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人民服务,最伟大、最光荣、最神圣,这是毛泽东人民性中的价值观。毛泽东具有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和坚韧性的品德,人民性排在第一位。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写得最多的两个字是"人民"。毛泽东最有影响力也最能反映他品德的题词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人民性是价值观、历史观、方法论的统一。为人民服务,最伟大、最光荣、最神圣,这是毛泽东人民性中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形成过程的人民性""本质内涵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和"评价主体的人民性"。人民的幸福指数、满意程度是评价中国梦的现实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蔡俊 《党建》2013,(10):29-30
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人民性是个整体性的概念,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是指单独的某个阶层、群体或者具体的人。"化大众"和"大众化",是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催动着社会欣欣向荣、吐故纳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理想蓝图,也是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的精神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把中国梦描绘成世界梦,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战略的格局与智慧。"中国梦外交"的战略格局主要体现为稳固传统盟友、改善中美关系、夯实周边友谊;发展智慧主要体现为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生存智慧主要体现为利他利己、和谐共生,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底线思维、坚守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一重要论述,澄清了人们在党性和人民性关系上的模糊认识,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内在规律,表明了在新形势下新的舆论格局和党的一贯主张,这对凝聚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意志,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心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党性和人民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的生命力源于党  相似文献   

6.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原则,根本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陈雄  吕立志 《党建》2019,(12):24-2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唯物史观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行动准则。新时代,准确理解和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的基础和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  相似文献   

8.
一谈宣传纪律,总会有人说:"文责自负"嘛!此话常听,却始终不曾在意。但是,因为以办刊为业,又总遇到这个问题。看来,此说是否可以作为编辑原则,确有讨论清楚的必要。经过思考,形成了一点粗浅的看法,写出来向同行们请教。一、"文责自负"说与为人民负责相矛盾,所以从原则上就是行不通的。是不是这样,首先先弄清什么是为人民负责。在我国,所有报刊都承认应该为人民负责,然而却常有党性和人民性之争。其实这两者是一致的。报刊的人民性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为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斗争的原则性。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共产党的党性就是人民性,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报刊坚持党性原则就是为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9.
赵乃政 《新长征》2014,(1):11-11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重申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为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方向。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报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也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张琴 《求实》2017,(2):14-25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不断推进管党治党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思想,并且始终将其贯穿在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人民性意蕴具体表现为: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对人民高度负责;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突出制度建设地位,保障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着眼于建立平等的新型外交关系,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总结近代中外关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战略,并积极付诸实践。"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确保了新生政权的安全与巩固,开创了中国外交新格局。毛泽东个人对于"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基本肯定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一边倒"外交战略确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符合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军事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军事外交战略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的"一边倒"战略到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战略,到十八大后全面推进,展现大国风范的转变。新中国军事外交战略逐步发展成熟,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源自于对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回应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制定了内外发展的中国方案。"人民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理论品格,它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宗旨,规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梦想,架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人民路径。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形成过程的人民性""本质内涵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和"评价主体的人民性"。人民的幸福指数、满意程度是评价中国梦的现实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中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和回应人民群众的意愿、意志和需要。人民性丰富和拓深了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本质的研究。人民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科学性、主导性、实践性辩证统一,协同创新。人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兜底维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人民性来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不论是7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明确指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还是今天强调的"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人民性作为不变的命题,与文艺事业相伴而行。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如何"为人民"?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作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的提出推动了中国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在 全球化背景下,多边外交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认知等方面,为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战略保 障,构筑了系统化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具有丰富的人民性意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两个主体”和人与自然“两个尺度”的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人民性的立论基础,绿色发展理念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价值逻辑、保障人民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趋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三个方面凸显了其人民性意蕴。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坚定人民性和人类性相统一的价值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三个统一”的价值标准,增强人民对绿色发展的价值认同以及加强绿色制度建设,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人民性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阐述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人民实践、捍卫人民利益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民性贯通其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从历史上看,无产阶级革命由弱到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民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走坚持人民立场、在满足人民要求中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絜矩之道。从政党方面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要把握和反映人民要求、带领人民实现自身根本利益,而脱离人民群众、背离人民立场必然会导致失败。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看,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性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之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开辟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两种不同的政党比较看,只有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是相统一的。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看,我们党的宗旨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始终是相统一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推向新高度。新时代把党性和人民性统筹好统一好,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也要摆正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既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要加强人民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