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走进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市井安乐,古树绵绵,千株古银杏迎风舒展,生机勃勃。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让妥乐村名声在外。2014年,这里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因保护和发展良好,被列入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同年还获得"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这方水土养人,生活有滋有味!"在春日的暖阳下,村庄也愈发温润美丽。  相似文献   

2.
正宽甸满族自治县硼海镇三道湾村距县城17.5公里,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9亩,森林面积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7%,一条21公里长的河流从大山深处蜿蜒而出,优质的自然环境使三道湾村成为一座天然大氧吧。每到金秋季节,前来观赏枫叶的游客络绎不绝。多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规划,带领全村人走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之路。三道湾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辽宁省卫生村"等称号,村党支部荣获"丹东市五星党支部"称号。  相似文献   

3.
谢巍娥 《当代贵州》2020,(17):40-41
从2009年至今,贵州有35个村落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怎样建设生态乡村,打造美丽家园?尽管每个村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近日,记者走进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
<正>神奇秀美的梵净山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河畔,坐落着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位于梵净山麓、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距梵净山10公里,距县城5公里,有近600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村里至今仍保留着独有的土家族风情,保留着"赶年"、"过社"、"女儿会"等传统习俗,"傩堂戏"、"金钱杆"、"摆手舞"、"伴嫁歌"、"拦门礼"等土家歌舞和沿袭至今的土法造纸术。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是省政府第一批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  相似文献   

5.
《理论导报》2013,(9):F0003-F0003
天宝古村位于天宝乡集镇,是墨庄刘氏聚居地。天宝古村自2008年10月始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殊荣,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一、悠久的历史文明天宝古村自三国时期至唐代,前后作为古宜丰县县城的历史达250年之久,所以又称"古宜丰治"。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如船形,村后有原生态的辛山(峦林山)自然环境相衬,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小溪环抱,形成弯山绕城的护城河;河岸生长着茂盛的小山竹林,形成了环绕古村的竹城墙,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遗址。古村格局原有3街6市、6座城门、13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内八景:文溪玉带、宜阳彩虹、淡田围竹、汴河采莲、六门晨鼓、三街夜市、南塘钓月、北楼望烟;外八景:古寨旗尖、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8):10-10
宁夏建成民俗文化第一村——六盘人家 目前,记者从隆德县了解到,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客观展示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发掘民间文化艺术瑰宝,隆德县依托全国书法第一县的优势,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了我区民俗文化第一村——六盘人家。该民俗文化村建于六盘山脚下的杨家店,民俗村西临隆德县城,东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相似文献   

7.
正美丽乡村是多彩贵州的组成。"治脏、治乱、治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赤水市凯旋村和民族村作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乡村环境如何"美丽蜕变",村民还有哪些"美丽烦恼"和"美好期盼",环境整治有哪些实用有效的高招?记者深入这两个"国字号"生态示范村,求解答案。  相似文献   

8.
<正>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之称的石阡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令人瞩目。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禀赋,让"醉美石阡"声名远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万寿宫、府文庙;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夜郎古温泉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省100个重点景区——佛顶山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鸳鸯湖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寨楼上民族民居风景区、六合文化尧上民族文化风情景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尧上仡佬族文化村;全省100个重点景区温泉健康养生城……区位独特、生态良好,拥有历史文化、温泉  相似文献   

9.
正霜降的前一天,已是深秋。天气渐冷,我们靠什么温暖前行?这一天,新迁址沈阳的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沈阳地区的党员干部来到凤城市大梨树村开展党日活动,向老支书毛丰美学习,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朝圣。毛丰美带领大梨树村人民三十年风雨无阻苦干、实干、巧干,干出一片新天地,让大梨树村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单位"和"中国美丽乡村",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幸福村庄等荣  相似文献   

10.
石阡,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楼上古寨,有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佛顶山,有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的尧上民族文化村,有世界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阅不尽的山川风情,让无数中外游客流连于此不舍离去。  相似文献   

11.
"清官村"宅第,不仅是建筑文化智慧,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建筑中的反映。"清官村"宅第文化的正能量主要体现在凝聚清廉,经世致用,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和谐。学术界应该增强彰显古村落文化社会责任,激发古村落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之心,要更加重视"清官村"宅第保护,释放"清官村"宅第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铁岭县新台子镇八里庄村党总支结合人文历史、区位优势,确立了"共建生态美丽八里、同创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思路,党群共绘美丽乡村"同心圆",共绣美丽乡村"锦绣图"。该村荣获"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坚持文化聚魂,党建聚力,  相似文献   

13.
恩建国 《共产党人》2013,(15):50-51
正近年来,贺兰县切实实施"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功能日趋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全县逐步形成,全县文化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自治区首批文化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30):8
贵州看点[新举措]推进民族地区"双500乡镇、村"发展10月25日,贵州省扶贫办与省民委在贵阳签署《"十二五"时期联合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表明,2011年到2015年,省扶贫办和省民委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整合资源,通过对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事项上的扶持,为"全省民族地区500个贫困乡镇"和"全省50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的发展提供支持。(来源:《贵州日报》)  相似文献   

15.
黄南州尖扎县昂拉乡有个德吉村,德吉,藏语“幸福”的意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徳吉,也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实干作为的奋进历程。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德吉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等称号,成为全省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被誉为“青海小三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南州坚持将德吉村进行高点定位、高标推进,以“红色党史教育+脱贫成果应用”实施“12345”模式,增强党员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自觉,增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我来到"全国文明村"--苍溪县云峰镇狮岭村采访,只见村头一块"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的高大竖牌,格外引人注目.一眼望去,一条条连接村、组、农户的公路,犹如一条条飘带,把一座座青山、一个个农家生态庭园、一幢幢农家小楼紧紧相连,公路两旁绿树成荫,水渠配套,田块错落有致,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家园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闻名京郊的国际文化村——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这个小山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其中13户是“洋村民”。他们不但在这里居住、置业,也带来了异国文化与风情。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辽阳市宏伟区东喻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东喻村由四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居民913户,2760人,全村党员68人,村民代表49。近年来,东喻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文化乡村先进单位"、省"文明村"、?省"生态村"、省"十大幸福村庄"等十余项省级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喻庆荣获省新农村建设"十大功勋人物"称号。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大竹县创新实施"能人助村"计划,积极回引"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开创了"村级分类升级、产业加快发展、助农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助农增收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同时成功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正大山深处的文斗村长期以来"栽树、护树、卖树、栽树"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的优良习俗,已根植在文斗人的血脉深处。2017年,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中,锦屏县文斗村位列其中。大山深处的文斗村长期以来"栽树、护树、卖树、栽树"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的优良习俗,已根植在文斗人的血脉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