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缕阳光     
初识朱维究老师,在1983年秋季。我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分在宪法教研室做秘书。当时宪法教研室叫国家法教研室,分中国宪法.外国宪法和行政法三个学科组。教研室主任是廉希圣老师,支部书记是杨达老师。中国宪法组人最多,除廉、杨外,还有许清老师、黄方敬老师、丁树芳老师,以及早我一年分来的王永志兄。外国宪法组人较少,有孙丙珠老师和熊宗域老师,还有与我同年分来的沈红同学。  相似文献   

2.
教师节抒怀     
谢观荣 《前进》2014,(10):62-63
此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做过老师,此生最庆幸的是有很多永远无法忘却的恩师。从刚入学时老师的循循善诱,到慢慢成长过程中老师的苦口婆心,及至犯错时老师的不离不弃,到拿不定主意时老师的语重心长,再到快毕业时老师的一句"人生珍重",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心目中老师的形象,他们曾经的教诲,使我一生都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玉老师     
我想起中学一位语文老师。 小时,我们家住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校园内。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班上的语文老师生小孩,学校安排了一位教高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班上的同学都有些紧张,怕新来的老师管教严格,要求大家全文背诵古文、诗词或是每周交一篇作文这类的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新来的语文老师竟然是我的老邻居玉老师。玉老师和我家从小就在一个院子里,他平时话很少,  相似文献   

4.
正星期三,清晨七点半,十字路口的公交站。这是我与杨铁梅老师约定的地点,也是她今天送教的起点。每周这个时候,杨老师总会从这里出发,开始她为脑瘫孩子送教上门的一天。送教上门,对我而言有些新鲜,但对杨老师来说却早已成为她的生活,因为从2005年起,杨老师已经送教了8年。8年里,杨老师教过的孩子在不断更换,但杨老师的送教路却始终没有中断。通过这条路,杨老师走进了一个又一个脑瘫孩子的家庭,感受了他们的甘苦,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一谈到考试 ,人们就会想到是老师考学生 ,老师来给学生打分。如果反过来 ,让老师成为考评的对象 ,请学生给老师打分 ,情形又会如何呢?一些美国教育学家对中学生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 ,结果表明 ,美国中学老师的得分并不高。一项调查显示 ,有50 %的学生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是改进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途径。当采用5分制来打分时 ,只有14 %的学生给老师打5分 ,55 %的学生给老师打4分 ,另外30 %的学生给老师的打分在3分或3分以下。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没有能够使课程…  相似文献   

6.
正在第32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对教师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做一名好老师当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让更多的学生都有遇到好老师的幸运。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呢?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书教得好的是好老师,人育得好的是好老师,书教得好且人育得好的则更是好老师。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都喜欢漂亮的语文老师,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什么道理说不清,见到林莘老师的一刹那,记者才突然明白,因为孩子们把语文老师看成是美丽语言、动人故事和生命灵气的化身。他们希望从漂亮的语文老师身上找到漂亮的人生。林莘老师确实很漂亮,无论是长相、身材还是衣着,都透着孩子们喜欢的符号。她的声音很好听,清脆、亲切,有着温柔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8.
徐翼 《人民公安》2014,(22):1-1
<正>C老师是H市某师范学院的现代汉语老师。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已是市级优秀教师,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两个人,另一位已年过五旬。当年的师范老师除了教文化课,吹拉弹唱都得会一点。C老师会拉手风琴、吹小号。为了多掌握业务技能,他又拜了一位有海外关系的钢琴老师学艺。天有不测风云。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夏天,都有许多人为子女升学而焦虑。焦虑的原因,是害怕孩子上不了一个好学校。好的标准,主要是指升学率;至于老师如何,则往往退居其次,或根本不容考虑。其实,老师的人品或者说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比如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就遇上了几位很好的老师,如果没有这几位老师,他可能不会有后来的成就。较早的一位好老师是后来在学  相似文献   

