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日本外贸战略出现重大转换,开始全方位推进自贸协定(EPA)战略。安倍内阁宣布参加TPP谈判,表明日本开始进入自贸协定战略的第二阶段。围绕TPP问题,日本国内各方立场在"出口"、"规则"与"农业"三方面出现重大分歧。本文认为,日本TPP谈判的战略意图中,"出口"为虚,"规则"为实。而在"农业"领域,日本试图利用日澳EPA模式来缓解美国的自由化压力,同时也为其新阶段自贸协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积极推动国内农业结构改革。日美双方经济及政治等战略目标的一致推动了TPP谈判在2014年4月双边首脑会谈前后出现一定进展,这将对中国以东亚为中心的自贸协定战略形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试析TPP谈判进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扩容谈判在亚太地区进展迅速.就内在动力而言,TPP扩容谈判受到世界经济形势不振、亚太区域合作瓶颈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促动;就其前景而言,未来两年在现有十一个谈判国间达成初步协议的可能性最大.TPP有可能成为美国塑造未来亚太甚至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秩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姜跃春 《东北亚论坛》2013,(2):60-65,129,130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模式受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将为世界带来种种机遇。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纷纷调整其亚太政策。美国希望调整该地区合作"制度"规范亚太合作进程,日本希望通过呼应美国TPP战略来干预亚太一体化进程。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强化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中日韩FTA谈判不仅有利于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加速本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由少数东盟成员国始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随着美国的加入,其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东盟国家或积极争取、或渴望加入,还有因与TPP要求差距过大而不能加入。TPP原本是一个经济组织,由于美国的参与,从经济上看,其双刃剑作用更为明显,可能会成为成员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动力,但也可能引发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从地区战略环境看,其背后蕴含着美中等大国的博弈,无论是对东盟各国还是东盟一体化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非常受人关注的贸易议题,但是由于参与谈判方不同的利益,同时涉及较多争议,其谈判进程有可能减缓甚至受阻。本文以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倡议为参照对象,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下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作出了分析。同时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TPP出现和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并指出对中国而言,中期以内需要推动的是亚洲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而非TPP。  相似文献   

7.
TPP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主导和积极推动下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国,是美国主要的拉拢对象。但是,韩国在加入TPP的问题上一直迟疑不决。2013年3月,日本正式成为TPP的谈判国,韩国随即也宣布加入TPP谈判。日本的加入是促使韩国加入的直接原因,增强韩美联盟的凝聚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参与规则制定及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则是其根本动因。韩国加入TPP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来自本国相关部门的反对、中国因素以及如何在TPP与区域其他贸易组织之间进行选择。综合考虑,韩国应该努力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同时,在TPP和RCEP之间采取一种"双轨战略";并从根本上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刚刚启动的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鉴于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的开放现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TPP发达成员在规则与标准制定方面的诉求,RCEP很难在2015年以前顺利建成。单纯的经济融合还不足以使东亚/亚太区域合作实现所谓的"纳什均衡"或"帕累托最优"。面对TPP的挑战,要想把RCEP作为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还需要中日韩三国共同推动和支持东盟协调与推进。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已经具备了"制度选择"能力,未来东亚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从根本上将取决于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南海地区成为印度"东向"政策的首选。通过改善和深化印度-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及协力美国、日本的南海政策,印度在南海问题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显著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印边界问题未决,印度利用南海问题"制衡"中国与积累战略优势的企图也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东盟各国签署《东盟宪章》,规定英语作为东盟唯一的工作语言,各国的英语教学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发展,东盟各国为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纷纷加强自身的英语教学质量以期达到推动经济和世界接轨的目标。为了解东盟国家所倡导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东盟各国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以期提升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外语教学领域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魏炜 《南洋问题研究》2012,(4):10-17,54
柬埔寨问题是东盟做为外交共同体出现于国际社会的关键,展示了东盟及其成员国为地区事务所做的共同努力,新加坡表现尤其活跃,在协调东盟内部分歧、促进柬埔寨抗越力量的联合、促使问题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柬埔寨问题的出现为新加坡提供了参与地区事务的契机,改变了其地区形象,增强了其对地区合作的信心。柬埔寨问题是新加坡地区外交的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15.
东盟国家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英语和华语在这些国家的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及其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向来是大国政治和军事角逐的焦点地区。东南亚国家为了保障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安全机制"东盟方式",这一模式在稳定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8 年东盟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出东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但在 2008 年 7 月以来柬埔寨和泰国发生的边境争端中作为不大,则反映出东盟安全机制的局限性。"东盟方式"在这两次重大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截然不同,正反映出东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南强北弱”格局对东盟经济区域整合的影响析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盟作为一个拥有45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5亿多人口的联盟,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不容低估。然而,新老成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这将会影响东南亚经济区域整合的进程。冷战结束前后至今,东南亚“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仍较为显著,这是东南亚经济区域整合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种格局给东南亚经济区域整合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南半岛东盟国家包括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缅甸等5个国家。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及东盟国家的新变化出发,分析了升级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并结合中南半岛东盟国家的特殊性,展望升级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泰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中泰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时代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提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举措,探讨海南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与东盟各国货物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发展迅速,但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发现: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与彼此的距离大体上成反比关系。云南与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越南和老挝三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相对较少,贸易辐射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