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益冲突视角下的政府和农民非对称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农村热点问题而引发的农民集体上访、告状、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干扰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降低了党的威信。针对利益博弈与社会冲突,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农民的非对称博弈,提出完善村级组织、建立并引导农会、给农民以法律关怀与司法救助、强化舆论监督和开展信仰教育等不同行为主体实现和谐博弈的理性路径,对提高农民在同政府博弈中的地位、重构农村政府体制、大力推进农民自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通过在台湾农民创业园中一些具体的措施,能够给台湾农民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台湾农业的出路就在大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贪污、挪用农民占地补偿款、退耕还林补助费和镇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且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本文结合几年来政府主导的政府征地拆迁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特点、原因等分析,为做好今后此类工作的先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邢少文 《南风窗》2010,(18):65-67
现在的改革和30年前不一样了,由民间启动、取得局部性突破的机会少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提高了,而且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地涉及政治体制,民间的力量就不够了,民间推不动,要靠政府来推动。但任何体制的改变,都会触及政府的既得利益,政府已经深深地卷入经济,卷入市场。  相似文献   

5.
农民一看是"50年大旱",觉得现在抗旱已经晚了。即使浇过一遍地,以后一直风调雨顺,每亩地多保住50~100斤麦子,将来售麦赚来的钱与浇地费基本持平,再搭上人力也划不来。政府跟农民说这次抗旱浇地不掏钱,但农民们怕政府"秋后算账"。  相似文献   

6.
政府监督在遏制腐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监督具有历史悠久、初具体系、特点鲜明等特征,也存在监督主体欠独立、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功效不佳等弊端。因此,应当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政府监督,对此,本文总结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墨宁 《南风窗》2013,(20):34-36
目前的清费行动只是解决量的问题,消除那些原本就不应该由社会承担的政府行政成本。收费的法理何依,政府的边界何在,也需要正本清源。"目前谁也说不清楚‘行政事业性收费’从中央到地方到底有多少项,也没有一个公开的统计数字。据一些学者调研,最多的时候有1400多项。"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对《南风窗》记者说。而按照财政部发布的《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其中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仅为194项。项目和标准随意、管理方式不统一、征收部门多元等问题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创收的渠道之一。相关媒体曾统计,全国有  相似文献   

8.
石破 《南风窗》2012,(23):42-44
新型农村社区如果是农民想要的,政府不支持他们也干;若只是政府想要,农民的愿望是派生出来的,则政府要负担成本,农民还有可能不买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个度的问题,还有个时间、地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3):85-85
在财政预算不公开、不透明,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监督的情况之下,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都有可能招来非议。近期,有媒体报道,在网游这一高利润行业,一些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不菲。据统计,2009年至今,巨人网络已从政府手里拿到了1.56亿元的补贴,而该企业今年一季度纯利就高  相似文献   

10.
李哲  耿子征 《法制博览》2015,(5):142-143
在社会大众民主法制化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已经成为政府的无形资产。政府公信力越高,表示人民大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进而减少了很多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就法治政府建设与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让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法制政府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2,(22):38-39
如果是在现代国家建构比较完善的语境下,已经不能用规模等指标去评判到底是小政府好还是大政府好了,看的是它的功能是否正常、健全。"不要管我!"即使在今天,一些主张"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少的政府"的人仍会如此叫喊。在他们眼中,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包括经济自由)不被侵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问题及其政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问题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并且直接影响和反映了中国政治的某些主要特征。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可以看出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一些政治特性。这种关系和特性的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被动分化与重组中的利益主体、政治与经济转换的工具理性、道义取向与资源配置的矛盾和农民数量多与少的辩证法。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农民问题不可能对象性地解决,这样只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意义,中国政治的主要甚至重要的特性必将随着农民问题的状况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秦进 《南风窗》2011,(24):39-40
如果能够换一种思维,地方政府把身段放柔软一些,让"利益代表"能够进入体制内,让他们在理性和法治的轨道上理性维权,就有可能走出以前矛盾冲突的恶性循环。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乡结合部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土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征用土地能够获得土地变更性质(从农业用土地到建设用地)带来的巨大收入,  相似文献   

14.
面对如此诱人的庞大公共支出计划,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舍弃短期难以见效的民生工程,转而投资成效快的建筑工程,也就是常说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如何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将直接决定4万亿投资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秋风 《法制博览》2010,(6):66-67
数月之前,四川遂宁从农民工中定向选拔三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人保部部长尹蔚民则公开支持这种做法:今后,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这一做法获得广泛喝彩。笔者则有点怀疑:这些农民工有能力担任公务员吗?当然,笔者绝不反对农民、农民工担任官职,此处只想提请社会、政府来考虑,他们进入政界的正路究竟在哪儿。  相似文献   

16.
读者     
《南风窗》2008,(22):10-10
楼市泡沫必须挤干净(2008年第21期《阵痛中的民生突围》)美国金融危机的总祸根是高房价,是房地产泡沫。中国必须汲取美国的沉痛教训,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中。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纸里包火"、"打止痛针"的观点。即:拿中国经济、银行、百姓做"人质",抛出房价下跌经济滑坡论、银行先死论、百姓负资产论、农民工失业论等,要挟政府救助房地产,目的在于维护高房价,维护自己的暴利,根本不考虑造成金融风险的后患。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结成强势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7.
刘平海 《法制博览》2015,(8):144-145
政府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涵盖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实中却存在政府立法的公开性不足,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而导致部分政府立法公布后与实际脱节,运行不畅等诸多问题。加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指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意味着我国政府立法的主体会更多。因此,增强政府立法的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府立法的公开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力 《法制博览》2015,(3):79-80,70
本文主要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保障进行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法律实施环节存在缺陷、法律监督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把完善立法与职能界定、依法决策与民主参与、行政执法与效能提升、法律监督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为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萍 《工会博览》2011,(8):326-326
政府审计体制必须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现有的政府审计体制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其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政府审计体制改革应考虑环境特别是政治环境,审计独立性提高的要求,以及国际惯例,笔者认为独立模式以及与之适应的分级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塑政府形象,许多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深刻的变革在一些国家收效甚大。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英、美、日三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