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经过"黄金十年"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沿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连通了东盟、南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形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亚、印度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则是中国与东盟陆地直接接壤而且海上有港口对接的唯一省份,是大西南的出海口,也是周边省区与东盟联系最便捷的通道,陆海相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比中国其他省份更独特的位置和机遇。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作为。过去10年,广西在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三大奇迹,积累了十大经验,广西客观上成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新高地。当前,广西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时代、沿海沿边沿江"三沿"全面开发开放时代、构建新的战略支点时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加速阶段和经济起飞阶段,广西的开放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10年,广西将紧紧围绕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以及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1,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深化与东盟的全面开放合作,着力打造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中国—东盟合作高地,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把广西与东盟的全面开放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东盟南海宣言》公布以来,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参与已有2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92-1995年,1995-1999年,2000-2002年,2002年至今。在此期间,东盟先后为参与南海问题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建立由东盟主导的地区预防性安全多边机制,并将中国纳人其中。二是对外公布《东盟南海宣言》,为东盟参与南海问题奠定了基调,并为其后的“南海地区行为准则”(COC,  相似文献   

4.
对外承包工程是广西与东盟经贸交往的重要形式,也是广西涉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广西与东盟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是发挥广西区位优势、推动经贸强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把广西建成与东盟合作新高地的必然要求。本文基t~l-9-管理视角,对2007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签署以来广西与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扩大东盟留学生教育规模 推进广西高校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留学生教育是推动高校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一东盟合作背景下,扩大东盟国家留学生在广西的规模对推进广西高校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留学生教育与学校国际化的关系,分析了东盟留学生在广西高校的现状并就如何在良好的发展契机下进一步加大东盟留学生规模,推动广西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措施和构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沿边地区正在掀起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浪潮。广西既沿海又沿边,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前沿,在全国沿边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中将打造东盟合作高地;广西边境线是中国的"黄金边境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沿边开发开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浪潮将给广西与台湾拓展合作新空间带来新良机,桂台可在跨境旅游、口岸经济、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开拓东盟市场、互联互通建设等方面拓展合作新领域新空间,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把桂台合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时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受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离间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南海安全环境,因而增大了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的战略压力。中国应多渠道入手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中国应继续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其次,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第三,在坚持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并努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阶段,筹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既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迫切要求,也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题中之义。首先,本文论述了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其次,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广西拥有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独特优势;再次,论述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最后,论述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的创新特征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以整合地区战略力量、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已实心化和常态化。美国在安全层面正在加紧打造"亚太版北约";经济层面加速拼凑排斥中国的全球经贸体系;外交层面企图构筑联合制衡中国的"民主国家同盟"。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造成严重冲击和挑战,这些举措恶化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安全环境;将抬高中国-东盟合作的经济成本;有可能削弱中国-东盟的信任基础。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及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主要受东盟中心地位、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问题等因素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可考虑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力度、加快推动落实RCEP、助力东盟维护其中心地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多边化。  相似文献   

13.
东盟成立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在人类发展、社会福利和保护、社会公正和权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东盟身份认同等领域内开展合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以推动东盟社会文化发展。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经验有相通之处,坚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政府交往和民间交流并重的方式进行合作。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成立为新契机,中国应正确认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现状、中国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定位以及中华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以推动中国—东盟社会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不仅为中国—东盟未来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描绘了一个伟大的蓝图,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尽管打造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牢牢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大方向,新"海上丝绸之路"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南海地区国家如何在主权纠纷未获解决的情况下开展区域安全治理及实现南海和平、稳定,这至今仍是一个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南海地区现有的区域安全治理理念、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与地区国家实现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景之间还有不少落差。归根结底,这与中国、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由此产生的互信不足、缺失有关。南海区域安全治理的核心内容应聚焦于中国、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互信关系的建立,而致力于缓解与消除地区行为体"恐惧"心理与建立身份、角色认同的"安全共同体"在理论上有可能为实现南海安全塑造一条理想的路径。南海"安全共同体"在理论上虽与"安全共同体"相通,但它不强调一个集体身份的建立,而寻求在地区现有安全态势基础上致力于中国、东盟与美国等主要行为体之间信任关系与身份、角色认同的确立。惟此,南海地区建立"安全共同体"的标志———"和平变革可靠性预期"的条件才有可能得以成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及基础,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与东盟合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中国深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由过去封闭的内向型模式向开放的外向型模式的转变。1988年初,中国又提出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带动全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经老挝境内的古代丝绸之路通道以及作为内陆国家,老挝将如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开放和发展机遇.广西位于中国与东盟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左右逢源,既可以利用东南亚和国内两大市场来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也可以利用东南亚和国内两地资源来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还可以利用东南亚和国内两地的资源和市场来发展旅游业,甚至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东南亚和国内的资源、东南亚和国内的市场与广西的地理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促进广西的发展.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广西应如何抓住机遇,拓展与东南亚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