10.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1.
正老师一家人的饭桌上,仅有米饭、咸菜和一小碗清汤……他弄明白了,老师和丈夫为让他学一技之长,每月仅有50元生活费!他坚决要退学打工挣钱给老师买肉吃!可当老师说"你退学了用什么本事给老师挣钱卖肉吃"时,他又开始拼命学习本领……他叫张玉鑫。不幸的是,他3岁时被河水冲走,6岁时被牲口踢伤眼睛,左眼球摘除,右眼仅余0.08的视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刚调入我校的女教师,每当学生遇见她说“老师好”时,这位教师不仅很有礼貌地向学生点头微笑,而且回敬一句 “你好”。当这位教师说完“你好”后,我发现刚才说“老师好”的学生喜不自胜,那表情似乎在说:“老师对我挺有礼貌呢!”每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总使我思忖良久,浮想联翩:是啊,在平时学生见了老师总是“老师好、老师好” 的,而我们的老师又有几个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0,(18)
正王晓波老师走了。自得知王老师重病后,我就计划下次回台湾探亲时一定要去拜访王老师,不成想,噩耗传来,计划成了终生遗憾,感慨之余,我不禁想起了一些与王老师的往事……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次我是受命参与接待王老师率领的台湾史研究会学术交流访问团(简称"台史会团")。行程的第一站是厦门,  相似文献   

14.
<正>法律一系注重课程建设,注重科研交流活动。近日,由法律一系主办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座谈会"在系一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法律一系第二教研室主任陆岳松主持,全体教研室老师参加,第三教研室张文胜老师、学生处褚利民老师以及警察系宋志洁老师应邀参加座谈。座谈会首先由陆岳松老师作主题发言,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立法背景谈起,阐述了两大方面此次修改的内容及特点。一是新民事诉讼法创建五项新的诉讼制度:包括  相似文献   

15.
近日,捧读王晓春老师著作《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书中一个个经典案例及王老师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的精辟点评和剖析,真是让人受益匪浅。掩卷沉思,每一个案例都蕴含着王老师厚实的教育功底,每一个案例都闪烁着王老师深邃的教育智慧。读罢此书,不禁使我想起了此前看到的几则报道:  相似文献   

16.
秦友莲 《政协天地》2011,(Z1):38-39
孩子们都喜欢漂亮的语文老师,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什么道理说不清,见到林莘老师的一刹那,记者才突然明白,因为孩子们把语文老师看成是美丽语言、动人故事和生命灵气的化身。他们希望从漂亮的语文老师身上找到漂亮的人生。林莘老师确实很漂亮,无论是长相、身材还是衣着,都透着孩子们喜欢的符号。她的声音很好听,清脆、亲切,有着温柔的穿透力。在小学语文界里,林莘和她的"林莘名师工作室"早已  相似文献   

17.
赵娜 《青年探索》2003,(4):48-48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 (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钟才能再次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拔动腕上  相似文献   

18.
师傅与徒弟     
青舟 《民主与法制》2020,(15):64-6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很多技能的学习,都要靠老师的引导。和老师日常相处中,自热会发自内心的尊敬。实际上,老师也对学生有着感情。而那种感情,也许只有真的当了老师,才能体会得到……这几天出差,因为路途遥远,我和刚招录的律师助理小徐轮流开车,还有两位同事也一道搭乘我的车。  相似文献   

19.
潘家永 《楚天主人》2011,(12):32-32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读初一,很顽皮,经常被老师批评。一天上语文课时,孩子在教室内做鬼脸、搞小动作,惹得同学们满堂大笑。老师批评他,他竟然和老师顶嘴,老师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教室。孩子上课捣乱固然不对,可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老师不应该把他赶出教室。请问,老师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读者栾秀燕栾秀燕同志: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享受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上小学,他的班主任老师长得很清秀,也会打扮,有孩子缘,孩子老喜欢将老师挂在嘴边。一次我晚接孩子,急匆匆跑进校门,看见孩子和老师正面对面地比赛跳绳呢,孩子没大没小地冲她吆喝着,两人跳得满脸通红,呼哧带喘,很较真的样子。等他们跳完了,我才有机会插话,我说您真好,还陪孩子玩,这么晚了,真不好意思。老师却说,哪里是陪他啊,是我自己也想玩。看见孩子和老师无所顾忌的样子,就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我想老师是真的爱孩子,她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起,成为伙伴。老师享受着这份属于她的生活,更享受着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问,快乐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