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禄忠 《今日浙江》2008,(20):34-3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欠发达乡镇的“三农”问题,不仅是欠发达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也是难中之难的问题,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跟上全省奔小康步伐,具体要在以下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范堆相 《前进》2003,(10):10-11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经济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更加扎实地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的基本途径,也是入世以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这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最为直接的有效途径。我省种植业结构中,粮经比例大致为7∶3,作为一个非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比例甚至大大高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过…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的取向在于提高国民的福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而核心是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要解决农民问题,唯一的出路是继续深化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体制,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逐步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4.
王利 《江西政报》2006,(23):46-47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非常重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彭泽县是一个具有传统农业优势的县,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以更强的责任感关注农村,更多的精力关心农业,更深的感情关爱农民,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要做好“一个主攻,二个狠抓,三个加快,四个推进”。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重大难题。在农业社会里,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也就比较好地解决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因此,许多贤能的封建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进行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但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一直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并未工业化的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没有真正解决,而“三农”问题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6.
郭正祥 《西部社会》2003,(5):21-21,24
“黑田”在农村带有普遍性,引发的问题也比较多。如何解决,值得关注。中共银川市委副秘书长郭正祥写的这篇调查报告,介绍了贺兰县常信乡解决渠道承包中的“黑田”问题的做法。中共银川市委副书记曹服业看过此文后批示:这篇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且普遍存在的问题。贺兰县常信乡的解决办法也是好的,值得仿效。在时间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的基本思路陈慕华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首先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9,(5):6-8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最近在全国发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并督促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采取一切有效的监督方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第一位.常委会一班人总是带着深厚的感情,下基层、访农户、听民声、征民意,哪怕是寒风、哪怕是雨水,也阻挡不住常委会组成人员情系“三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1.
杜烨 《今日上海》2014,(11):30-31
崇明是上海的农业大县,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多、农民还不够富裕,这是崇明“三农”当下的最大实际。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探索“购买服务”等办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摆在崇明农业发展路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韩俊 《政策》2005,(2):8-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论断,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廖进 《人民政坛》2014,(8):22-23
<正>龙岩,这块神奇的红土地,青山连绵,河流纵横。作为闽西山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龙岩发展的关键。龙岩市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对"三农"工作的监督力度,保障和促进了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闽西这片红土地的农村建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4,(5):18-19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重中之重的中心是农民增收。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愈拉愈大一直是个令人心痛而又无奈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杨白英 《群众》2008,(12):66-6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作为基层党的组织部门,我们应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整体水平,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以新的探索和实践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是中国诸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只有一条,即走农业现代工业化的道路。那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机关动态》2002,(2):29-29
经济学家樊纲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农业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使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为支持这一论证,他针对目前一些想在与农业有关的范围内做文章,以求解决根本问题的认识,进行了认真剖析:  相似文献   

19.
张晓峰 《前进》2013,(4):31-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地发展现状,本文就欠发达地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行 《现代领导》2014,(6):55-55
我们下基层时.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农业税取消了,“三提五统”没有了.乡镇干部没有必要驻村了。正当以整风精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群众有那么多事需要解决,他的话让我们感到震惊。面上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触及到思想深处的时候,解决起来就比较难了.这就是要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深水区”问题.如何趟过这一“深水区”呢?进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排查.真正把问题找出来。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逐家逐户走访.耐心地听取意见,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全面:要注意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创造让群众想说、敢说、会说的环境,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实在;要放下架子,拿出诚恳的态度,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心贴心.群众的心里话说出来了,问题也就真正找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