干部,并对原有后备干部进行了调整,将25名表现平庸,相形见绌,不符合跨世纪要求的干部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这种作法,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重大决策以来,宿迁市共选聘83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三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的培养理念,以推动创业富民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宿迁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