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20世纪散文诗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坷 《思想战线》2004,30(2):76-81
散文诗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它的文体特性长期被新诗人误解。散文诗几乎成为新诗初期的流行诗体,受到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散文诗给了新诗人过多的文体自由,不仅造成新诗人对"散文美"的过度追求,还助长了新诗诗体建设史中长期存在的文体自由与文体法则的极端对抗,是百年新诗无法建立起相对定型的诗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散文诗"这个术语作为这种抒情文体的体裁名称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许芹 《理论月刊》2003,(4):102-103
中国古代抒情诗创作经过了先秦两汉情景分离、情景拼合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阶段,即景物单纯只是概念的景物,还没有成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不复是借以比兴的了无生趣的概念意义的山水,而是浸润了诗人灵性的情感化的山水,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及至唐代,抒情诗创作进入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境界,自然山水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有情有性的自在物,是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歌创作最高意境,这其中盛唐山水抒情诗尤被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3.
黄微 《传承》2011,(16):81
那坡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壮族活化石"的那坡县黑衣壮是一个自称为"敏"的壮族族群,是大壮族文化的精髓。那坡的瑶、彝、苗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十分浓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和中越"两廊一圈"  相似文献   

4.
正春风和煦,相约壮族三月三。3月25日起,为期一个月的2019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在广西各地全面展开,赶歌圩、赏美景、尝美食、购特产,文化、旅游、体育、民俗、商贸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今年是广西确定"壮族三月三"为法定假期的第六年,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的第三年。每年的"壮族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创造的吗?——与西方学者K.Palmer Kaup等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10,25(2):100-105
美国学者K.Palmer Kaup曾于2000年出版《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一书,认为壮族原来既无共同文化和历史来源,亦无彼此间的认同,壮族纯粹是共产党的创造。此种观点在国内外影响甚广。新疆"7.5"事件发生后,"共产党创造民族"的观点又沉渣泛起,并以此为起点"反思"中国的民族政策。其实,这种观点是谬误的。文章从壮族历史事实出发,揭示壮族的认同意识,反驳"共产党创造壮族"及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鸿然 《今日民族》2005,(11):13-14
瑙尼是出生于云南并一直在云南工作的壮族诗人。瑙尼是笔名,壮语音译,即金星。诗人的本名是黄士鼎,1932年9月生于云南省富宁县一个壮族聚居的山寨,从小爱听壮族老歌手拉马骨胡吟唱壮族创世史诗,培养了对诗的兴趣。瑙尼在散文诗《关于我……》中描述过自己的家世和个性:祖父——有一柄画“符”用的双锋宝剑和一仓库道教的木板经书,因而在天高皇帝远的清朝版图上最偏僻的南方山乡,不觉中为后代升起一面“书香人家”的幡旗。父亲——不要宝剑和经书,也不要收租和典当。辛亥之风吹动了他年轻的心,竟干起推倒菩萨办学堂的事,给这个愚昧的死角燃起…  相似文献   

7.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在七夕时抒情长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  相似文献   

8.
王彪 《传承》2011,(1):20-21
在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朱德和陈毅,既同是创建人民武装力量、身经百战功业彪炳的军事家,又都是抒情言志发为心声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谢多勇 《桂海论丛》2005,(Z1):91-92
一、关于布洛陀 1.布洛陀与壮族社会. 布洛陀[pu5lo4to2]一词壮语含义的主流解释是:"布"即祖公,"洛"即通晓,"陀"即全部,字面意思是"无所不知的祖公".实际情况是布洛陀在壮族社会中至少承担着三个重要角色:壮民族的创世始祖、壮族麽教崇奉的男性智慧祖神、壮族神话传说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诗人汤松波的诗集《东方星座》为中国56个民族各写一首诗,构思和立意是独特的。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和隔膜,这一题材是极富挑战性的。一般地说,面对这种"泛政治化"的命题,很容易流入空疏、浮泛的政治抒情的窠臼,缺少诗美。《东方星座》避免了这类  相似文献   

11.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黄榆婷 《传承》2009,(14):164-165
壮族山歌是一种民族性、大众化的艺术,是千百年来壮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积淀,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人才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大众文化。它决不是少数人自己创作的带有个体风格的歌种。当它处于濒临失传的时期,能够拯救它的也应该是广大壮族群众。拯救、传承、创新、弘扬壮族山歌应采取"普及与提高、业余与专业、政府与民间"这样一种相互促进、上下配合、左右联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纪鹏抒情诗选》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系诗人1948-1999年半个多世纪的抒情短诗选萃。今年5月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50周年,本刊特选登诗集的《再访巴基斯坦诗草》中的3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壮剧: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部、中部,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和广南、海南省临高县、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一带,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富有民族色彩,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壮剧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另亦包括壮族师公、壮族未伦),因此有“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之称。南路壮剧以“平板”为基调,曲势高亢、粗犷、雄劲,类近板腔的联体曲牌,源于靖西、德保等县。北路壮剧以“正调”为基调,委婉轻柔,抒情如歌,富于魅力,为单腔曲牌,源于田林、西林、隆林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  相似文献   

15.
壮族山歌是一种民族性、大众化的艺术,是千百年来壮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积淀,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人才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大众文化.它决不是少数人自己创作的带有个体风格的歌种.当它处于濒临失传的时期,能够拯救它的也应该是广大壮族群众.拯救、传承、创新、弘扬壮族山歌应采取"普及与提高、业余与专业、政府与民间"这样一种相互促进、上下配合、左右联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否定     
冯至,一个被鲁迅称作“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十四行诗集》是中国现代主义沉思诗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学之"真"的创作追求,写实叙事小说以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为目标,抒情小说则以表现主观世界的"真实性"为己任.本文从抒情小说自诞生起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和作家创作时所采取的独特视角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抒情小说在内容和视角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于写实小说的一种真实性,并指出抒情小说内容上对"真自我"、"真性情"的抒写和叙事上所采用的"回忆"视角,不仅是形成抒情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创作主体建构抒情小说文学价值的独特、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庚简介1950年生于北京,现任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终身教授,画家。早期研究宋元绘画,提出宋元绘画同源异志的观点。后来转向明清绘画的研究,提出文人画是"概念的享受"等观点。李庚的作品可分为四期。早期为写实主义、抒情派;中期为表现主义、浪漫派及抽象主义:之后为古典日十期、超越派;最近被美术界及评论家誉为澄怀派,有"透明水墨的诗人"、"墨的呼唤者"之称。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9)
正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广西农历三月初三,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2014年3月13日,广西将"壮族三月三"设为公众假日,旨在通过这一民族传统节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3月24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广西创新2020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  相似文献   

20.
壮乡铜鼓     
龙符 《今日民族》2003,(5):44-45
铜鼓,壮语称为"音东".壮族的铜鼓,既是乐器,也是礼器,又是法器.古代战争敲铜鼓宣战、助战;祭祀时敲铜鼓,以示祀礼;节典要敲铜鼓,丧葬要敲铜鼓,开春播种时,亦要敲铜鼓.壮族把铜鼓当重器、宝器、神器崇拜,世代传承.可以说,壮族铜鼓,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