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年41岁的陈唐月,1994年由农八师一四七团调到农十二师西山农场种植蔬菜,至今已有9年时间了。9年来她由一名蔬菜种植的门外汉,成为西山农场有名的种植能手,家庭年收入由1994年以前的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元。这得益于一个简单的公式,那就是勤劳+政策+多种经营=财富。 1996年,农场加大对蔬菜站的改革力度,在蔬菜站推行“两费自理,作价归户”政策。许多菜农习惯了吃大锅饭,习惯了生产资料由农场垫付,不愿购买温室承担风险。可陈唐月认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随后,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尽管各地家庭农场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包括几个核心要素: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职业农民为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是继"包产到户"之后又一次值得关注的经营模式转变。家庭农场有了"身份证"今年3月初,安徽省庐江县种植大户潘英友领取了个体工商户营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4月8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挂牌成立,该支部涵盖了4个家庭农场共6名党员。2015年4月28日,彭州市小鱼洞镇中坝村药乡锦凤家庭农场党支部挂牌成立,以乡村旅游和种植蔬菜为主业的3个家庭农场的7名党员从此有了"家"。近年来,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涉及的农民党员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  相似文献   

4.
<正>36年前,敢为人先的广汉人突破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摘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率先试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探索,从而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52岁的武代华在今年1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转型"。武代华是广汉市金鱼镇白鹤村农民,和很多人一样,他曾长期在外务工。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推进,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农业领域不断传出利好消息,这让武代华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就在今年1月,他和家里人投资50万元,承包了180亩地,从事谷物种植和小麦种植,并在工商注册登记了"广汉市上岭家庭农场",这也是广汉市第一个家庭农场。随后,各类型家庭农场在广汉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5.
<正>3月29日,对于农六师军户农场一连职工马洪喜来说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不仅搬进了新楼房,而且与该场373户各族职工家庭在同一天被农场党委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马洪喜是军户农场一连的一名职工,这几年来,他承包种植了几十亩地的酿酒葡萄,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小日子不仅过得红红火火,而且夫妻俩乐于助人与邻里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去年农场在场部兴建保障性住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9,(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黑龙江省"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阶段,争当全方位、高质量、有内涵的现代农业排头兵,完善和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体系,对实现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从农业组织创新切入,按照"公司+家庭农场+超市""合作社+家庭农场+社区直销"等合作机制,形成以农户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架,以利益为纽带,以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机制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新政新规     
《支部生活》2013,(3):50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8.
岳振 《当代贵州》2013,(13):1-1
家庭农场概念的出现,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再添新话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成为"三农"体制变革的又一个里程碑,彼时便已在相关重大文件中提出了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任务。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方向。家庭农场有其自身特征及准入资格,需要职业农民作为主体支撑,必须具备规模化、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并且鼓励各地发展家庭农场,这无疑给广大草根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政策性商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与传统农业种养殖模式有四个区别:一是注册登记制度,家庭农场需要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品牌化,家庭农场销售的商品都有自主品牌,比如"张某某"水稻、"大地"高粱等。  相似文献   

10.
当"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要紧迫的问题,家庭农场被提到议事日程。家庭农场怎么做?就当前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政策与制度空白。连片土地匮乏、交通水利尚需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贵州如何发展家庭农场?毋庸置疑,家庭农场在贵州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无论是生产规模、产品种类还是经营模式,贵州都无法复制和照搬平原与沿海地区,必须依靠自身的自然禀赋,发挥生态优势,走出一条切合贵州实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九月,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农二连苏来曼·哈斯木家庭接二连三地传出喜讯:先被十三师工会评为"和谐小康家庭"称号,近日又被兵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称号,全家将赴兵团参加颁奖晚会。苏来曼·哈斯木是柳树泉农场农二连的一名红枣种植职工,先后被师、团评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先进生产者"、"科技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妻子阿加古丽·安木都,43岁,农二连一名勤劳、朴实、贤惠的女职工。大女儿热孜宛古丽·苏来曼,二女儿阿依妮沙·苏来曼分别于2007年、2008年考入新疆师范大学。大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种植实现现代农业梦2015年11月27日一早,河北省赵县徐家寨村的李素敏拎着写有"农情田间监测设备"的工具箱,走进了他那片被雪覆盖的家庭农场。李素敏笑着说,这是一套农情监测设备,刚才监测到的麦田里的情况,现在已经传输到了农业部统计中心,正在等待着专家做出数据分析和科学指导。在李素敏的家庭农场,有掌握地温、降水等数据的气象观测仪、水肥一体化机器、多功能喷灌机、自走式喷雾器、无人植保机等高科技设备。"开始种地的时候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正宁县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正宁的战略举措,纵深推进"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一是纵深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绿色、健康、放心"的农产品生态品牌,发展苹果、蔬菜、烤烟、药材等绿色农产品13.2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0.97万亩.  相似文献   

14.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3,(13):19-19
浙江宁波:农户自发登记截至2013年2月,宁波家庭农场数600多户,平均年收入主要是租金和薪金收入,单户家庭农场面积一般在50亩以上,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有355家,特色是一般雇佣工人、有自主商标等。宁波家庭农场更多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由一些种植、养殖大户自主升级而成,有的农场管理模式已接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省家庭农场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搭建起农业绿色发展新平台,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为抓好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近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迎来新机遇,步入发展快车道,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幸福、徐永兰家庭,是六师新湖农场新野社区八连一个普通家庭,多年来,他们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辛勤耕耘,依靠党的好政策,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在农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率先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生活。赵幸福、徐永兰家庭曾连续多年被连队、社区、农场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和"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1989年,刚结婚的赵幸福、徐永兰由于是头一年承包土地,不懂生产  相似文献   

17.
纳雍县老凹坝乡平寨村土地肥沃,农民种一年粮食够吃两年。尽管粮食单产高,但村民们并不满足,他们相信土地的价值空间还大有潜力可挖。在保证吃粮的前提下,村民大胆转型,在农民讲师吴儒文的带领下打造出了"果+X"种植模式,一种果树,二种蔬菜或其他,以"长"补"短",以"短"养"长",原产出  相似文献   

18.
农一师幸福城农场按照先富职工、后富农场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探索出30亩棉田+10亩枣园的种植模式,经实践后取得良好的效果。去年该场在六连、十二连、十六连进行30亩棉田+10亩枣园的种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谁来种地"、"谁来种粮"已成为农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在阳泉地区一些农村调查发现,这几年"洗脚上岸,背包进城"已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留守农村的多是妇女、孩子和老人。由于留守农民力不从心,过去精耕细作、"见缝插针"的土地利用方式被广种薄收替代,抛荒、减少种植复数、粗放种植已成为普遍现象。事实上,留守农村、经营农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支持农地向专业大户、  相似文献   

20.
正"这片60亩的地原来就是一个河沟,被我们填河造地,其中10亩地用于建家庭农场,一年村里可收入约12万元。其余50亩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村里可收入2.5万元,现在白营子村已从全镇的倒数第一名跃升到前三名……"朝阳县波罗赤镇白营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国慧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