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城阆中出发,曾有一条逶迤西行的青石板“官道”,直达天下雄关剑阁。这就是始于汉代连接阆中与成都的一条古驿道。喜欢历史的朋友也许只记住了驿道旁三国名将张飞所植的古柏,而忽略了彼道阆中、剑阁沿途的许多古地名,殊不知,蜀国后期许多故事都尘封在这条驿道里。公元224年4月,三国蜀主刘备长子刘阿斗的亲娘糜夫人在长坂坡投井而死之后,小阿斗便在张飞家寄养。张飞夫人夏侯氏很贤惠,视阿斗如亲生,成天让他与张苞几姊妹一起读书嬉玩。后来,刘备为关羽报仇,兵败死于白帝城。阿斗继位后,立张飞大女儿为后,不幸张皇后青春早逝。阿斗与张家始…  相似文献   

2.
永芳 《党课》2014,(12):115-117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卒于公元271年,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之所以把刘禅和李煜这两个相隔几百年的皇帝放到一起,是因为这两个皇帝都有着亡国的经历,但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大不相同,其命运也大不相同。他们一个以傻闻名,被人称为阿斗;一个以才华著称,曾留下许多被世人传颂的词文。  相似文献   

3.
善小而为之     
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刘备,一生很是精彩,临死时还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是对自己的儿子说的,谓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的那位小名叫阿斗的儿子刘后主,对老子的这句话似乎并未听进去。此公庸人,大善做不来,小善也不做;大恶做不来,小恶也不多,偶有为之而已(比如宠幸奸官黄皓)。但后来还是亡了国,这就不去说他了。实践“善小而为之”的人,在刘备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倒是出了不少。但直到毛泽东为一个烧炭兵写了专文《为人民服务》时,一些无权无钱为“大善”而尽绵薄之力行“小善”的普通人,才在史册上有了自己的代表——张思…  相似文献   

4.
陈仓 《廉政瞭望》2007,(1):64-64
20岁看历史,如看明细账;30岁看历史,如看分类账;40岁看历史,如看糊涂账,时常发现有些是假账。20岁发现文化是灿烂的,30岁发现文化是泛滥的,40岁发现文化是混乱的。某些“文化人”以文“化钱”、以文“化缘”,以文行骗罢了。20岁想立功,30岁想争功,40岁想推功。眼前功名可能成为日后牵绊,可能成为未来罪过,甚至带来灾难。20岁时认为诸葛亮有水平,30岁时认为刘备有水平,40岁才发现刘禅最有水平。刘阿斗能把神仙军师诸葛亮管得早请示,晚汇报,不敢篡党夺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以说明阿斗无比高超的领导艺术。20岁听别人演讲当晚失眠,30岁…  相似文献   

5.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6.
乌撒 《前线》1962,(15)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事必躬亲的人,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说他在刘备死后当丞相时,“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有原因的,一则由于阿斗的闇弱,一则由于诸葛亮为人谨慎,事必躬亲,才能放心。在我们看来,这样  相似文献   

7.
正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让不少人都接受了一个观点,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书中经常写道,刘备一遇到麻烦事,一把泪,一顿哭。关羽、张飞一心疼哥哥,就站出来一顿冲杀,当然更少不了诸葛亮那句:主公勿忧,亮有一计。其实在正史上,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也是哭出来的,并且这二位,比刘皇叔能哭多了。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代的庞统和孔明齐名。庞统投孙权时,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出言不逊,誓不用。初投刘备时,庞统气傲,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貌陋也不悦,不予重用,被派往一个小县当县令。庞统心里不服,整天酩酊大醉,县务不理,积案成堆,民告到刘备处。于是刘备派张飞去督察。庞统醒来,当着张飞面,半天就断了三个月的案,案案分明,人心大快,均赞庞统奇才,也怨刘备埋没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蜀先主庙》。诗人称赞了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英雄业绩,并为蜀汉事业后继无人而感慨叹息。刘备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其一生雄才大略却也难免身死国灭。熟稔三国历史的毛泽东,曾从很多方面特别是领导方法、工作方面层面对刘备进行过诸多评点,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记叙刘、关、张“结义桃园”,三人终生恪守信约。尤其是关羽,因刘备兵败而不得不暂栖曹营,曹操“小晏三日,大晏五日”,以“厚恩”转移关羽对刘备的感情,而羽始终不为所动,一俟知道刘备消息,便舍弃曹营中的荣华富贵,“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去投奔落魄之中的刘备了。公正地说,曹操待关羽之厚恩厚德并不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膺任军师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此期间,诸葛亮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三军将士出奇制胜,斩关夺城,决胜千里,使蜀汉之邦很快强盛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也一举成为功勋卓著,赫赫于世的军事家。但他在后来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的大业中,  相似文献   

