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兵 《党史博览》2007,(5):19-22
1976年4月底5月初,首位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访华;同年6月20日,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访华;9月初,西萨摩亚(1997年7月更名为萨摩亚)元首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首次访华;10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访华,10月12日,中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 1945年毛泽东同三位美国士兵的合影照。关于这张照片的情况,当时重庆的各家报纸皆无登载。直到 1976年照片上的三位美国士兵来华访问,这才弄清照片的由来。 美国士兵对周恩来说: 我们想见毛泽东主席   照片上的三位美国士兵,是当年美国驻华第 14航空队总部的工作人员:霍尔德·海曼、爱德华·贝尔和埃德尔曼·杰克。他们于 1944年来华,先后到过上海、昆明,后调往重庆。在中国历时一年多,目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一心打内战,他们深为不满,逐渐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他们向往…  相似文献   

3.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领导立即派我赶往唐山做现场采访。在唐山灾区采访期间,我每天奔走在满目疮痍的瓦砾中,亲眼目睹了众多家庭房倒屋塌亲人罹难的惨状。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酷暑中到处散发着尸体腐败的气味,整个唐山从南到北到处是生存者痛失亲人的号啕哭声。  相似文献   

4.
1936年7月中旬,埃德加·斯诺一行到陕北保安采访,为毛主席拍下了一张身着红军戎装的半身照片。照片上毛主席戴的那顶八角红军帽是当时斯诺所借。而为冲洗、保存这帧照片,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曾历经两险。  相似文献   

5.
(一)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也在承受着疾病的巨大折磨。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盖中国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也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6.
茅盾先生在访问了延安后,有感而发地写下了散文名篇《风景赞》,记得其中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最美的风景是人”,如果您赞同的话,那我就可以说,我的手上有一张风景最美的照片,造就了这道最美丽风景的就是已故中央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一为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编写一本书:《历史的回声——唐山大地震回眸》。因该书编辑郭心女士在《城市与减灾》杂志社工作,她经常编发我写的稿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她再次向我约稿,对于她的征稿,我当即表示积极参与,并初定写唐山重建方面的内容。随之,我开始广泛搜集资料了。一…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也感人至深。1973年1月6日,洛迪先生作为意大利《时代》周刊的记者,随同意大利外长朱塞佩·梅迪奇访华。9日下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外长梅迪奇率领的访华代表团及随行记者,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  相似文献   

8.
正一张我父亲唐铎早年在法国蒙达尼与人合影的照片,静静地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尽管它是从老照片复制来的,但很清晰,照片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五十多年来,尽管我飘洋过海,并在异国他乡辗转多地,但这张照片始终被我精心收藏着,成为我家最珍贵的纪念物之一。记录我党早期革命实践活动的照片被保存至今的并不太多,其中这张1920年7月摄于法国蒙达尼的照片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9.
马珊珊 《共产党人》2010,(22):54+51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可看完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仍然泪流满面。这部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展现了震后32年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勇气和毅力,以及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及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影片串联了新中国历史上两起罕见的自然灾害: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时空维度跨越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相册中,珍藏着几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53年7月22日,六十八军二○四师赠送给炮兵第二○一团二营“金城前线挫敌胆,反击战中显威风”锦旗时拍摄的.这张照片经常勾起我对四十多年前金城战役壮阔场面的回忆.1 金城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动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从1953年7月13日开始,到7月27日结束,历时半个月.共歼敌5万余人,收复失地178平方公里,给金城地区之美伪军以毁灭性打击,迫使敌人在朝鲜停战协定上乖乖地签了字.我所在的M—13火箭炮兵第二○一团(当时我任作战、侦察参谋),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  相似文献   

11.
"我来,因为我是唐山人"——从这一句简单的话中,记者分明感到,唐山大地震之后的某种东西,又一次在这次汶川大灾难中升华,它穿越32年的烟尘,抚慰着震颤的大地。  相似文献   

12.
一张磨损严重的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张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新闻记者路易斯·斯诺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小庙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情景。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在上杭县才溪乡王元凤的家中。 她指着照片左边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和白求恩一起作手术的人说:“他就是我的公公林金亮。” 林金亮是谁?他怎会和白求恩在一起?由此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73年10月,邓小平同志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结束对桂林的参观游览后,于19日专程来到韶山.到韶山看看,是小平同志多年的心愿.他说:“我早就想来韶山看看,一直没有机会.1965年因为工作忙,1966年我就来不了啦.”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的相册里,夹着两张彭德怀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12月1日他接见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军队代表时和代表合影。我就站在他后面的一排中。照片上的彭德怀元帅一身戎装,朴实英武,厚重威严而又意气风发。另一张是1967年7月他被红卫兵用"喷气式"押上北京航空学院万人批斗大会时照片。我作为"万人"中的一分子站在群众队伍前面,离他咫尺之遥"。昨天还是功臣,今天变成祸首"(毛主席语),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朱祥忠 《党史博览》2009,(11):45-46
1961年9月22日至10月3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邀请,古巴总统奥斯瓦尔多·多尔蒂科斯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参加了我国国庆12周年的庆祝典礼。他是来访的第一位古巴国家元首,也是来访的第一位美洲国家元首。双方对此次访问都十分重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少有的惨例,也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将华北工业重镇唐山夷为平地,而且大半个中国均有震感,首都北京也遭严重波及。此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不但承受着地震的冲击,还承受着疾病的重大折磨。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仍然保持着敏锐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他坚持亲自圈阅重要文件,中央对唐山地震的报告、请示、通报等文件都是他亲自圈阅后付诸实施的。  相似文献   

17.
捷文 《党建文汇》2006,(9):45-45
1993年苏丹大饥荒时,一只兀鹰紧盯着一个因饥饿而伏在地上的小女孩。就是这张照片,它以最显著的方式表明了人性的倾覆。南非摄影家凯文&#183;卡特仅用一张照片就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  相似文献   

18.
龚猎夫 《湘潮》2013,(2):44-47
1977年8月30日至9月8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毛泽东逝世后我国接待来访的第一位外国元首。铁托来访,标志着中南两国两党关系突破了沉重的历史羁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来看,拉开了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序幕,在我国外交史和政党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强调,"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4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一瞬,但对唐山人来说,那是何等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40年!40年前,唐山大地震以"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家中存放着三张普通的合影照片,上面的记录时间分别是1994年5月、1996年8月、2006年8月,它记录了我曾经在工会岗位上那难忘的岁月.这三张照片,有两张是参加兵团四师工会干部培训班的情景,一张是参加四师工会举办的工会宣传、文体经验交流会的.也只有这照片,才让我想起自己曾是一名工会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