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安徽小岗村民冒死搞起大包干,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由此翻开了第一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逐步进行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已经见效了,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农村改革给予极高的评价! 到2008年,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来,有许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回味。30年后,会有更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2.
小岗村     
贾琼 《小康》2019,(13)
正(图1)历史意义大包干纪念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包括展览室、报告厅、门厅、餐厅和相关辅助设施。展览馆共分溯源、抉择、巨变、崛起、关爱等五大部分,全面介绍了大包干发生、发展的历程。图为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外景。(图2)文化舞台小岗村村党委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总书记来到小岗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人来说,1998年9月22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被写入历史的,正如小岗村人在20年前的那个冬夜,18户农民约定搞包干到户被载入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一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  相似文献   

4.
马顺龙  沈翀 《半月谈》2004,(15):19-20
一个本来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因26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  相似文献   

5.
19年前,常山县五星村第5生产队队长刘明荣,抱着“枪毙劳改我一人,只要村里人能活下去”的决心,把队里的田分包到了户。这一分,使五里村成了——  相似文献   

6.
张志 《小康》2006,(10):62-64
2006年,以率先实行“大包干”闻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又尝试着走“集体化”的道路,但这“试水”之路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18户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他们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严俊昌是当时小岗生产队的队长,他出于求生本能做下的决断,震惊高层,并终获认可。"中国改革第一村"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8.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18户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他们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严俊昌是当时小岗生产队的队长,他出于求生本能做下的决断,震惊高层,并终获认可。“中国改革第一村”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9.
廖小兵  姜毅 《今日浙江》2008,(23):107-109
五里村,常山县招贤镇的一个普通小山村,位于常山江北岸,距县城20公里,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讨饭村”,村中80%的农户的家里都有人外出讨饭,以维持一家的生计,  相似文献   

10.
抉择     
一阵急促的车铃声,又一次打动了小张已久不平静的心。正在值班的他与往常一样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叠厚厚的邮件,怀着急切的心情扫视着,希望能得到她“回心转意”的音讯,虽然他们已决定分手了。 突然,一封信上那熟悉的字样映入眼帘,他向同班人交代了几句便急忙跑进宿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拆开了盼望已久的来信。  相似文献   

11.
抉择     
今天是《人民公安》杂志创刊50周年的大喜日子。对这份刊物,我是情有独钟的。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说准确些,是1986年的7月份,我从陕南的紫阳乘火车欲到安康铁路分局人事科,看我调分局宣传部或调铁路运输法院的事儿“落实”得怎么样了。谁知就在那天的车上,我遇到一位四川的老公安,约50多岁,两鬓已经斑白。仅几句话的搭讪,我们就似乎很熟了。当我看到他将自己刚刚浏览了的那本《人民公安》杂志放进提包里,我便跟他讲,能否让我翻阅一下?他犹豫了一下说,你能否给我看一下你的工作证件。我说可以,便从上衣口袋掏给…  相似文献   

12.
抉择     
漂流南粤都市 ,我选择了做保安 ,身着蓝色的服装 ,扛着神圣的盾牌 ,我又仿佛回到了少年梦里的时光。两年过去了 ,我依然还是保安 ,尽管我有很多机会改行 ,正义感和责任感却驱使我延续少年的梦。特别是一年前我在一家酒店做保安 ,面临一场危急时的抉择 ,更令我今生无悔。九八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南粤 ,饮食服务行业首当其冲 ,本人工作所在的酒店由于生意清淡 ,入不敷出 ,员工工资被一拖再拖 ,员工忍无可忍 ,群起罢工。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 ,工友们拿着铁棍、石块围住总经理办公室追讨所欠工资 ,总经理却电令保安人员用“武力镇压”。众多保安人员…  相似文献   

13.
抉择     
佐人 《现代领导》2010,(11):1-1
用酣畅淋漓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形形色色腐败分子的卑劣行径;如锐利无比的利刃为我们解剖了一个大型国企垮台的真实内情;  相似文献   

14.
抉择     
阿愚 《中国减灾》2011,(2X):45-45
<正>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15.
抉择     
得罪了,父亲。当我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笔尖自觉地在纸上流出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正小岗"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起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一个村庄的位置可以有多高?安徽,小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标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红手印,  相似文献   

17.
“小岗村”这个名字,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978年,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风险,在一纸包干到产的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在国内率先把土地经营权承包到户,实行大包干。后来在全国广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18.
小岗村:改革路上不歇脚白礼华,王青提到小岗村,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心生感激和敬佩之情。因为这里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而改革使得亿万中国人获益。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历史名城凤阳县以东40公里处。走进这个村庄,迎面是一道高大壮观的牌楼,上书“凤阳县小岗村”6个大...  相似文献   

19.
25年前,安徽凤阳小岗 村的18位农民在一张契约上 摁了红手印,这一举动最终 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从农 村开始的改革。25年之后以 敢为人先出名的小岗村,却 在今天陷入了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小岗村正为形象工程所累,村委会得不偿失,靠赔本赚吆喝,这已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30年前,中国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起步。30年后,当中国改革与开放目光再一次投向农村,小岗村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