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整,壮族,36岁,中共党员,现任百色市平果县民政局局长(原任平果县金沙乡党委书记)。2002年被原百色地委、行署评为"百色地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异地安置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百色市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赵秀华 《传承》2013,(12):20-21
赵世同(1899-1977),壮族,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旧人,壮族,1926年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赵世同和中共右江下游党委主要领导人黄松坚等转战右江下游地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转战滇桂黔边,直到广西解放,红旗在右江地区不倒。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百色地委委员、百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6):I0003-I0003
平果铝业公司座落在百色革命老区平果县境内,是中铝公司所属的大型铝冶炼企业。  相似文献   

4.
恰在中国-东盟合作走过三年、渐入佳境之际,我们走进了广西百色革命老区,来到了有着“南国铝都”誉称的平果县……核心产业:铝工业一枝独秀平果县处于广西首府南宁和桂西中心城市百色市之间,西距南宁108公里。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地级百色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百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老区百色从此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一个富裕、幸福、魅力、生态、和谐的百色(简称“五个百色”)在祖国南稿迅速崛起。“红色福地”、“壮族圣地”、“南国铝都”……广西百色拥有越来越多的新称号。  相似文献   

6.
韦蒙  潘玉曼 《当代广西》2010,(11):20-21
平果县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右江河畔,辖8镇4乡.总人口50万人,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作为百色的东大门,平果是承接并发挥南宁中心城市向桂西山区经济辐射与吸引的“二传手”,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镇,滇、黔、桂三省区的交通要冲,桂西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  相似文献   

7.
蒋德楠 《当代广西》2009,(17):39-39
今年以来,平果县按照百色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互动,先锋同行”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新机制,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组织县农业局党总支部和太平镇新圩村党委、袍烈村党委开展“机关+村+产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的结对共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苏祖纯 《当代广西》2005,(22):20-21
自治区党委、政府2003年作出重大决策:把百色建设成为以铝工业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百色建成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这一决策极大振奋着百色老区广大干部群众, 激活了百色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超常规发展的创新思维,构建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的思路应运而生。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 就是在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这个右江流域的三角地带,通  相似文献   

9.
刘正东 《当代广西》2008,(24):36-37
百色以百色起义而闻名,邓小平同志25岁时在这里建立的历史丰碑,使这里成为世人景仰的地方;百色还是广西壮民族成分比例最高的市,全市385万人,壮族就占总人口的80%;百色又是南国边疆,360公里的边境线上,镌刻着大半个世纪保家卫国的历史。这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地区,如今正在崛起一座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南疆铝都”正傲然屹立在祖国西南边陲。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1,(13):60-60
6月25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平果·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红色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平果县三层岗革命遗址举行。 平果红色体验活动的推出,将成为贯通南宁和百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百色红色旅游精品的延伸。同时,“平果·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的开发填补了广西西部地区实地体验类红色旅游的空白,拓宽了广西红色旅游产品内涵。图为“重走小平路”活动的“一岗会”景点。  相似文献   

11.
钟振 《当代广西》2011,(20):19-19
平果嘹歌以其久远性、民族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流传于以广西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中游地区,是以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为背景,缘事而发,有感而歌,众口传唱的以五言四句的山歌形式汇成的体系,被誉为"壮乡天籁"。2005年,经过搜集整理散落民间以古壮字记录的原始歌本,  相似文献   

12.
作为百色老区各族人民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广西首台大型壮族歌剧——《壮锦》8月31日下午在南宁明园饭店举行试唱汇报会,博得有关专家及观众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江之澜 《文明大观》2003,(12):24-25
革命老区百色一位学习优异的壮族少女,突患重病,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和信息闭塞,久治不愈,并且日益严重,卧床不起。在这个生命承受折磨的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群青年志愿者和热心人通过网络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14.
赵秀华 《传承》2013,(10):20-21
赵世同(1899-1977),壮族,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旧人,壮族,1926年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赵世同和中共右江下游党委主要领导人黄松坚等转战右江下游地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转战滇桂黔边,直到广西解放,红旗在右江地区不倒。  相似文献   

15.
韦诚 《当代广西》2007,(3):41-41
陈洪涛,1904年出生在东兰县武篆旧州村一个贫苦的壮族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百色起义时,陈洪涛当选为  相似文献   

16.
潘俊儒 《当代广西》2012,(20):43-43
在平果县同老乡享利村电元屯,58岁的壮族农妇黄美金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丧失劳动能力的丈夫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迈老婆婆,用爱心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被群众称赞为壮乡老区最贤惠  相似文献   

17.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18.
蒙云龙 《传承》2013,(7):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壮族歌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壮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从歌圩发展的历程来看,歌圩经历了乐神祈福和依歌择配两个重要的阶段。在现代化背景下,歌圩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具有整合壮族社会的作用,对于构建壮族社会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蒙云龙 《传承》2013,(5):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