12.
世声     
《党课》2014,(11):126-126
中国人在戏台上骂曹操骂了几百年,捧刘备也捧了几百年,戏台下却没人想做刘备,只想做曹操。  相似文献   

13.
刘备“秋后算账” 东汉末年,张裕在益州牧刘璋处做幕僚,其人文思敏捷,词锋健锐,但也降才傲物。颇喜争讼。一次,刘璋会见刘备,张裕侍坐。刘备见张裕胡须茂密,就讲了个故事:“我在涿州的时候,毛姓的人特别多,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8-100
在明朝的16个皇帝里,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好皇帝”,被称为有明一朝“最勤勉”的皇帝。当然,比起他那些或整天花天酒地,或几十年不上朝的先皇们来说,崇祯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治理国家,勤勉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这勤勉里还夹杂了不少表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16.
沈连婕 《唯实》2000,(1):49-51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第二回有一个“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故事。说的是刘备破黄巾起义战功卓著,但因朝中无人,只当了个小小的定州中山府安喜县的县尉。上任后,廉正爱民,民皆感化。然几个月后督邮巡行至此,对刘备态度傲慢,喝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并威胁刘备“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子吏”!精通官场之道的县吏提醒刘备:“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可刘备正义凛然,“我与民秋毫无犯,哪得财物与他”?这下惹怒了督邮,丧尽天良的督邮居然勒令县吏诬告刘备害民,企图栽赃陷害刘备。安喜县的老百姓前来求情…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18.
劳骥 《前线》2011,(8):57-57
少时听过“连升三级”的相声,名家刘宝瑞的代表作。段子说的是:目不识丁的张好古,凭家里有钱,借奸佞魏忠贤势力中进士、当翰林,又由糊涂皇帝朱由检给他“连升三级”。故事生动有趣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9.
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孙权、周瑜想用武力讨④,可又担心孔明的智谋,关、张、赵的勇猛,内部主和派的反对。于是周瑜就出了一条美人计,让孙权假意把妹子许给刘备,骗他到东吴来成亲,然后把他扣下,用荆州交换。哪知弄假成真,吴国太看上了刘备,孙妹子也乐意,真的拜堂了。周瑜又献上糖弹计,叫孙权给刘备大盖豪华宫殿,多送美女美食珍宝,让他在享乐中丧失斗志,疏远孔明和关、张,使其内部分化瓦解,然后取荆州易如反掌。果然,刘备好吃好喝,又有佳人整天陪着,胜过东奔西跑千百倍,还想什么荆州,把关公、张老三全忘脑后去了。刘备…  相似文献   

20.
刘、关、张以复兴汉室为立国大义,却在实际运作中将三人帮的私情置于过高地位。上行下效,蜀汉政权内难免小圈子盛行,在领导事业的核心力量中播种了矛盾和失败的基因。从史实来看,蜀汉失关羽、丢荆州,使隆中对策的立国战略落空,直接祸根就在于小圈子内耗。诸葛亮前期常劝刘备广揽人才,后期也出现了胸不容贤的倾向,重点提拔了不少当年在襄阳生活时期所结关系户圈内子弟,而这些人被证明杰出者少,误国者众。蜀汉由盛而衰亡是小圈子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