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亲老了。 当我陪他从叔父灵堂回到房间后,他没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在沙发里,神情呆滞地仰视着屋顶上那盏昏暗的灯。望着父亲那满头杂乱的  相似文献   

2.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3.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4.
甜蜜的负担     
父亲是个机关干部,平日工作很忙,很少顾家。母亲是个售货员,虽然少有空闲,但在家的时间还是较多的。在我3岁那年的秋天,父亲出差了,母亲也到外地学习一年。没有办法,只得将我“寄存”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精心呵护着我,但是她不大善于调理幼儿的饮食,所以那两个月里,我经常得病  相似文献   

5.
我的世界里,有一种爱情,是隔岸的灯火,可以远远地温暖寂寞的人生,却永远无法渡过中间那座长长的桥. 从立之走后,我便一个人住在这套一百四十平方米的大房子里,从卧室到客厅再到我的书房,除了客厅里那一缸自由自在的鱼,我再没有可以说话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长这样大,有一个人让我看不起,那就是父亲。他长得真的很丑,小眼睛,麻子脸,很矮,又驼背。他真的很窝囊,一辈子在小厂子里做工人,被人欺负了一辈子。如果说父亲的生活还有一点乐趣,那就是我。我长的很帅气,没有一点像父亲,高个子,大眼睛,很聪明。他真的很爱我,尽管我从小到大常捉弄他,不肯叫他爸爸,只是偶尔会哼着叫声老爹。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按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8.
送伞     
陈志宏 《新青年》2005,(10):7-8
电影《孔雀》里的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疏疏朗朗的夜云,在月下投来或明或淡的影子。一个雨天,傻大哥给正在上学的弟弟送伞,惹来一串麻烦。电影一晃而过,往事却像电影那样,在我脑海里一幕幕清晰地闪现。记忆中,童年总是下雨,树叶湿淋淋的,街道湿漉漉,一眼望去,花花绿绿的伞,似五彩云霞在雨中飘逸游走。一场措手不及的急雨,总会把父亲招来,他一手扶着一辆长征牌自行车,一手撑着一把如盖的黑色尼龙伞,笑眯眯地在校门口等我。“爸——”老远,我就大声地叫唤。父亲用袖管把后座擦干,扶我坐上去,然后,左脚踮地,右脚蹬车,“嗖”地一声,…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来信     
窗外,夕阳斜斜地把影子投嵌在鹅黄的墙壁上;秋风,把满树的梧桐叶时轻时重地摇晃着。身在异国他乡,最能慰籍这颗飘泊的心的,莫过于收到寄于万里之遥的父亲的来信。下午四时,每天的这个辰光,我都会准时地拿着那把邮箱的小钥匙,不由自主地走到门口,轻柔地、尊严地打开邮箱的小门,去收获一天的欢乐,一天的希望……然而,如今,我再也不能收到父亲的来信了。已经整整两年零两个月,我没有收到他那用钢笔工工整整的写来的家书了。霎时,我那空旷的心,骤然沉寂下来,一种哀思,一种亲情,一种失落,一种怅惘从小小的邮箱里弥漫开来,泛滥起来,淹没了整个秋的…  相似文献   

10.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接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趴在炕沿儿上写字的我问:“爸,这玩意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赵潇 《新青年》2023,(6):54-55
<正>一个遥远的夏天,风突然在夜里起了身,一次次推开的窗帘,像一只即将入侵的怪兽,正张着血盆大口想要吞噬我的梦境。梦里,总有一只小鸟扑腾着翅膀,试图在云端上飞翔,却又半途折回停在电线上。醒来时,我的目光穿过热气腾腾的餐桌,落到门外翩翩起舞的身影上。那时,小小的我,懵懂地看着那起舞的身影,最后隐匿在晨光中。阔别多年,当我扑向那熟悉的身影时,那久别重逢的泪水翻越了父亲满脸的沟壑。黑夜里,我和姐姐并排躺在一张床上,  相似文献   

13.
冠豸 《新青年》2013,(7):54-55
曾经以为青春是一条河,一条奔腾的河,两岸风光无限,一并绚烂。1从镇里考入市重点高中,我全家人都乐坏了。特别是父亲,他杀鸡宰鸭,请了镇中学里所有的老师。那一夜,父亲喝醉了,他抱住我又哭又笑。第一次远离家,到二百多公里外的市里读书。父亲要送我,我拒绝了,想自己锻炼一次。我知道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报名。军训。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我惶惶不可终日。  相似文献   

14.
大哥生下来就是驼背,后背高高耸起,就像背着一个包袱。大哥比我大3岁,当我上小学的时候,个头就已经比他高了。大哥只上了4年的学就不念了,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中的两个原因:一是大哥在学校里受不了别人歧视的目光,再就是那时我根本不曾意识到的家庭原因。家在大山深处,母亲侍弄那几亩薄地,一年到头填饱肚子都难。父亲便去山上的采石厂拉石头,我家的那头瘦驴几年来立下了大功。父亲对它更是精心喂养,宁可人饿肚子,也要把驴喂饱。可是有一天,父亲却自己拉着小板车回来了,车上躺着被滚下来的石头砸死的驴。父亲几天不吃不喝的,他的心里既悲伤…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规定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独守着老屋.我们兄妹四个都在异乡漂泊,终日陪伴父亲的只有他那孤独的影子. 半年前,父亲忽然把我们兄妹四个召集回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相似文献   

16.
小米儿     
能来北京这所大学里读书,缘于早年的一个梦。那时我6岁,随父亲去北京省亲。有一尊白塔吸引了我的视线,然后就是那片池塘,记不清叫什么湖了。从那时起,那白塔还有那池塘就出现在我的梦里,年复一年。是的,年复一年,暗暗地企盼的仅仅是一件事——生命里幸福的相遇。终于在12年之后  相似文献   

17.
卫宣利 《新青年》2007,(3):10-11
她是在姑姑身边长大的。她5岁那年,母亲有了外遇。父母断断续续打了一年的仗,在她6岁那年,他们离了婚,她判给了父亲。离婚后母亲很快便再婚了。一年后,父亲也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是个老姑娘,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去世后,姑姑一个人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和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8.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大海使神秘的普陀山更加神秘了。靠近普陀,海水不再蔚蓝,但秉性依然。海浪偶尔轻轻地舔舐着懒散的沙滩,偶而暴怒地撞击着料峭的礁石。雾雹难得散去,即便散去也要留下些许的丝缕,轻抚漫掩,使普陀在“犹抱琵琶半遮面”间,更显出海天佛国的矜持与缥渺。难怪普陀山要成为名闻中外的观音菩萨道场了。舟山普陀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的中心寺院普济寺依灵鹫山麓而建,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古朴的石牌坊,坊下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石碑;与海印池相连的御碑亭,亭内竖立的雍正所书文六白玉碑;宽阔的菩萨影壁墙以及现存全…  相似文献   

20.
镇纸风情     
芸芸众生大凡都有其自己的生活天地。对靠拿笔杆子过生涯的人来说,其赖以生存的空间,就是那一间书房与一方书桌了。望着我那偌大的书桌,简直就是先进的现代科技与古老之传统文化的城乡结合部。喏,一旁立着朝夕相处的电脑、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日益受宠的写作工具,一旁躺着颇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