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团结统一是一个历史的命题。毛泽东同志一贯把党的团结统一看作是战胜敌人的“无价之宝”,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党的团结统一更是一个现实的命题,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一靠理想,二...  相似文献   

2.
我们平时常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这说明团结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团结是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讲团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加强团结,“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与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善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团结,是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战时期就指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②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对党的团结作了精辟的论述:“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今天,重温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对…  相似文献   

4.
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认识实现这一原则对于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密切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相对于民族压迫、民族分裂和几个强大民族  相似文献   

5.
团结在班子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搞好班子建设的生命线,也是一个随时都要注意解决好的问题。从实践来看,搞好班子团结,要讲两句话,一是讲原则。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二是讲感情。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党的团结,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是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如何搞好班子的团结,保持一班人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我个人在实践中体会,要着重把握六个环节:1、共同的事业和目标.是搞好班子团结的基础。从班子建设的实践来看,共同的事业、理想和部队建设的目标,在班子里会产生很强…  相似文献   

6.
“原则上不准突破指标,原则上不再办理,原则上就这么定了……”。生活中,“原则上”一词的出现率和使用率颇高。原则是指政策、规定,是办事的硬杠杆。所谓的“原则上”,也就是说必须要以原则为基准,违背政策、违反规定的事就不能干,不能办。可如今的“原则上”似乎有了另外一种注解。即:原则是“死板”的,可实际操作时仍然有灵活性,就算是规定不能办的事,也可酌情解决。正因如此,“原则上”为少数人提供了违规违纪的一个广阔空间,他们将原则变成了“变形金刚”,随着亲情、友情、私情任意变形。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我们党和政府解决香港等问题的伟大决策,在圆满解决香港问题等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香港归期的临近,这一构想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了深入探讨和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决策思想和决策艺术,本文拟就邓小平同志提出这一构想所体现出的领导决策的实践性原则作初步考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国两制”的提出“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1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实践性。这就说明邓小平同志在提出这一构想的过程中坚…  相似文献   

8.
加强团结和统一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毛垠团结和统一是领导班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当前在面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目前,共同富裕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个人收入悬殊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一、社会主义制度使共同富裕具备了从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可能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的第二个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他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就是说,要保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关键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长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这是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乃至全国十几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那么,如何坚持这个重要原则呢?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工作已连续开展了三年,并取得了~定的成效,为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贡献。但就这一工作本身而言,其主、客体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疲沓、厌烦和逆反心理。有的干部说:“反腐败工作是年年一个样,三年不变样”,一次动员、二次检查(民主生活)、三项任务、四场教育、几个不准”;纪检监察机关的同志也有过度紧张感、疲劳感。如果这样下去,反腐败这一“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就可能消退,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复失。因此,反腐败工作如何深化减为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必须强化“系统工程”意识,形成齐…  相似文献   

12.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是加强党的团结 ,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地思考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在关系 ,解决党内部分同志“不敢批评”、“不会批评”甚至“厌恶批评”等各种心理障碍 ,对于我们搞好“三讲”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思考之一 :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要正确认识“经常性”与“适度性”的辩证关系 ,坚持两条基本原则。在党内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是共产党生气勃勃、坚强有力和有信心的表现。批评与自我…  相似文献   

13.
提倡思想改造,是我党我军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理论和实践。在建国初期,党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帮助他们学习马列主义,划清敌我界限,清除头脑中的旧思想,逐步改造世界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有些单位由于要求过高过急,方法简单,也产生一些副作用,伤害了一些同志。随着以后党内“左”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尤其在十年内乱时期,“改造”一词成了“整人”的同义词,“打人”的大棒子。一些同志听到“改造”就心有余悸,这  相似文献   

14.
年逾八旬的欧阳文同志身材魁梧,文质彬彬,喜好赋诗填词,眉宇间显露出谦和儒雅的风度。如果不是有人介绍,绝想不到他是1930年参加红军,曾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将军。最近,我们去拜访欧阳文同志,谈起同志间的友谊,他以略带湘音的普通话感慨地说:“战争年代,同志间亲如兄弟,不管行军、作战、负伤挂彩、军事训练,大家处处互相关心和帮助,点点滴滴都倾注了深厚的阶级情谊。为什么?因为同志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思忖片刻,他接着说:“我长期做政治工作,体会到建立同志间的真正友谊,增进革命团结,是党的传统作风,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今,它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与苏共革新的教训姜跃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列宁的重要建党原则之一。历史经验证明,坚持这一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就得以团结、巩固,就能成为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统一整体。反之,削弱或放弃这一原则,就会使党走向四分五裂,甚至上演亡党亡国的悲剧。苏联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加强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马永骋(一)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坚持原则,严守纪律,维护大局,加强团结的模范。”这里提出了坚持原则与加强团结的问题,这是。前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讲团结有两种,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原...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些同志对“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进入政治生活领域”的命题提出质疑,主张商品交换原则应当进入政治生活领域。他们认为“商品交换原则必然要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所以“防止进入”的提法不科学;他们还认为“商品交换原则体现的是平等、自由的原则,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反对封建等级和特权”,“不可能设想,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平等、自由的原则,而在政治领域实行集权的原则”。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在经济领域中实行这一原则,在政治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完成“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首要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胡军 《理论视野》2003,(3):43-44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率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在西柏坡提出的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做到“两个务必”。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执政意识,自觉加强执政党建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祝彦 《理论视野》2013,(10):51-55
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与英明指挥 周恩来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时,认为一个重要因素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好”,邓小平也认为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有一个“好的党中央”。这个团结坚强的党中央形成于党的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