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师 《法制博览》2011,(16):54-55
提起日本你会想到什么?日本在中国人心中的感性形象是什么?不用做太多思考,就脱口而出的是什么?看看不同的中国人怎么说,有恨有喜,有恭维有呵斥,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真实的图景也应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萨苏 《法制博览》2011,(14):54-55
前几天,我陪一位朋友在日本大阪旅游,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一座寺庙。日本的寺院,多半就在车水马龙之中闹中取静,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墓地所在——日本人死后。无论原来是哪个宗教,都要取个法号,把葬身之地放在佛寺里面。  相似文献   

3.
李怡  竹邻 《法制博览》2008,(2):15-15
日本人称自己的国家为“日本丸”,那等于把日本列岛视为一艘大船,船是封闭的,船上的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船随时会有倾覆的危险,而外来的救援并不可靠。这就形成了日本的岛国意识。  相似文献   

4.
石破 《南风窗》2014,(22):11-11
<正>近年来,官员公开道歉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的官员并不是不习惯道歉,事实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于道歉,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会了写检讨,这项技巧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只不过检讨一般是对上道歉,是传达一种顺从、谦卑和温驯,是对自己卑微地位的进一步确认,而不是表达诚意——不是让受伤害者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使双方站到同一个平面上。  相似文献   

5.
所谓日本“民族保守主义”是指“占据当今日本政治舞台中心的主流派政治家普遍奉行的‘安邦立国’的政治理念以及由此提出的政策路线和政治主张”;就其内涵讲,可以理解为“日本的主流派政治家群体在21世纪初期所信奉的带有浓烈民族主义色彩与特性的日本式保守政治意识形态及其系统理论”;它的外延应该是指“所有信奉这种政治理念的民族主义保守派政治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言论和政策行为”。  相似文献   

6.
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有学者将此次大地震对日本所造成冲击之大,与日本二战战败相提并论,将其看作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认为日本将"迎来‘灾后'时代"。国际学界热议"灾后"日本走向。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中国中日国际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与日本旅华知名媒体评论人加藤嘉一围绕上述问题对谈,从中日学者的观点碰撞中探析日本正经历的这一历史转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从宪法性条约到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的进步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萧乾 《法制博览》2009,(24):41-41
倘若我是个日本人,一到这战争纪念日,我会难过,羞愧,在亚洲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倒不是由于五十年前打败了,而是五十年后对自家为千千万万的人们所带来的祸害,采取抵赖、死不认账的态度。在亚洲人面前(或是心目中),是个赖账的。明明六十多年前是自家的关东军制造事端抢了邻人的东北大片土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东亚外交及其变化,从日本与中韩、日本与东盟、日本与湄公河地区5国、日本与越南的关系等角度,分析鸠山和菅直人两届政府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设想及其实施结果,考察其东亚外交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同表现,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再认识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6):46-49,44,45
德国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德国人可以将纳粹历史解释为一段歧途,认罪并不存在文化上的障碍。日本文化却没有提供这样的回旋空间,日本人只承认失败,不会承认错误。一个像欧洲一样联合起来的亚洲,一个以共同货币、自由贸易区和某种超国家的治理机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亚洲联盟,是很多有识之士的梦想。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过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但这一意见随着短命的鸠山内阁的结束而搁浅。然而,在研究亚洲问题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